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人教版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一节中,探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及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是本节的难点,而实验正是揭示加速度与两者关系的重要手段,是学生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关键。现行课本实验设计(如图1)。  相似文献   

2.
应用数据采集器设计了探究“位移与速度”和“加速度与速度关系”的实验,实现了位移与时间、速度与时间、加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实时同步测量,弥补了传统实验的不足,有助于消除学生对位移与速度,加速度与速度概念之间关系的误解。  相似文献   

3.
1改进说明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第2单元的内容。该内容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测量不同情况下物体加速度的比值,舍弃了以往测量加速度具体数值的方法(虽然这一方法仍然可用),使实验探究的内容更加符合牛顿第二定律的本义。教材明确规定用比较法测量加速度,  相似文献   

4.
一、借助科学思维方法讲授物理定律和原理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是比基本原理更为重要的知识,它是比“金子”还贵重的“点金术”。在讲授牛顿第二定律时,要明确指出用的是探索实验法,并启发学生如何用实验研究加速度与合外力、质量的关系。当合外力与质量同时变化时,无法研究加速度究竟因什么而变,此时又引入控制变量法,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再让合外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启发学生以后在研究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要有意识地用控制变量法,先保持其它量不变,研究两个量的关系,以此类推。这样,不仅学会了牛顿第二定律,还掌握了研究问题的方法,有助  相似文献   

5.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前置实验,其教学目标之一是通过探究得出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的实验结论。但使用传统实验方法得出的数据误差很大,不利于学生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文中从实验的误差分析入手,采用DISLab中的力传感器、光电门传感器改进实验装置,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6.
汶川地震诱发了数以万计的滑坡.选择2个地震滑坡重灾区域(A/B),基于空间分析方法,对地震滑坡分布与地层岩性、坡度、高程、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以及发震断裂距离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A内滑坡最易发岩组为石墨片岩、石英岩岩组,研究区B内滑坡最易发岩组为粉砂岩、砂岩、硅质岩岩组;2研究区内滑坡易发程度均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升高,A区的滑坡发生优势坡度为44°,B区为38°;滑坡发育与高程均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滑坡分布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但是与距离发震断裂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且上盘滑坡发育程度明显高于下盘.  相似文献   

7.
正教材在处理"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该节内容时,首先是从生活实例定性得出:当质量m一定时,物体所受的力f越大,加速度a越大;当f一定时,m越大,a越小。对于高中生而言,仅仅知道它们之间的定性关系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知道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教材对此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对应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该装置具有简单、直观的特点,但精度不够、误差较大。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是由于小车在运动过程中用黑板刷或夹子夹小车后  相似文献   

8.
用加速度传感器直接测量加速度的实验验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用加速度传感器测量环节加速度可行性及其数据处理的方法。研究结果显示加速度传感器得到的加速度值具有较高的精确度,角加速度也可通过两个线加速度传感器来测量,由角加速度积分得到的角位移值与影片解析的结果相当吻合,建议运动生物力学测量中加强加速度的直接测量。  相似文献   

9.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新课改以全新的理念确立了实验教学在整个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文中以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为例论述了探究式实验课堂教学模式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根据运动流体力学的规律, 从动力学角度得出球体在空气中下落的加速度和收尾速度与球体的半径及密度的定量关系, 证明传统的“比萨斜塔实验”结果的不可能; 并引证物理学史的事实, 说明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仅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似文献   

11.
牛顿第二定律F =ma给出了力与加速速度瞬时作用关系。质量m的质点在恒定的外力作用下加速度恒定 ,在变力作用下加速度是变化的 ,因而运动性质也是变化的。高中教学中对恒力作用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 ,从概念建立到定量计算都作了较完整分析 ,而对在变力作用下的直线问题 ,却没有展开论述 ,而教学中又常常不能回避这一问题 ,针对教学中的这个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变力作用下的直线问题 ,有利于加深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承 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机制专业采用了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工程专科学校教材《工程力学》(沈养中主编 ,石静副主编 )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如下问题 ,应予以纠正。该教材在动力学的开篇是这样编写的 :“在力学中把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不计 ,具有质量的物体称为质点 ,作用在质点上的力与质点之间关系 ,由牛顿三定律表述如下 :质点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与力的大小成正比而与质点的质量成反比 ,加速度的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用公式表示为 m a=F ,该式是研究质点动力学问题的基本依据 ,称为动力学基本方程。”就上述内容本身来讲 …  相似文献   

13.
一切客观事物都是互相联系和具有内部规律的。在体育科研与实践中,经常遇到一些变量,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一定的条件下又相互转化。变量之间的关系一般分两类: 1.确定性关系(即:函数关系)。如运动力学中著名的牛顿第二定律就是确定性关系,用F表示作用力,a表示加速度,m表示物体质量,牛顿第二定律公式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对教材中加速度概念的编写、加速度的教学、加速度的测量、加速度的综合应用等方面展开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立足于动作发展理论和足球体育教学实践,在初步阐述足球教学基本内涵基础上,对儿童动作发展的进行了探讨。结果:通过12周的足球教学,前庭步平衡能力11岁男生和女生的动态平衡能力有非常显著性提高( P<0.01),9岁女生、10岁男生和女生有显著性提高(P<0.05);单足闭眼站立平衡能力9岁女生、10岁男生和女生三组的静态平衡能力均有非常显著性提高(P<0.01),9岁、11岁男生有显著性提高(P<0.05);在摆动腿三维加速度测试中,各个年龄组的男女生摆动腿加速度均有非常显著性提高(P<0.01)。通过使用加速度测试仪器对踢的粗大动作的研究,加强了足球与儿童动作发展关系热点问题的探究,表明了进行足球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儿童姿势控制能力,促进儿童动作发展。  相似文献   

16.
根据几年来对桥式起重机进行综合测试的结果和经验,分析了引起桥式起重机晃动的一些主要因素,对主要金属结构的某些位置用加速度传感器测出振动加速度信号,采用FFT方法实现加速度、速度与位移的相互转换,得出主要结构测点晃动的位移值,根据选定的或模拟的各种测试工况,可确定引起结构晃动的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消除或减少这些因素对结构晃动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进行非线性显式有限差分分析,分析悬臂式挡土墙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用有限差分分析计算的压力结果与物部-冈部理论预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在加速度较小时,有限差分法产生的压力与物部-冈部理论预测的结果基本吻合,而随着水平加速度的增加,其产生的压力明显比物部-冈部理论的大。此差异归因于挡土墙系统的灵活性,且滑动楔体是分多块滑动而不是整体滑动。同时分析了墙体位移的变化情况在地震作用下加速度最大值不同时,并得到其最大位移量约为0.33m。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计入了圆柱体在镦粗过程时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影响,建立了模具的速度、加速度与试件压缩比各之间的微分方程,编成计算程序,在微机上实行计算,监将计算结果同实测作了对比,讨论了各个参数对锻造成形的影响。所编程序比较简单,有一定的通用性,可将模具的动能,质量、初速度、初加速度、试件的尺寸、流动应力以及试件对模具的摩擦系数等参数随时变换,应用比较方便。也可以根据试验得到的变形终了高度反算出不同打击速度下的流动应力值。  相似文献   

19.
探究轮滑运动双蹬技术的外刃蹬地动作是否在前进方向产生了加速度,运用数理演绎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外刃蹬地动作在水平方向上只能产生一个不大的侧向力,当右脚外刃蹬地动作的滑行轨迹处于以运动员总运动方向为Y轴的直角坐标系的第Ⅱ象限、或左脚外刃蹬地动作的滑行轨迹处于同一直角坐标系第1象限时这个侧向力指向运动员总运动方向的侧后方,产生的加速度与总运动方向呈负值。结论:双蹬技术外刃蹬地动作在水平方向上只能产生一个不大的与总运动方向相反的加速度。  相似文献   

20.
根据相似关系理论,对小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的相似关系进行设计,确定模型试验相似常数,确定模型试验的相似材料及其主要物理力学参数。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了以砂土为填料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单级悬臂式挡土墙的动力特性。测试了单级悬臂式挡土墙模型在不同峰值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加速度、动位移及侧向动土压力随挡墙高度的变化规律。通过实例分析,为今后单级悬臂式挡土墙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