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鸟”解     
韩愈《双鸟诗》中的“双鸟”究竟指的是什么,历来众说纷纭。本认为,无论从哪一角度看,所谓的“双鸟”,只可能是释和藩镇。  相似文献   

2.
一、韩愈为什么要写《马说》? 贞元元年(785)韩愈十八岁进士得第,“后又试博学宏词于礼部,又黜于中书。”贞元十一年(795)上宰相书求仕,“凡三上,不报”。不久,韩愈在东归途中,遇所献二鸟,作《感二鸟赋》,发出“余生命之湮阨,曾二鸟之不如”的喟然长“叹”。贞  相似文献   

3.
本文比较了日本儒学家荻生徂徕与中国哲学家韩愈的人性论思想,在指出徂徕的“性不可变化说”直接渊源于韩愈的“性三品说”的同时,也展现了徂徕人性论思想的丰富性与不足之处。从而使读者了解韩愈人性论在日本的流传及影响。  相似文献   

4.
一字师     
唐朝诗人贾岛在驴上得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第二句究竟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正拿不定主意时,巧遇文学家韩愈,韩愈告诉他,用“敲”字好。因为“鸟宿池边树”是静景,“敲”则静  相似文献   

5.
说体文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游辩之辞,自秦汉统一后,逐渐发展为一种解释、说明事理的文体,至唐代,韩愈、柳宗元把说体文的发展推向了高潮。韩愈的说体文虽然只有五篇,但无论在立意、说理或语言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艺术特色,在说体文的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6.
说体文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游辩之辞,自秦汉统一后,逐渐发展为一种解释、说明事理的文体,至唐代,韩愈、柳宗元把说体文的发展推向了高潮.韩愈的说体文虽然只有五篇,但无论在立意、说理或语言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艺术特色,在说体文的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朝鲜李瀷在《星湖僿说》中对韩愈的诗歌进行了批评,批评的内容涉及到韩诗的师承渊源、韩诗的风格、创作手法以及韩愈的《南山》诗,给爱好韩诗和研究韩诗的人提供了域外的诗评视角。  相似文献   

8.
徐军 《中学教研》2002,(12):30-31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唐代诗人贾岛所写的名句,相传贾岛写诗时对用“敲”还是用“推”字好犹豫不定,骑在马上反复思考,正撞上了大诗人韩愈的马车,韩愈问清情况后,认为还是“敲”好,因为  相似文献   

9.
衡成荣 《辅导员》2009,(11):1-1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嗯……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是用“敲”还是用“推”?贾岛骑驴而行,犹豫不决,于是腾出手来,一遍遍地做推、敲之状,却对迎面而来的车队视若不见,差点冲撞了韩愈。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韩愈哲学思想中几个充满矛盾而又历来评价不一的问题,如信天命与疑天命、辟佛道与信鬼神、以唯心主义批判唯心主义等,联系儒学传统思想、结合中唐社会实际和韩愈本人的社会经历、学识文章和修养,进行多方面剖析,提出了一些新见解。其中如被引用在柳宗元《天说》一文申的有关议论,历来被看作韩愈唯心主义天命论的确证,是韩愈思想上的“弱点”和“污点”。本文经深入剖析,得出了相反结论。认为这是韩愈对天命已失去信心产生深刻怀疑的反映。其表达方式是激愤寓于平淡,反话故作正说,其逻辑形式属于反驳中的归谬法,用结论的荒谬来暴露前提的不可靠,用以加强表达效果。对于韩愈哲学思想中矛盾根源则在第四部分中集中分析,突出历史和时代因素。宋儒讥讽韩愈并非“醇儒”,从这方面说,确道出了他的思想特点,但不是他的缺点。  相似文献   

11.
说体文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手游辩之辞,自秦汉统一后,逐渐发展为一种解释、说明事理的文体.韩愈仅有的五篇说体文,无论在立意、说理或语言上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在说体文的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意义.文章着重例谈如何利用韩愈的说体文进行议论文写作寻根式教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推敲》是一篇介绍诗人贾岛如何仔细斟酌诗句的一个动人故事。“鸟宿池边树 ,僧推月下门”是贾岛写的《题李凝幽居》中的一句话 ,他为用推字还是敲字反复琢磨 ,连骑毛驴走路时也在做推门敲门的动作 ,以至于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 ,他就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韩愈 ,韩愈认为用敲字好 ,贾岛遂改为敲字。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所描绘的意境 ,感悟推敲两字到底哪一字更为妥贴 ,这是教学中的重难点。有位老师巧妙地把辩论赛引进了课堂中 ,她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师 :贾岛遇到了韩愈 ,他是如何把事情经过告诉韩愈的?谁愿意做贾岛上台表演?(学生顿时脸…  相似文献   

13.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代文学家韩愈认为用“敲”好,我却认为用“推”好,因为一个“推”字,体现了推门人自信的心态。  相似文献   

14.
一、不必推敲“韩愈在月夜里听贾岛吟诗 ,有‘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两句 ,劝他把‘推’改成‘敲’……古今人都赞赏‘敲’比‘推’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区别 ,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区别。‘推’虽然鲁莽点 ,但是他表示孤僧步月归寺 ,门原是他自己掩的 ,于今的他“推” ,足见庙里只有他一个和尚……所以我很怀疑韩愈修改的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赞的那么妥当。”这段文字引自高中《语文》〈试验本〉第二册朱光潜的《咬文嚼字》中。“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一联中 ,究竟是“推”门好 ,还是“敲”门好 ?韩愈说“敲”门好 ,好在哪里 ,韩愈…  相似文献   

15.
同学们都知道“推敲”一词的来历吧,讲的是贾岛边走边做诗,竟不小心冲撞了韩愈的马头。韩愈作为当时的大官,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帮他思考。得出了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从此,“推敲”一词流传了下来。其实,关于名人锤炼词句的佳话还有许多呢。  相似文献   

16.
王礼平 《教学随笔》2011,(1):33-40,87
据说,唐代诗人贾岛在京城长安骑着毛驴作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第二句的“推”字又想改用“敲”字,犹豫不决,就用手做推、敲的样子,无意中冲撞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  相似文献   

17.
杜雪珍 《小学生》2013,(11):32-32
相传我国唐代"苦吟诗人"贾岛有一次去长安城郊外拜访朋友李凝未遇到,留下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其中有这样两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后来,他又想把"推"字改成"敲"字,正琢磨不定时,撞上迎面而来的韩愈的马车。韩愈问明情况后,不但没有责怪,反而帮他斟酌起字句来。韩愈指点他用"敲"好,并说了"敲"字好的理由。这就是"推敲"的由来。据说,俄国托尔斯泰写的《战争与  相似文献   

18.
姚燧的散文稿,为文主张文道合一,宗法韩愈,以绍秦汉,论文主张气说,他的散文创作风格雄放,语言古雅深邃,叙事简约,代表了元代前期北方散文发展的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19.
弗洛伊德原欲升华说为文学创作动机论提供了新的视角.介绍弗洛伊德升华论的主要内容,用升华说重新解读中国古代文论中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欧阳修的"穷而后工"说,以探讨中外文学创作动力的共同规律.  相似文献   

20.
“发愤著书”说在唐宋时期的新发展。以韩愈的“不平则鸣”、欧阳修的“穷而后工”影响最大。陆游、辛弃疾以自己的创作实践给“发愤著书”说注入了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