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有人说,今天的教师再也不用“跪着”教书了。但是我们要牢记,还应尽可能地不让学生“跪着”学习。课堂上,教师的存在不是为了让学生“顶礼膜拜”,而是最大限度地为其呵护一份纯真,开启一份智慧,培养一种思维。有时,一名“傻”教师会教出一班“聪明”学生。相反,一名“聪明”的教师,则会教出一班“傻”学生。  相似文献   

2.
柳燕 《湖北教育》2023,(10):29-30
<正>“睿动教师”的“睿”指通达、明智,“睿动”指“全力以赴,超越自我”的教育信仰。学校通过完善培养机制、注重“教—研—训”一体化、开展“四微”主题探索等方式,促进教师不断超越自我,实现专业提升。一、完善培养机制,“一师一风采”学校准确分析每名教师的特点、优势、劣势,结合教师的发展现状,对教师进行数字画像,明确教师的发展方向,引导教师从人文与交流、数学与科学、  相似文献   

3.
解读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教育部职成教司司长在《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教师资队伍》中指出:“学校可按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招聘社会上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来校担任专兼职教师,增加‘双师型’比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但何谓“双师型”教师却众说纷纭,影响了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弄清“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前提。一、当前对“双师型”教师认识的误区1.“双证”即“双师”职教界对“双师型”教师有一种理解,就是以教师是否持有“双证”(教师资格证、行业技能等级证)为判…  相似文献   

4.
教师何为     
对于教师,人们有许多美好的比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还有一句非常朴素的语言,也道出了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在这里成了“水桶”,当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水桶,而是盛装知识之水的“水桶”。“工程师”“蜡烛”  相似文献   

5.
“有效教师”研究是从有效教学以及教学效能研究中衍生出来的,它也属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范畴。“有效教师”这一概念是国外首先提出的,国内相对应的概念是“好教师”、“优秀教师”。目前国内已有的研究多是探讨“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等名教师的课堂教学,各所学校都在全力打造一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要具备以上称号,教师不仅在课堂上应是一名“有效教师”,还要具备一些其他教学之外的条件以及适当的平台与机遇。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成为名师,但课堂是教师的主战场,成为一名“有效教师”是每位教师都可以力争做到的。  相似文献   

6.
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李建求 《职教论坛》2002,(19):40-43
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用性和技术性特征决定了其从业教师应该是“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的主流。本文拟对我国“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与特征及其建设的基本策略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与特征作为中国职教界特有的名词,“双师型”教师一般有两层含义。大多数人认为,“双师型”教师是指从事职业教育的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实践,具备“双师”知识、素质、能力的教师。这是“双师型”教师的第一层含义。基于这一理解,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按“双师型”素质、能力的不同,将“双师型”教师…  相似文献   

7.
茆琛  廖君 《青年教师》2006,(8):63-64
“重点中学新马泰,普通中学农家乐,同是灵魂工程师,一在米缸一吃糠”……暑期,不少重点中学教师结伴“公费”出国旅行,或到国内风景名胜区“避暑”,普通中学教师则望洋兴叹,结伴到市郊农家乐“住两天”“社会总关注城乡教师收入差距,一座城市的不同中学,一所学校不同科目的教师同样存在收入差距,暑期截然不同的度假方式就是很好的说明!”武汉市某普通中学教师如是说,她所在学校附近的武汉市第二中学刚刚组织教师前往香港、澳门等地游玩。“想想就心理不平衡!”这位教师毫不讳言。  相似文献   

8.
教师要成为一个研究者,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艰苦的,需要一定时间,仅仅靠行政命令是不能完成这个转变的。我们的体会是:只有教师的“心动”,才会有教师的“行动”,有了行动,还要让教师“激动”,换句话说,让每一个教师成为研究者,必须让广大教师想  相似文献   

9.
马琳 《四川教育》2002,(11):22-23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的教学策略将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这就是说,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由“教”到“不教”,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进而“乐学”、“爱学”,这需要我们自觉地从“学”的角度审视“教”的行为。那么,面对新课程,教师该怎么“教”呢?一、树立课程意识,在材料和设计上求“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位置。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动态系统。师生应该成为…  相似文献   

10.
一、非指示性阅读教学的定义与意义“非指示性”阅读教学是既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又发挥教师的指导、引导作用,但教师不作明确的批示,不给“标准答案”的一种教学模式。“非指示性”是指教师的引导、教师的发言不是“指示”.不是“标准答案”,只是教师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话说专业课教师“下海”张胜文“下海”一词,在报刊上似乎被“炒”烂了,我不便自作聪明,再作解释。不过,直白点说“下海”实质上许是为了“逗”点钱吧?职业学校,教师队伍主要是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文化课教师,另一部分是专业课教师,而在专业课教师当中又有相当一部...  相似文献   

12.
一、教师备课必须“博采”只有“博采”,才可以开阔教师的眼界,使教师对教材的认识具有立体感,避免片面性、表面化;只有“博采”,才可以对诸家评说相互比较,去粗取精;只有“博采”,才能启迪教师的思维,激发起创新意识。“博采”有个前提———以教师自我钻研为起点。即确保教师对教材有一个内化的过程,先使教材(客体)与教师(主体)之间整合、交融,产生真情实感、真知灼见。二、教师备课必须“约取”提倡在备课中“博采”,但并不是说越“博”备课质量就越高。我们必须对搜集到的备课资料来一番“约取”。“约取”的过程也是一…  相似文献   

13.
《福建教育》2007,(6):63-63
本书是“教育智慧与智慧型教师研究”丛书中的一本。作者紧扣“教育智慧与智慧型教师研究”这一丛书定位,就其中一个基本问题——教师智慧的类型及其获得途径——展开。作者认为,“实践”有“操作性实践”和“反思性实践”两种,教师实践应是一种反思性实践,教师的智慧是一种实践智慧,只能在实践中养成。  相似文献   

14.
论“教师权力”的滥用与善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师权力”的界定 “权力”,《现代汉语词典》释为一是“政治上的强制力量”。二是“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而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实施者”。乍一看,似乎二者无多大联系。我们会产生疑问,教师有权力吗?“教师”与“权力”能否连在一起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师工作作为一种重要的专业或职业被确认,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教师职前教育(主要指师范教育)固然是教师“专业化”发展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但从有关推进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范式中,我们觉得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职业生涯中的在职培养,而中等职校教师的在职教育须着眼校本培养。一、教师“专业化”发展校本培养的内涵阐释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将教师作为一种专业来看待。早在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员地位的建议》就宣…  相似文献   

16.
一、以“博学”为基础 教师是以知识为“本钱”的人,教师的知识需要不断更新。打造一支研究型的教师队伍,首先需要以“博学”为基础。我校一直十分重视校园文化生活建设,重视丰富教师的知识,陶冶教师的情操,营造一种“人人读好书,校园墨香浓”的良好环境。学校图书馆每年都要购入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文史哲等社会科学书籍以及一些自然科学书籍。学校采用“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方式,要求重点书籍必读,一般书籍选读,某些专门类的书籍配合“青蓝工程”与“名师工程”指定部分教师阅读,同时要求阅读与思考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蜡烛成灰泪始干,春蚕到死丝方尽” “点燃自己,照亮别人”=一名好教师。这个古老而又经典的比喻公式,把教师呕心沥血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爱岗的奉献精神刻画得很深刻。时至今日,我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笔认为,仅有这种精神加上“传道,授业,解惑”不再是教师工作的全部,也不是一名好教师的惟一标准。教师不仅要传“知”,且要启“智”,还要育“心”。  相似文献   

18.
叶云 《现代教育》2003,(17):38-38
职业技术培训工作的特殊性,对教师提出了“一专多能”的要求。广义上讲“一专多能”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教师队伍的“一专多能”。其二是指教师个人的“一专多能”。教师队伍“一专多能”的建设最终要落实到教师个人“一专多能”的培养上。对教师个体来讲,“一专”意味着教师对某一专业具有较深的专业理论、系统而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从教学角度讲,  相似文献   

19.
引言长期以来教师一直被冠以“蜡烛”、“灵魂工程师”等不同称号,近来,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对教师又提出了向“教育家”转变的口号。笔者在”蜡烛”与“灵魂工程师”的教育下长成,继而也成了“蜡烛”中的一根,“灵魂工程师”中的一员。曾几何时,我为“蜡烛”和“灵魂工程师”这两个称誉倍感自豪,对要做“教育家”神往已久。但回顾做教师的历程,反思其中感悟,渐感这些隐喻、口号令人困惑不安。在本文,笔者无意详究这些隐喻、口号的来龙去脉,只想从作为教师的我的体认出发,叙述教师的故事,解析在这些隐喻、口号冠名下我国教师(…  相似文献   

20.
赵惠华 《教书育人》2001,(22):18-19
长期以来,人们把各种角色的社会要求集中概括在教师身上,给教师这个职业罩上了许多美丽的光坏。“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似乎成了社会上完善“至善”的角色,被隆重地推到了令人难以达到的理想化境界。然而,面对现实,这些描述性的美好赞语却值得我们深刻反思。“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是人们对教师职业最崇高的一句颂扬。然而,多年来,这句光辉的赞语却给教师带来了一种无形的压力,迫使教师朝着“完人”、“至美”的方向不断努力。为了与“光辉”保持一致很多教师背上了沉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