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周易》的政治思想以注重和谐为特点,在“保和太和”的政治观的指导下,为政者在思想和行为上力求和谐。在人际关系上,《周易》提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加强沟通,创造出一个最佳的和谐的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2.
和谐思维对中国的艺术一直有着深刻影响,它直接制约和支配着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其表现方式种类繁多却有着共同的本质,那就是它是某种音高对比关系的和谐表达。《周易》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源头,蕴涵着极其丰富而深刻的和谐思想,对中华文明演进的影响深远。《周易》的和谐思想贯穿于诸多相关学科,其阴阳和谐思维对中国文化、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因而,与其说音乐艺术契合《周易》和谐论思想,不如说音乐艺术的产生和发展直接受到《周易》和谐论思想的影响。认识这一点有助于我们通过对音乐艺术本质的把握去实现音乐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思维紧密关联。《周易》思维内涵丰富,其思维内容体现了天人合一思维、生生变通思维和道器统一思维,思维形式体现了以太极为代表的意象思维,思维方法体现了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直观思维、经验思维等。不同维度的《周易》思维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带来不同的启示,思维内容启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注重顺合规律,思维形式启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注重系统和谐,思维方法启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注重主客统一。《周易》思维对创新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学术界尚未研究过的《周易》的政治思想。认为顺时、应变是《周易》政治思想的核心,并探讨了《周易》的社会结构观、社会理想以及圣人政治的思想和治国策略。这一研究成果对于挖掘《周易》的文化价值具有开拓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学术界尚未研究过的《周易》的政治思想。认为顺时、应变是《周易》政治思想的核心,并探讨了《周易》的社会结构观、社会理想以及圣人政治的思想和治国策略。这一研究成果对于挖掘《周易》的文化价值具有开拓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孙子兵法》有两种不同的全胜:一是政治全胜,即《谋攻篇》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二是军事全胜,即《形篇》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全"胜。二者辩证统一,相得益彰。前者的理论渊源和历史根据全部来自于《周易》。"全"胜的实质是仁胜,其源出于《周易》汤武革命观。牧野之战是不战而胜的典范。"全"胜的理念是人性,其源出于《周易》的天德仁爱观。"保合太和"给"全"胜奠定了人性基石。"全"胜的策略是怀柔,其源出于《周易》的师贞正义观。唯正义之师可保怀柔之效。"全"胜的宗旨是和平,其源出于《周易》的和谐统一观。唯"元永贞"的德化能结和谐统一的和平之果。"全"胜思想的价值在于减少或避免战争,对中国历史有深远影响,对当代世界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哲学之源,《周易》的诸多范畴概念对中国思想产生着重大影响,尤其是《周易》的阴阳范畴更是影响着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本文正是立足于此探讨《周易》中的阴阳观念与和谐思维的关系,认为《周易》引进阴阳范畴的取向在于和谐,并由此促成了和谐思维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周易》的“太和”理念及和谐社会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崇尚"和谐"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关于和谐理念及其构建和谐社会的探讨,又以《周易》最为丰富。然而,它有着怎样的来龙去脉,又体现着怎样的哲学道理,我们确实不甚了了,仍然有进一步加以清理的必要。《周易》的太和观念有着深厚的文化和思想渊源。晏婴的和同之辨突显了相反相济、相异相成的道理,实乃《周易》"君子以同而异"的来源之一;孔子的"宽猛相济"所达到一种"和之至"的状态,也即《周易》所谓的"太和";而《论语》中有关"和为贵"的论述又开启了《周易》"履以和行"的先河。《周易》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原则和具体措施,可归纳为:上下交感;求同存异;分配公平;节以制度;树立与保持忧患意识;不断变革,使社会充满活力;天人谐调。《周易》不仅在继承和阐发先贤思想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保合太和"的最高价值理想,而且试图将其付诸实践,所提出的许多理论原则和具体要求,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价值,值得我们加以汲取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民本思想是《周易》政治思想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周易》之民本思想有其独特之处,即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来表达其民本主张,同时,与先秦其他典籍相比,其内容也有创新之处。《周易》的民本思想主要包括亲民之道、观民施治、容民保民、爱民劝民等内容。《周易》民本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于当今的政治文明建设也具有非常有益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孙子对《周易》军事思想之吸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武的高祖父陈文子精通《周易》,孙子有条件在家族中学习《周易》。春秋时期已有运用《周易》军事思想直接指导战争的事实。《周易》中"师出以律","同人于野","左次无咎","击蒙","罔俘,裕如无咎"等思想在《孙子兵法》中都有更为明确的阐述和发挥。这证实,《周易》是孙子兵法的思想源头之一。了解孙子兵法对《周易》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有益于我们今天对孙子军事思想的正确理解和运用,有益于运用孙子兵法维护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1.
儒家政治智慧是我国儒家政治伦理的精华,它蕴涵了许多宝贵的治国思想,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弘扬。这些治国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建设和谐社会,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改革用人机制和加强我国干部队伍作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发展机遇,首当其冲的是要树立“以人为本”、“重在建设”和“和谐教育”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东西方政治文化思想的开山鼻祖,柏拉图与孔子都提出了要建立一个超现实政治的理想城邦或和谐社会。本文从起点、基础、核心及原则这四个方面对两者的和谐观进行比较,以希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政治现代化是从传统社会的制度结构和行为方式向现代社会制度结构、价值系统和生活方式转型中实现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要求转变激进的政治思维,在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上保持民主与民本的必要张力;在中外政治思想贯通中实现目标平等向过程平等的转变;在日常生活批判中实现制度建设与政治文化的吻合。  相似文献   

15.
中国儒、道、释传统文化都富含和谐思想,在儒家传统中,更有着大量的论述,《论语》尤其论述深刻而详尽,它深深地影响到我们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因此,研究孔子的"和"、"中和"、"中庸"、"仁和"等和谐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灵魂,是给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按"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党在思想政治建设上还存不少差距.按"三个代表"思想要求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宣传教育必须务求实效,坚持不懈地用"三个代表"占领思想高地;职能部门务必负起责任,坚持守土有责,改进作风,做到言行一致;"三个代表"要求务必落实到基层党组织;以党章治党和以德治党、依法治党务必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7.
The course "an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presents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view of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olitical thoughts and philosophy of religion, culture, ethics,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terature and art, etc.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exploring the general education of the course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new culture, display the cultural ideal of education, cast healthy personality of moral and intelligent unity, build harmonious social environment of great beauty, confidence and strength of the national spirit, and promote the universal and core value and idea  相似文献   

18.
和谐德育研究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和谐德育研究以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从德育要素的整体联系入手,深化多层面教育规律的研究与运用,构建德育过程诸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增强德育的合力,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及整体素质和谐发展。和谐德育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事物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原理为理论基础,传承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整体和谐"、"和而不同"的思想,借鉴西方文化中"美德乃是一种和谐"、"公正即和谐"的文化思想,吸纳教育学、社会学中的和谐思想。  相似文献   

19.
由于生活经历的特殊性,返乡农民工的思想比较复杂,道德观念迷茫,亲情关系淡化,法制与权利意识薄弱。要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树立和谐社会的共识,形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观,政府、村(居)委会及教育机构要提高对返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返乡农民工思想政治状况的研究,从改善民生做起,完善基层民主建设,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创新教育方法,更新教育内容,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和谐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核心思想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落实"和谐教育"与"和谐社会"相匹配的规律,本文从十一个侧面解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核心思想体系。其解读逻辑涉及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教育观念、独到举措、系统工程、教师素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