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关联理论作为认知语用学的重要理论阐释了隐喻的产生、理解和翻译的过程,具有强大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2.
王惠 《考试周刊》2010,(2):41-43
隐喻识解中认知语境的关联作用可从隐喻理解的各个过程来分析。认知语境的关联性是识别和理解隐喻的依据和基础.在受话者对隐喻进行辨认和选择时受话人的推理过程就是在多个认知语境中选择对新信息最具关联性的一个。受话人对认知语境进行理解和延伸中产生即刻语境,隐喻的理解靠的是听者假定言者话语具备最佳关联.在此基础上动用自身关于喻体的百科知识,构建前提,推理结论,从而获得隐含意义。  相似文献   

3.
关联理论突破了传统语境的概念,把语境看成是一个心理结构体,交际者通过经验或思维把有关的具体语境内在化、认知化,即形成认知语境。认知语境对隐喻理解具有解释和制约作用,对于隐喻意义的推倒和意义的筛选过程具有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惠 《文教资料》2013,(36):39-40
隐喻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本文运用关联理论为英语隐喻解读、确认和成因进行认知分析,认为隐喻不是语言的特殊用法,其解读是最佳关联性寻找的过程,与人类的认知语境呈动态相关,在语言的经济原则支配下形成.  相似文献   

5.
从关联理论看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试图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探析隐喻问题。首先简要回顾了早期隐喻研究的基本观点,然后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对隐喻进行了分析。隐喻的产生、使用、理解和翻译都是受关联原则支配的。  相似文献   

6.
隐喻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根据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论,隐喻的理解靠的就是听话人假定说话人的话语具有最佳关联,在此基础上运用自身关于喻体的百科知识,构建前提,推理结论,从而获得隐含意义,关联论以动态的方式来考察隐喻的工作机制,为隐喻的研究和理解提供了新视角,揭示了隐喻的理解过程即是在适当的语境下寻求最佳关联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7.
隐喻能力一般指隐喻产生的原创性、发现隐喻意义的能力、提取隐喻意义的速度、对隐喻做出解释的流利程度。第一项是关于说话人对于隐喻的原创性使用,后三项涉及到听话人或读者对于隐喻的认知。我  相似文献   

8.
Sperber & Wilson的关联理论以动态的语境观来解读隐喻的理解,认为隐喻理解是在适当的认知语境下寻求最佳关联、获取语境效果的一个动态过程。这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语义学和语用学的不足,为隐喻的理解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毛峻凌 《闽江学院学报》2015,36(1):63-67,79
关联理论认为隐喻的语用解读是高度依赖语境的信息处理过程。言语交际中,听话人只有对隐喻的编码意义进行语用处理,才能获得与语境信息相匹配的交际意义。分析隐喻的语用充实过程,需以隐喻的词汇编码意义为线索,在优化关联原则的引导下对隐喻话语信息进行语用加工,实现语境推理以满足关联期待,获得最佳的交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从认知的角度推动了隐喻的多学科研究,但由于其理论的内在缺陷,它没能有效地说明隐喻中源域和目的城之间产生联系的认知原因.关联理论把话语放到语境中加以考察,指出人们使用隐喻是为了获得一种动态的最佳关联,为概念隐喻提供了认知上的理论支持.因此关联性是概念隐喻认知研究的一个理论接口.  相似文献   

11.
关联理论虽不是翻译理论,却对翻译活动有着极强的解释力。关联理论指出,翻译也是一种交际行为,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也要遵守交际的一般原则即关联原则。因此,翻译过程实际上是寻找最佳关联的推理过程。文章阐释了关联翻译理论的主要观点,并对该理论对汉语标语翻译的指导作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童晓岚 《海外英语》2012,(9):255-256
该文运用实例证明了关联理论对广告隐喻,包括文字隐喻和图画隐喻,有极强的阐释力,并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分析了隐喻如何作用于广告受众,使其获得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3.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的、语义的现象,更是一种语用的、认知的现象.诗歌中隐喻的使用是诗人追求最佳关联的结果,因此隐喻的理解是一种明示推理交际,是读者在适当的认知语境下寻求最佳关联而取得语境效果的过程.以隐喻的认知语用观为出发点,结合具体的英语诗歌中的语篇隐喻为实例,可以进一步认识关联理论对隐喻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14.
隐喻是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在本质上更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对隐喻的研究涉及到各个层面,有语法层面、语篇层面以及语音层面等。本文主要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对语音隐喻进行语用解读,指出语音隐喻的理解过程是明示—推理的过程,必须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进行正确的解读。  相似文献   

15.
潘琴 《双语学习》2007,(3M):90-91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人们普遍使用的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它实质上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某一类事物。对于隐喻的理解我们必须依赖我们的经验,即背景知识。由于不同民族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以及文化上的差异,隐喻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隐喻理解的多样性是翻译中的一个难点。本文通过对隐喻的认知语境分析,寻找最佳翻译策略,使译文读者最大程度获得与原文读者等同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关联理论将隐喻视为一般性的话语,为其解释隐喻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新的视角与思考。本文基于关联理论的隐喻观,试用关联理论显性-隐性交际、明示-推理交际、最佳关联和认知语境等多个术语来阐释隐喻在言语交际中语义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7.
邹强珍 《海外英语》2014,(6):259+268
该文用关联理论分析了车贴标语这种特殊形式的言语交际行为所产生的语境效果以及实现最佳关联应具备的条件,有助于读者进一步理解这种独特的马路文化。  相似文献   

18.
隐喻是一种语义偏离现象,而传统的修辞学和语义学均无法对其含意做出充分而合理的解释,因此对隐喻意义的研究必须纳入语用学范畴。本文综述了在解读隐喻含意方面Sperkr和Wilson关联理论与其它隐喻语用学理论的区别与联系,并以关联理论为支点,采用俄语语料,从认知语境和最佳相关原则两方面分析了隐喻理解的语用推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20.
关联理论作为认知语用学的基础,对汉英隐喻翻译起了决定性的指导作用。本文运用关联理论的交际观、语境观和最佳关联探究汉英隐喻的翻译方法,旨在对隐喻翻译研究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