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正> 一、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原则 青春期健康教育是一项相当复杂的教育工作,只有坚持以下基本原则,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一)思想性原则 青春期健康教育的思想性,最重要的应体现在其教育的宗旨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一代新人。 贯彻思想性原则,就必须鲜明地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要回答青少年围绕青春期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思想认识问题。 在当前,特别要注意将知识教育与青少年的人生观教育、公德教  相似文献   

2.
青春期是青少年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个特殊阶段,是以性器官逐渐发育成熟为标志、开始具有生殖能力、出现第二性征的年龄阶段。男孩进入青春期较女孩晚1-2年。青春期是人生中最具活力,身心变化最突出的时期,也是青少年身体机能、运动素质以及心理智能等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因此,了解并掌握青春期的生长发育特点,结合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来进行客观的测量和综合的评定,是做好选材工作的关键,也是使选材走向真正科学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3.
<正> 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随着性发育的进程,与性有关的心理活动会发生一系列复杂、微妙的变化。正确认识和对待青春期的性心理问题,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生活幸福以及社会稳定,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青春期性心理的发展 青春期与性发育相关的心理变化,比较多地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性角色”的进一步确立;二是性意识的觉醒与发展。 所谓“性角色”,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因性别差异而出现的差别。这是一个社会心理学上常用的术语。随着智力和心理的发展,青少年在完成自我的再认  相似文献   

4.
青春期性心理教育作为学生心理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被人们所认识 ,许多教育者为此付出了努力。那么 ,目前青春期性心理的现状如何呢 ?中学生对青春期性心理卫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行为特点又是怎样的呢 ?为了进一步探讨青春期性心理状态及影响因素 ,持续有效地开展心理卫生教育 ,我们对徐州市两所学校高二年级17至 19岁的男女学生各 10 0人做了性心理卫生的问卷调查。再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中学生性心理特点青春期的青少年情感体验主要从内部获得。在下丘脑———垂体性腺系统分泌各种激素协同作用下 ,开始青春期的萌动 ,性器官迅…  相似文献   

5.
9-19岁男性青少年身体形态和下肢爆发力的发育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青少年身体形态和下肢爆发力的发育特征、规律,给运动员科学选材和运动训练科学化提供依据。对上海市74名9-19岁男性青少年身体形态和下肢爆发力发育状况进行了2年的追踪调查,结果发现,样本男性青少年在青春期身高发育速度高峰年龄为11岁;身高增长最快速的年龄段是11-13岁,这与其他研究结果相比稍有提前。体重与身高在16岁以前呈较快上升趋势,体重的增加略滞后于身高的增长。青少年身体形态的发育,长度指标先于围度、量度指标,体脂率的变异度很大。男性青少年垂直纵跳能力在11-17岁为快速增长期。下肢爆发力在青春发育前期(9-14岁),随身体形态的增长发育,呈自然增长趋势,两者之间为正相关关系。RDJ指数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受青春期发育影响比较小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学生(12-17岁为青春期),男女两性外形第二性征)表现突出。青春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也是体型发生完变的时候。青少年男性一般到14岁,身高、体重,迅速增长,肌肉发达,力气增大,喉骨结节突出,胡子长出。青多年女性十二岁开始青春萌动,乳房隆起、骨盆变宽,胸部和腹部皮下脂肪日渐丰满。青春年华,不仅是塑造体形美的大好时机,也是长知识求学问的黄金时代。体形是以骨骼为基础的,四肢骨、脊柱、胸廓和骨盆的发育对体形的影响甚大,下肢骨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随着当前社会全方位的高速发展,青少年的生活环境以及所受到的教育模式也在不断变化。青少年在成长以及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除学习是需要关注的一个方面外,健康发展这方面的问题也需要更多的关注和重视。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给青少年带来了许多好与坏的影响,特别是心智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的青少年极易受到影响,再加上青春期,青少年心理上也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容易引起一些心理和行为上的问题,如吸烟、饮酒、故意伤害、自残等。这些行为不仅危害了青少年自身的身心健康,也相应地影响到家庭的安宁以及学校、社会的和谐。青少年阶段是一个人发育和成长的重要阶段,但是一些不良的、危害健康的行为,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非常大的伤害。体育运动对青少年的影响较大,引导青少年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寻找自我价值,是改变青少年学生心态的一种有效方式。自我价值和心态是改变青少年危险行为的关键。当前,关于西部贫困地区体育运动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及其对策研究的文章相对较少,而宁夏南部地区是一个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更值得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学是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学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因素都处在不同程度的发展过程中,是人生性发育成熟的重要时期,了解和掌握此时期学生的性心理特点是有效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的重要依据,为此,我采用不记名调查问卷的形式,向我校(北京165中学)初一年级六个班283人(男133人、女150人)进行调查问卷。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上海市74名9-19岁男性青少年身体形态和下肢爆发力发育状况进行了2年的追踪调查,在调查时,考虑到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的发育特点,根据年龄把样本分为青春发育前期组(9岁-14岁,33人)和青春发育后期组(15岁-19岁,41人)。测量指标包括:身高、体重、下肢长、小腿长+足高、跟骨高、大腿围、小腿围、体脂率、瘦体重、腓肠肌内侧肌腱长、腓肠肌外侧肌腱长、跟腱长、垂直纵跳、RDJ指数。根据测试结果发现:(1)样本男性青少年在青春期身高发育速度高峰年龄为11岁。身高在9岁-16岁增长较快,身高增长最快速的年龄段是11岁-13岁,这与其他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有氧能力是反映青少年身体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的重要指标。受青少年体能训练“敏感期”理论的影响,人们对青春期前的青少年有氧能力的可训练性、训练机制、影响因素及有效训练计划等方面产生了诸多争议,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青少年有氧能力训练的科学化发展。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客观总结了青春期前青少年有氧能力训练的研究进展,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青春期前的青少年可通过科学化的训练提升有氧能力;2)青春期前青少年有氧能力提高的生理学机制主要为:每搏输出量增加、氧运输和氧利用能力增加,以及肌肉代谢、氧化能力增强;3)青少年有氧能力的发展受生长和发育的影响,如实际年龄(以下简称“年龄”)、成熟度,但青少年有氧能力的可训练性与之无关,而与初始体能水平呈负相关;4)高强度间歇训练是提升青春期前青少年有氧能力的一种经济且高效的训练方法;5)青春期前青少年有氧能力训练的经典模式为:大肌肉群参与的持续和间歇运动,85%~90%HRmax,3~4次/周,40~60 min/次,最少持续12周,其中训练强度是影响训练效应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坚持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的总和。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特别是强化学校体育的“桥梁”作用和“奠基”功能,有利于提高学校体育教育的质量和人才素质,指导和帮助青少年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达到终身受用和终身受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运用系统论、技术论等研究方法对体育教学、体育锻炼、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的概念、地位及关系进行探讨。指出:体育教学是以体育知识理论、技术方法、技能技巧为教学内容,为掌握体育运动知识、技术、技能进行的一种体育活动。体育锻炼是以健身健美、娱乐游戏、医疗保健为锻炼内容,为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进行的一种体育活动。运动训练是以专项身体、技术战术、心理智能为训练内容,为提高专项运动水平和运动成绩进行的一种体育活动。运动竞赛是以各运动项目的个人、全能赛、单项、团体赛为比赛内容,为战胜对手争取优胜进行的一种体育活动。它们的目的、方法、内容、遵循的规律和评价的标准各不相同,都是体育运动的一种实践活动形式,同处体育运动系统的应用技术层次。  相似文献   

13.
从体育教学特点的多元性来看,单一的教学指导思想对体育教育的指导均存在片面和困惑.教学指导思想的确立是以满足人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为前提的,但是要使地区差异、本校特征、学生个性的满足和实施,这才是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真正意义.结论认为,学校体育教育可以享有多元性的教学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4.
现行体育教学原则及新构原则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强调了进行原则研究的必要性。然后逐项评说了目前国内广为沿用的体育教学原则之不足,进而立足传统的基业,着力突出针对性、现实性及逻辑性三特点、紧密围绕体育教学的内容、方法及收效三要素,初步提出了体育教学应遵守的本体感受、尽可应承和卫生保健三位一体的新的原则体系。  相似文献   

15.
幸福观念下对体育价值的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文才 《体育学刊》2005,12(3):34-37
追求幸福是人类生活的主体,受教育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它们不仅要为未来的幸福生活做准备,而且也是一个充满快乐的阶段。“重智轻体”只是片面考虑到了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而忽视了眼前的幸福体验。近距离看体育离快乐最近,远距离观察体育活动所塑造的身体健康时一生的幸福生活影响也更久远。从人生追求幸福快乐的角度来认识体育,更彰显出其价值。  相似文献   

16.
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社会的发展.面对21世纪的激烈竞争.心理素质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体育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在认识上也越来越深入。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而且要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的成长要受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3个方面的影响,竞技体育人才成长也同样受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3个方面的影响。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是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密不可分的。人成长过程中接触的第一教育人和教育空间是父母和家庭。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阵地。社会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人文精神、社会环境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体育素养概念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余智 《浙江体育科学》2005,27(1):69-72,80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校体育要培养和发展大学生全面的体育素养.采用文献研究与逻辑分析的方法,在对体育素养的相关概念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明确了体育素养的内涵及其包含的各要素.体育素养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与体育教育的影响所形成的,包括体质水平、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育技能、体育个性、体育品德等要素的综合素质与修养.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育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现今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出发,对传统体育教育与人文教育进行了比较,同时对体育教育中的人文精神进行了研究,指出体育教育应更多体现人文精神,发挥其在人格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人文精神的弘扬和文化的传达是体育教育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20.
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水平的显著提高,现代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我国知识分子群体的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疾病率与亚健康率令人堪忧。由于知识分子阶层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主要推动力量,因此他们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繁荣与社会的安定。良好的体育意识与运动习惯对于改善知识分子人群的健康状况非常重要,学校阶段,特别大学阶段是培养良好体育意识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运动习惯则会让学生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