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建设"民主的模范区"为指导,推动各根据地进行了全方位的政权建设,在局部地区率先实现了真正的民主政治.中国共产党始终抱持抗战与民主不可分的政治理念,积极推进全国的政治民主化,并逐渐成为全国政治民主化的领导者和决定性力量.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创立了崭新的新民主主义政权理论,把政权理论建设推向了一个新高度.抗日战争时期的政权建设,在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获得了极大成功,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执政思想。全党将群众路线作为执政的根本理念,将三三制作为执政的基本模式,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作为执政的中心要务,将整风运动作为执政主体建设的主要方法。这些执政思想时至今日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东北军主要部队密切合作,积极抗日。中国共产党积极引导、团结东北军共同抗日,在东北军中秘密发展党的组织,并为营救张学良做出努力。在鲁南、晋西北、冀中等敌后战场上,八路军与东北军并肩作战,共同对敌。面对蒋介石发起的反共磨擦,东北军主要将领予以坚决抵制,部分官兵由此走上新的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适应新形势,实现全民族抗日,加强了意识形态建设,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中国共产党纠正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右倾错误思想,确立了党的科学的指导思想,统一了全党的认识,实现了党内的团结.同时,通过有效的意识形态宣传教育,使党的主流意识深入人心,极大地促进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进行,也为抗战后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在内外双重压力之下,中国共产党人在前人经验基础之上继续探索中国现代化之路。其间,中国共产党揭示了近代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前提,阐明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提出了引领中国真正走向现代化的纲领。这一阶段的探索为中国真正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既成为抗日战争乃至解放战争胜利的物质保证,并使广大抗日根据地居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又对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抓住国内主要矛盾转变的契机,一方面极力促进国共二度携手,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另一方面,高效完成党内和军队统一思想与组织的任务,克服外部困难,整合全党力量,从军事实力、执政能力和合法性三方面树立起“坚强民主的领导者”的新面貌。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最终以“英雄的军队”、“坚持抗战”、“民主清廉”等形象为世界所认识和认可。它的光辉形象成为民众支持与参加中共革命的一大动力。这段历史展现出政党形象塑造是统筹规划、集中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展开,并调动全党力量协作配合的复杂政治过程。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共产党为实际领手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不仅一举雷沈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屡战屡败的奇耻大辱,而且被西方列强侵占的大片国土多数得以收回,使丧失了百年之久的国家主权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中国的大国地位和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首次得到承认;同时,中国人民革命力量在抗日战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端。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由于坚持爱国、抗日、民主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在人民中具有巨大的凝聚力。中国共产党凝聚力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9.
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政策的贯彻实施,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筑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促进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到来。  相似文献   

10.
减租减息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关于土地问题的基本主张和基本政策。本文着重探讨了这一政策提出的客观依据和主观思考,考察了这一政策的贯彻实施情况,分析了这一政策的性质与特点,以及对于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战最后胜利的重大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五战区是国民政府对日作战的一个重要序列区。1939年10月,第五战区长官部移驻鄂西北老河口市,随后以老河口市为中心,建立文化团体、创办报刊杂志、举办演出等为形式的抗日文化活动广泛地开展起来了。老河口市一时成为全国文化抗战的中心之一,鄂西北的抗战文化也成为全国抗战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国民参政会从1938年成立到1948年结束,共召开四届十三次会议,其中在抗日战争中召开了十一次会议。国民参政会的召开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其它民主党派的积极争取下实现的。参政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成立的一个由各党派参加的政治机关,在成立之初对于抗日战争的胜利进行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到后期却变成了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宣传内战破坏团结的御用工具。  相似文献   

13.
对于抗战时期大量出现的企业公司的评价,是学界争议较大的一个问题.有学者认为,抗战时期的企业公司是产业和金融业相结合所产生的巨大企业集团,是企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应予充分的正面肯定.笔者认为,当时出现的绝大多数企业公司规模不大,根本谈不上"巨大",它们的出现,只是顺应了游资寻找出路的需要,而并非企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从新发掘的档案资料中可以找到依据.  相似文献   

14.
1937年底,日军占领上海,尽管此前或此后许多中国企业都成功地进行了迁移,但国民政府工业西迁动员的乏力、部分工厂迁移的困难以及企业家观望的态度,使大部分企业还是留在了上海。面对日军和日商的侵吞,一直处于被动地位的华商企业家,为维持自己的产业,与日方进行了交涉与周旋,对日态度渐趋现实。部分企业通过各种努力获得维持和发展,但更多的企业不得不从“消极抗日”走向“被迫合作”。通过“中日合作”维持企业,成为战时想保存产业的企业家被迫做出的选择,但这也让他们陷入危险境地。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中共领导下的重庆文化运动非常活跃,在中国抗战文化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文从重庆文化运动的四个阶段,分别从文化名人、抗日团体、文化阵营、进步报刊等方面展现了中共领导下的战时重庆文化运动的盛况。  相似文献   

16.
艰苦的抗战八年,中国经济和社会经历了严峻的考验。本文以战时湖北、湖南后方手工业为研究视角,深入探讨了抗战时期后方手工业勃兴的原因。通过比较两湖后方手工业生产的特点及异同,本文认为,在战时工业品异常短缺的背景下,两湖后方手工业与有限的机器工业互为补充,相互促进,为坚持长期抗战,提升鄂西、湘西山区工业发展水平等方面,均发挥突出作用,从而成为大后方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抗战初期大后方通货膨胀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初期大后方通货膨胀程度比较轻微的原因在于:国民政府为弥补赤字而增发货币,未使得大后方市场流通货币量急剧增加;这一时期信贷的扩张和政府投资的增加,没有引起急剧的通货膨胀;粮食价格平稳,稳定了大后方物价的总体水平,也使得法币较受民众信任;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尚未确立以通货膨胀政策作为解决战时经济问题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在抗战期间得到迅猛发展。究其根本,是缘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能够顺应历史潮流,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始终代表全民族的根本愿望和利益要求,高擎爱国主义和团结抗日的大旗,以其先进的阶级意识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不断克服抗日营垒中出现的分裂倒退危险和妥协投降逆流,同时正确处理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关系,积极推进民主,改善民生,从而赢得民心,获得发展,并在团结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党根据各阶级、阶层和群众工作的实际情况,通过吸收各阶级、阶层的先进分子入党,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使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扩大,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日后建设工作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20.
武汉会战时期是国共合作抗战御侮的高峰。在这次会战中,国共两党在要不要全力保卫武汉、武汉会战前景如何、武汉会战是持久消耗还是速战速决及对会战失败如何评价等问题上形成共识;同时又存在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积极防御和消极防御作战方针及运动战和阵地战作战形式等方面的分歧。国共两党军事上的共识和分歧源于双方共同的民族利益和不同的阶级利益。双方以民族利益为重,求同存异,共同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壮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