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农村幼儿园因条件的差异,有些教育教学活动很难开展,但是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就可以变不利为有利。在语言课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了这一点。语言教学的任务就是丰富幼儿的词汇,发展幼儿思维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农村幼儿园教玩  相似文献   

2.
3.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它用优美的彩笔,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大自然,同时又以质朴平实的笔调通俗具体地向我们介绍了物候学的基本知识。它是科学普及读物园地中一枝婀娜多姿、引人瞩目的鲜花。把这样的科学普及读物作为初中语文教材,对于培养青少年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是大有益处的。《大自然的语言》全文分三大段。第一段(第一、二两个自然段):从大自然的现象入手,说明“大自然的语言”的真正含义。作者落笔便运用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  相似文献   

4.
此文构建了水珠的"象",而且用太阳烘托它,因太阳,水珠似乎渺小,因太阳,水珠胜过金刚石。能兼顾两面选择一个烘托者,思维周密。但是,标题太大,宜实一点,如"吐水"……另外,第一自然段中"汩汩流出"应改为"渗出"。倒数第三自然段中的"放弃"和倒数第二自然段中的"往下滑",用词不当,宜用"变换位置"的意思来表述。  相似文献   

5.
2015年广东卷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  相似文献   

6.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学小品。文章生动有趣,通俗易懂,语言准确鲜明而又富于变化,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和拟人手法来说明事物,富有散文的风味。花“次第开放”、燕子“翩然归来”,很有次序地把春天气候变温,植物抽青开花,动物养育往来,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描画出来:用“北雁南飞”、虫兽“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词组把秋冬气候寒冷,动物冬眠,植物衰败的自然现象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具体而形象地说明了自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学小品,生动有趣,通俗易懂:1.描写和说明相结合,生动准确地说明事物;2.用词严密精当,且富于变化;3.运用形象的拟人和比喻来说明事物,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8.
9.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近乎科学小品的说明文,文笔活泼、语言形象、逻辑严密、说理通晓。它通过对大自然界物候现象浅显而又具有诗情画意的描述,比喻和说明,深有吸引力地向人们介绍了农业战线上的一门正在发展的科学——物候学,说明重视和加速发展这门科学,对于我们预期夺取农业更大丰收的重大关系,以及对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价值。何谓“物候”?简言之,大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应节候而产生变异的现象,均谓之“物候”,诸如昆虫夏生秋死、冬藏春出;树木花草的春发秋枯;候鸟随气候变化的南来北往……。大凡研究这样一些现象对人类生活关系的学问,就叫做“物候学”。  相似文献   

10.
教学要求设计1 学会8个生字和要求掌握的词语 ,认识6个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 通过读课文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1 教学内容 :《大自然的语言》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教材中的第十七课 ,这是一首诗歌 ,共有五节。第一节讲大自然也有语言 ,仔细观察就能发现。第二、三、四节以蝌蚪在水中游动、大鱼鱼鳞上的圈圈、喜马拉雅山巅的“三叶虫”化石为例 ,说明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最后一节讲大自然的语言 ,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 ,粗心大意的人看不见 ,和第一节呼应。读…  相似文献   

11.
12.
九三年十一月,县上组织了九年义务教育新教材语文单元教学巡回示范教学活动。我承担了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七单元《大自然的语言》一课的示范任务。我的具体做法是精雕细刻、响鼓重锤,按四个步骤实施教学。第一步:提出问题,开展预习。要求学生先对单元提示、训练重点、预习提示、课文及课后练习进行  相似文献   

13.
新编教材第二册第三单元《大自然的语言》一文 ,作者从具体生动的四季物候景象说起 ,条理分明地说明了物候现象的有关知识。该文的学习重点为 :①概括内容要点 ;②学习准确、生动、简洁的语言表达技巧。笔者在备课和教学中 ,为了突出学习重点 ,体现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对课文作了较深入的研究 ,即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利于调动学生兴趣、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语言美点”。《大自然的语言》第一段在描述了物候景象之后 ,补写了一句“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年年如是 ,周而复始。”对于这个句子 ,在以往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14.
15.
一、生词引入,解题激趣1.出示生词(语(yǔ)言),谁能把这个生词读一读?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都有个“口”),说明和什么有关呢?(嘴巴、说话)2.CAI课件展示,解题激趣。(1)CAI课件分别展示公鸡打鸣、黄叶纷纷往下落、乌云满天电光闪,说说它们都告诉我们什么?(2)解题激趣:你们都能从动物、植物、气象这些自然现象中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板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中还会告诉我们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呢?咱们仔细读读,去发现吧。二、组织初读,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看着拼音把每个字音读准,特别是生字的音,遇到难读的句…  相似文献   

16.
导读目的一、了解物候现象与实际生活,特别是与生产活动的关系,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科学并投身科学事业的精神。二、理解学习本文根据事物的特征,举例说明的写作方法。三、学习本文结构特点和写作顺序,号召学生观察、体验生活和积累资料练写科学小品。导读步骤一、解题: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大自然非人非兽,也有语言吗?有的,这就是物候现象,它会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应该怎样生活,怎样工作,怎样劳动,怎样耕作……,大自然是有语言的。这个题目醒目提神,引人爱读。  相似文献   

17.
合理借助多媒体教学,营造历史教学情境,并与现实紧密联系起来,对学生更好地学习、认识和理解历史是学习抗日战争历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1.积累语言。揣摩本文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特点。2.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3.学习阅读事理说明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这篇典型的事理说明文时,教师很容易陷入误区,看似面面俱到的教学设计,实则重心不明、累赘拖沓,事理说明文教学的特点没能凸显出来。面对这种情况,不妨合理运用情境化教学手段,教出事理说明文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