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湘君》《湘夫人》所咏神话,为舜妃传说与湘水神话渗透叠合之产物。湘君是原有的湘水之神,湘夫人是二妃。“二湘”反映了女巫与湘水男神、男巫与湘夫人,以及湘夫人与舜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恋关系。  相似文献   

2.
《湘君》《湘夫人》是屈原《九歌》中最富生活情趣和最具浪漫色彩的诗篇,广为读者赞赏,倍受读者喜爱,但其艺术魅力来自哪里却鲜为人知,学术界也不太关注,很少探讨。从美学角度入手加以探究,会发现其取材于神话传说的神奇美,抒情主人公神性外衣下的人性美,楚地山川风物的自然美,民歌的质朴美,“美人如花隔云端”般的朦胧美,这些美学特征正是其魅力之源,也是读者阅读作品生成无限美感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3.
《湘君》、《湘夫人》(以下简称“二《湘》”)是屈原《九歌》的第三篇和第四篇,它们实际上是同一首诗的上下两章。这是一首抒写“巫者”的失恋之歌.同时也是一曲“节妇吟”。以上是笔者对二《湘》长期思考所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国南方用于祭祀的歌舞俗曲改编而成的一组祭歌。《湘君》和《湘夫人》是其中一组独特的爱情诗篇。本文着重从文本内证的角度,浅析《湘君》《湘夫人》中存在的一些疑问:(一)“湘君”“湘夫人”分别所指何人?(二)分别由何人演唱?并且剖析论证“捐”“遗”二字的含义。  相似文献   

5.
本通过探析湘夫人、湘君的关系,阐述了两种灵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实属人间真情的流露,是神曲谱写的人性恋歌。  相似文献   

6.
湘君、湘夫人各指什么,历来众说纷纭.帝之二女即湘君或湘君、湘夫人以及湘君是舜,湘夫人是帝之女、舜之妃的观点难以成立.据考证,湘君为湘水男神,湘夫人为湘水女神,两者与舜及舜之妃无关之说较为合适,且他们是一对恋爱神.  相似文献   

7.
《湘夫人》(第三册第一单元读背篇章)与《湘君》同为《九歌》名篇,系屈原在民间祭歌基础上加工而成,讲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爱慕追求及两情相悦却执手分道去,有情人难成眷属的凄美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8.
二《湘》“恋爱”说 ,自宋人罗愿提出经历了近八百年的孕育和发展 ,成为当代二《湘》研究的主要观点。这一“神、神恋爱”说 ,看似新奇 ,却难以成立。如从神话背景和战国时代楚地祭祀风俗认真审视二《湘》便可发现 ,二《湘》为屈原时代望祀湘水之神的乐歌。  相似文献   

9.
《晚霞》与《湘君》、《湘夫人》在许多细节上完全相同,在意境、氛围上惊人的相似.尤其用荷叶盖屋这个细节,雄辩地证明了二者绝非巧合。而蒲松龄对屈原又极为推崇,因此,有理由说《晚霞》脱胎于《湘君》、《湘夫人》,更宽广地说,脱胎于《九歌》。《晚霞》是一篇纪念屈原的小说。蒲松龄和屈原在身世和文学趋向上有相同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冯丽 《考试周刊》2014,(44):46-46
《湘夫人》是湘水男神表达对湘水女神的思念仰慕之词。湘水女神是忠贞的湘君的凄美爱情的对象,彰显湘夫人的魅力。面对如此绝代佳人,湘君用独特的方式赢得佳人垂青,表达这份刻骨铭心的爱,湘君不顾一切地追求湘夫人,正如屈原不顾一切地追随楚怀王。屈原用他天马行空的想象、鲜明生动的语言,把湘水男神对女神的追思渴盼描写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教学建议中又强调: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在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想象力具有创造性的认识功能,它不是物体的复现,而是对物体进行重组与再造。在想象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头脑中表象的未定性、模糊性,所以会生发出许多新的变化,这直接带来思维的创新。因此,在诗歌教学中加强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高中语义选修课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湘夫人》中,最后有“捐余袂兮江中,遗余碟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相似文献   

13.
左川凤 《学语文》2002,(6):35-35
《离骚》是我国古代最早、最辉煌的长篇抒情诗,其构思之奇特、辞采之绚丽,堪称一流,被刘勰誉为“奇文”。诗篇后半部分诗人在浪漫主义的“神游”中驾龙驭凤、上下“求女”的喻意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一大谜团。诗人先后求访了宓妃、有(?)之佚女和有虞之二姚,这些究竟象征的是什么,历来众说纷纭。在此稍加整理,归纳出主要的五家之说,便于人们对“求女”的喻意有个了解。  相似文献   

14.
《九歌》中的二湘因情感炽烈、形象鲜明历来备受治骚者的关注,但对于二湘之间的关系状态却把握游移、众说纷纭。试在认定二湘恋爱说的基础上,从神话传说、文本分析、《九歌》整体三方面进行比较探索,从而得出较为客观中肯的结论,揭示二湘的不朽艺术魅力与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磊 《现代语文》2007,(11):124-124
《湘夫人》是《楚辞·九歌》组诗中的第四首,是一首忧伤缠绵的恋歌。《九歌》是一组诗的总称,是屈原根据楚地民间祭神的乐歌改写而成的。因而从内容到形式,都表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春秋战国时,楚国境内巫风盛行,自朝廷至民间,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6.
[教学设想] 《湘夫人》瑰丽飘渺,浪漫神秘,她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魅惑力,引得后世人猜测纷纷。在学zE预习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本课时准备由“似如是我”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展开联想,牵一发而动全身,从不同层而解读诗歌,以期打开学生视野,感悟诗歌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作者通过对原诗的解读,对原诗的情感流程与表现特色进行了一定深度的分析,并对古代诗文中秋景与离情相结合的特点作了初步的揭示。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在“探究·讨论”第一题“诵读提示”中认为《湘夫人》是“男(湘君)女(湘夫人)对唱的乐歌”,而与之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在“整体感知”中则将《湘夫人》定为湘君独唱的诗歌。孰是孰非,莫衷一是。同一个文本存在两种判断,本身就值得探究,以明辨是非;更重要的是,“男女对唱”可以作为文本解读的独特视角,关乎文本解读的深度与高度,更值得深人推究,以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19.
20.
现行人教版选修教材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收录了屈原《九歌》中的《湘夫人》。教材对第二自然段中的“公子”一词的注释是指“湘君”。如果照这种理解,那么“思公子兮未敢言”写的是湘夫人对湘君的思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