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导探究法”的含义 “引导探究法”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为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研究的课堂教学方法。“引导”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探究的情境,制定出与问题各方面有紧密联系的研究方案,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向预定的目标探究前进,其关键是教师要善于提出好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能够自然而然地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2.
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问题是探究活动的起点。教师巧妙地设计问题、有效地发问技巧是引起学生心理活动、促进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设计问题是教师的必备技能。所设计的问题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3.
朱亚琴 《现代语文》2010,(12):28-28
一、设计问题探究,开启学生思维之门 教师在初中语文探究教学中,要善于发挥问题探究的重要作用,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设计的问题为线索,按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规律,启发点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完成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4.
邹莉 《新疆教育》2012,(16):155-155
活动战略”模式是以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学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活动探究”中的问题设计成为导学成败的关键,亦成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活动”中的问题不能也不可能是以往课堂中教师提问的堆积。一份简明并具有很强导学、导思功能的“活动探究”,各项活动中的问题设计必须实现核心化和结构化,追求差异性和开放性,臻于主体化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5.
1问题的提出 笔者研究了大量的实验探究教学设计,结果发现.实验探究活动设计被越来越“严格”地恪守于科学探究的六个环节。在一节课内,学生经历由教师设计“完美”的从提出问题到反思评价的“全”实验探究过程,各环节之于学生如走马观花,成为一种简单的、重复的“行为体操”。为了将实验探究作为一种科学方法介绍给学生,笔者探索在“硫酸”教学中以实验活动中的科学思维为线索打破界限分明的探究步骤,在思维批判性——深刻性——灵活性水平逐渐提升的过程中,学生初步掌握并达到应用实验探究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着力构建探究活动的环境,使学生主动的发展.探究活动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调动学生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探究活动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使学生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浙教版数学教科书设置了“合作学习”、“探究活动”、“设计题”等栏目,很多教师也逐步把这类探索思考的体系渗透在自己的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7.
在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将生物学问题与生活情境联系起来,引导学生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探究,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以“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为例,教师创设葱段“开花”的魔术情境引入新课,提出探究问题“葱段为什么会‘开花’?”,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出假设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教师给学生提供黑藻和洋葱作为实验材料,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探究植物细胞是否能够发生渗透吸水和失水及发生渗透吸水和失水的条件,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理念,通过教学意图和策略来影响学生,在课堂上,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使他们成为学习的行动者。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化学学习能力培养策略之一,是教师在课堂上努力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探究教学的精髓重在“探究的设计”。探究设计的精髓重在“问题情境的设计”。有“问”必有“思”,有“思”必有“果”,“课”是问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改全面、深入的展开,探究性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许多误区,其中最主要的是探究主体颠倒或错位。相对而言,探究性学习应主要对学生提出,学生是探究性学习的主体。而当前事实上,教师成了探究主体,学生没有有效探究,课堂上“重教师问题设计,轻学生文本感知”,充斥着教师的“布道”与遮蔽。教学的展开一直是教师在“探究”:如何导入,如何阅读课文,如何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自己的提问。事实上,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在用教师预设的方法回答教师预设的问题从而得出教师预设的答案或结论。而教师精心设计的这…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历史课堂教学就是围绕“问题”的教学。某种意义上讲,问题的有效性决定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史课堂中,有多少问题是真正有效的呢?人教版历史教材每课正文前都列出“探究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有些不一定适应学生的认知层次,有些不能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所以实施有效教学就必须设计有效问题,这一方面需要教材设计者在问题设计上用心斟酌;另一方面,在现有教材设计基础上,最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做到对问题的再加工,使之适应学生学习水平和思维形式。这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优化问题设计。如何优化?笔者认为教师在问题设计时应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魏永才 《辽宁教育》2007,(11):35-35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广大教师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让学生主动学习,很多教师精心设疑,积极引导学生探究。但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仅仅靠教师“设疑”、学生“探究”是远远不够的。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师的问题设计,更要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2.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以探索和解决历史问题为特征,以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实践活动。普通高中新《历史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文就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谈几方面体会。一、问题设计要有探究性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问题是学生探究的动力,设计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可以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如,教“两极格局的形成”时,教师可先引用丘吉尔、马歇尔演说,放映有关“二战”的影视片段,然后结合材料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美国为什么要实行“冷战”政策?为什么能够实行“冷战”政策?“冷战”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它对中国及世界政治格局有何影响?教师巧妙设问,驱动了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产生的因果关系、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的探究欲望,从而使其思维视野逐步扩大,认识逐步深化。设计探究性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激疑探究,创设悬念最好放在教学的开始...  相似文献   

13.
《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问题是探究活动的起点。教师巧妙的问题设计,有效的发问技巧是引起学生心理活动,促进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设计问题是教师的必备技能。所设计的问题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学习效果。部分教师由于对设计问题的方法不得要领提出的问题形式单一,无启发性,缺乏设计问题的技巧,不利于落实新的课程理念。现介绍几种设计问题的方法。1…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育界掀起“自主探究热”,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取得可观的教学效果。但在实践过程中依旧存在误区,有时无法发挥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价值。分析现阶段自主探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运用多媒体提供思路,为学生自主探究搭建桥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支架”“教师科学设计,引导学生先接受后探究”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指出:“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逐步学会学习。”这一段话出现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会学习”等关键词语,为中学数学教学树立起了一面“自主探究”的鲜明旗帜。  相似文献   

16.
《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问题是探究活动的起点。教师巧妙的问题设计,有效的发问技巧是引起学生心理活动,促进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设计问题是教师的必备技能。所设计的问题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学习效果。部分教师由于对设计问题的方法不得要领,提出的问题形式单一,无启发性,缺乏设计问题的技巧,不利于落实新的课程理念。现介绍几种设计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精心设计和编制各种探究活动,以启发、引导学生探究各种数学问题,从而增强学生探索、创新的信心和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设计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探究欲实际上就是求知欲,是一种内在的东西,它解决的是“想不想”探究的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探究的情境,诱导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经常处于一种探索的冲动之中。例1在进行“因式分解”的教学时,可设计如下的情境:让全班学生与教师比赛,看谁先计算出下列代数式的值。…  相似文献   

18.
李新 《教育导刊》2023,(5):44-52
科学探究教学是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教学方式。研究基于PISA2015数据,考察科学探究教学过程的相关变量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非认知发展的影响。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教师课堂上开展“提出问题”“形成结论”探究环节的频率越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整体表现及各维度指标得分越低;“开展活动”探究环节频率越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整体表现及各维度指标得分越高;“提出问题”“设计探究”“开展活动”探究环节能显著提升学生的科学学习乐趣、科学自我效能感、科学认知信念和科学相关职业期待。为此,需要合理设计科学探究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将科学探究教学与其他科学教学方式相整合。  相似文献   

19.
<正> 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问题是探究活动的起点。教师巧妙地设计问题、有效地发问技巧是引起学生心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事物之初始,教养以正道”,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在以“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新课程教学模式下,“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主线,那么,教师如何创造性地设计运用“问题”则成了课堂成败的关键。首先,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新课程教学的关键在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学生是否真正参与教学以及参与程度如何,一个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学生的思维是否运动以及运动效率如何。而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正是思维的原动力和牵引力,因此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从而制造学生的认知冲突,刺激学生思维的运行。提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