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课堂教学包含了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阅读,理解,教学中教师对内容传授,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吸收,因此,课堂教学决不是机械的知识传授,而是教师的知识经验,讲授技巧以及学生的人生检验,知识接受程度的有机融合,本紧扣教学这一环节拟就教学中接受美学谈谈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接受美学对儿童文学鉴赏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接受美学最早是由德国学者汗斯.罗伯特.尧斯提出,后流行于德国和前苏联,前一段时间也成为我国文艺界讨论的焦点。接受美学有意识地突出了读者这一角色,说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并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性去发现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4.
接受美学理论重视读者在文学鉴赏中的中心地位,认为没有读者的参与就没有作品意义的完成和审美价值的实现。把接受美学理论应用于高级英语鉴赏教学,不仅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促使他们参与作品意义构建,从而领悟作品的语言魅力和人文内涵,还能让他们在美的熏陶中实现鉴赏能力、思辨能力和人文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张莉梅 《文教资料》2008,(33):117-118
接受美学理论中的"期待视野"和"召唤结构"对小说教学的启示是:确立学生在小说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与小说的视野融合:利用"空白"生发意义,引导学生多元解读.  相似文献   

6.
利用接受美学的相关理论能促使高中生更好地鉴赏古诗词,提高鉴赏能力。根据期待视野理论,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展开个性化解读;利用召唤结构理论,能让学生在涵泳中体会诗歌语言之美;利用视野融合理论,能令学生填补诗歌空白,产生联想和想象。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诗画最讲究意境,创作者在创作时费尽心思,苦心经营,只为了于一首小诗、一幅山水图中制造神妙的境界。其实意境属于接受美学的范畴,它与伊瑟尔提出的“空白”结构颇为相似。而意境又被称做“空境”。本文旨在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对意境进行一番探讨,以期获得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在接受问题视域下,接受美学理论对思想品德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把接受美学的期待视野、读者参与和第二文本等核心概念引入思想品德教学,由教育向接受转变,从而增强思想品德的接受效果,达成预期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9.
接受美学对电影研究起着促进作用.但它孤立地强调其超越作家、作品的决定性作用,其片面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0.
接受美学对我国文艺理论及美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它高度肯定了读者在文艺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作者中心论和文本中心论的偏差,同时也为教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分析接受美学的理论背景和基本特征,利于新时期美国文学课程教学理念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接受美学改交了传统的文学批评模式,确立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这一方法运用于语文阅读教学,使学生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肯定和提高,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接受美学的文学观是对文学的新认识,更是对读者的发现。文学教育是以教育为目的,以文学为本质,对文学阅读、接受和传递的一种特殊形式。接受美学可以为文学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理念支撑。从而探讨文学教育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3.
吴云龙 《培训与研究》2007,24(1):126-128
接受美学理论指出作品只有在接受过程中,读者能动的、创造的释读才能把作品所留下来的空白填充起来,作品的意义才得以实现,文章阐释了接受美学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借鉴价值,最后就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五点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教学是符合严格意义上的接受美学模式,但接受美学在语文教学中发生了扭曲。教师在语文课上以文学欣赏的形式,用情境式的陶冶教学,将美感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相似文献   

15.
接受美学与语文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菜极具民族特色,是中华饮食文化的宝贵遗产。如何将中国特色菜恰当地英译对于提高中国饮食文化全球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以接受美学论为指导,考虑到西方读者的审美期待和接受能力,该研究将重点转向目的语读者,并总结出中国特色菜名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接受美学”是当代西方学研究中的一种新兴的方法论。其代表人物是德国康茨坦斯大学的两位教授尧斯和伊寒尔。其核心理论:学作品足为读阅读而创作的。作品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只宵在阅读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不能由作品自身实现。他们视“作一作品”为创作过程。视“作品——读”为接受过程,  相似文献   

18.
接受美学把读者接受作为文学演进中一个基本环节与内在的动力学来看待,重视并考察了文学作品的社会效果的产生过程,揭示了作家、作品、读者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特别是揭示了读者接受的勇动性方面。对文学史上作家,作品的地位,评价和影响的历史变化,从接受意识的变化方面作出了合理的的解释。接受美学引入电影研究领域,使我们对电影观众的价值的认识更加深入了一步。  相似文献   

19.
依据接受美学的观点,艺术批评本身就是一种创作和再生产,文本的未定点和意义空白需要欣赏者以丰富的想象去衔接和补充,进而达到欣赏者和艺术品、欣赏者和作者视域的融和。欣赏者不仅是鉴赏家、批评家,而且是作家,艺术欣赏中的多维性是必然存在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接受美学的概述,来指导高中语文中诗歌的教学。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诗歌多意蕴丰厚,耐人寻味,空灵剔透,其中存在诸多的“未定点”或“空白点”,这些“未定点”或“空白点”具有召唤功能,可以激发读者在接受过程中去想象、去确定、去填补。从而在教学中,要多组织学生讨论切磋,允许见仁见智,允许辩论,鼓励新见,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即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