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堡茶文化研究及文化产业开发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文化研究是提高茶产业软实力的有效途径。通过与普洱茶文化研究的现状对比,指出六堡茶文化研究及文化产业开发存在的严重问题与不足,进而提出六堡茶研究人才引进和培养、六堡茶文化研究机构设置、加大六堡茶宣传力度、打造"中国六堡茶名茶茶城"、打造"中国六堡茶都"、调动文艺工作者积极性和创作多种形式的六堡茶文艺作品等主要对策,总结出六堡茶文化研究及文化产业开发借鉴"普洱茶模式"过程中切忌盲目照搬,要精确、深刻提炼出六堡茶精神,形成"天下六堡"的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百姓将柴、米、油、盐、酱、醋、茶并列为开门七件事。可见,茶之一事早已融入我国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在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中,茶文化独具魅力。茶谱是记载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展示了各个时代茶文化的变迁及其背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四库馆臣所著录的茶谱有鲜明的特点,反映出他们对茶文化的重视,同时,也折射出他们"贵远贱近""经世致用"等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3.
茶在中国历史上和中外文化交往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21世纪,随着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第二大的经济体,茶和茶文化正在被"重新发现",茶文化与旅游融合开拓了新的旅游市场。通过研究茶文化旅游的历史溯源,结合重庆当地的茶文化特色,提出茶文化旅游的路径,让旅游和茶文化深度融合,对促进中国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有着中国自身的民族特色,从人们日常生活中对于茶的态度和行为上,就可以看出茶文化当中所蕴含的中庸之道和大道无形的智慧。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宣扬中国茶文化,使其焕发时代新风采,并且不断向世界各地传播,成为中国茶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应有之义。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新媒体的出现,为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和对外翻译带来了较为深刻的影响。中国茶文化的内容是富有生命力的,但是在"媒介即信息"的理念下,如何应用新媒体促进中国茶文化的海外传播与对外翻译,成为互联网时代和新媒体视域下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日本是中国茶文化传入最早的国家之一。古代日本的茶文化是伴随着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演进而发展起来的,中国大陆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创造出的茶的制作工艺及饮用方式等都逐次波及日本,至"茶道"最终确立之前的日本茶文化,总体上是对中国茶文化的一种移植和模仿。中国茶文化东传日本,大致经过了中唐、南宋和明清三个时期。中日茶文化既有共通之处,又各具特色,主要根植于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民族特性等。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茶文化有着5000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小小的茶叶不但能大大促进家乡经济腾飞,而且逐渐形成了灿烂夺目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茶文化,使茶香飘进千家万户。生在盛产信阳毛尖茶的豫南山乡,信阳市平桥区实验小学少先队员快乐地体验家乡的茶文化,爱家乡、知家乡、建家乡,让家乡的茶文化在"茶乡娃"身上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7.
茶文化图书是传播中国茶文化的主要方式之一。从供给侧角度来审视,中国茶文化图书的出版在出版方式和理念上还存在较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供需错位和创新不够两大方面。以英国茶文化读本《与简·奥斯汀喝茶》出版特点为例,从文学著作搭桥、烹饪饮食点睛、语言与视觉艺术并重等方面,提出中国茶文化图书出版的内容创新策略,为中国茶文化图书出版实现供给内容升级,精准锁定阅读对象,有效扩大供给,助力中国茶文化的普及和“走出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茶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促进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从茶树的起源、中国茶文化的孕育及形成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茶文化基本形成于经济和文化都比较发达的唐代。  相似文献   

9.
长兴是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地,是茶圣陆羽撰写《茶经》的主要考察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重要的产茶地。其衍生出来的茶文化旅游资源也是丰富多样的,这为长兴开发茶文化旅游提供了先天优势。但目前,长兴茶文化旅游发展仅限于观景看物等旅游活动形式和内容,没有形成独立的茶文化主题专项旅游和独立的茶文化旅游产业,在旅游销售的实际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依附于乡村旅游、农家乐等旅游产品,这与长兴悠久的茶文化历史、丰富的茶文化资源极不协调、极不相称。应从区域旅游发展理论的视角看长兴茶文化旅游,为茶文化旅游发展另辟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10.
茶文化是北京市白家庄小学开设的一门校本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中国传统茶文化的魅力。图为老师张新红在指导学生作茶艺动作"高山流水"。  相似文献   

11.
马艳波 《大学教育》2023,(19):145-148
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中国人民的社会文化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中国文化全球化,茶文化越来越受到关注,并成为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文化交流和沟通的重要载体。文章旨在探讨茶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茶文化来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回顾现有文献的基础上,认为有效利用茶文化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情商和社交能力,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茶文化还可以作为一个平台,促进文化交流和沟通,增强跨文化理解,促进社会和谐;提出了利用茶文化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几种策略,包括将茶文化融入大学课程、在校园内推广茶文化、鼓励学生参加茶文化交流和比赛等。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高校注重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面向留学生积极开展文化教学。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融自然、社会、哲学、文学、艺术、美学、风俗于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理念,反映了中国当代核心价值理念,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中国茶文化的这些特点,从茶切入,以茶为媒,将茶文化与其他文化元素结合在一起,进行中华文化教学组织,能让留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和中国的核心价值观,进而成为中外文化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3.
茶文化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国经济社会、文化教育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中职学校开设茶文化课程,向学生传承茶文化,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海南中职学校在茶文化课程开展中仍存在不足,对茶文化课程传承茶文化有明显地制约。文章对此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海南中职学校茶文化课程传承茶文化的几种途径,以期助力改善目前海南中职学校茶文化教育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随着茶文化专业作为特色专业进入高等院校教育体系,中国现代茶文化学科初步形成。运用文献综述描述中国茶文化学科建设的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及推进措施,通过对武夷学院个案分析,阐述茶文化经济学科建设为社会经济服务的动因并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5.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狭义的茶文化是指广义茶文化中的"精神财富"部分。从"荼"到"茶"可以见出中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及其博大精深;审美意蕴就是审美对象里面所包含的理性内涵。美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情感价值关系的感性显现。茶文化的审美意蕴是茶德精神的审美性内容和形象性表达。茶文化活动的媒介、形象及其意象、情境等,无不包含着茶文化精神和蕴涵着丰富的审美意蕴。中国茶文化的审美意蕴从静、和、雅三方面获得了充分表现。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有近4000年的饮茶历史。作为中国一员的藏族,出于对茶的喜爱,形成了独特的藏茶文化。饮茶习俗、饮茶礼仪、饮茶程序等都透漏出藏茶文化的魅力。在新时代,传统的藏茶不断地发展,其饮用程序被现代科技方法所取代,复原与重建藏茶饮用程序迫在眉睫。这不是简单的恢复与重建,而是对藏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薇 《昆明大学学报》2005,16(Z1):92-95
乡村生态旅游是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相结合的一种旅游形式."尊重自然、亲近自然、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生态旅游思想与中国茶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不谋而合;生态旅游强调社区参与,乡村生态旅游应在保证环境效益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弘扬中国茶文化,在乡村生态旅游中融入茶艺茶道,把形式的表演转变成为人们的一种身体习惯、精神需求和文化观念,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不仅可以弘扬中国茶文化及其它传统文化,还可以使乡村生态旅游沿着正确的方向和理念发展,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传教士是推动茶文化东风西渐的主力军,他们积极探索和理解中国茶文化,身体力行为其正名,他们将饮茶习俗传播开来,不断对茶叶贸易进行演进,极力拓展"地球茶村"的构建,最终使得茶文化被广为认知和接受。在这个过程中,茶文化成为协调各支力量的黏合剂,展示了自身追求天下和谐的宗旨,最终引发世界性构建,走进千国万郡。传教士是中西茶文化关联和交集的中介和载体,为我们提供了具有世界性意义的研究视野,这也是彰显中国文化自信的榜样。  相似文献   

19.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言人",随着世界文化趋于融合,在数学教学中融入茶文化以让更多的学生更加全面、准确、系统地了解我国的茶文化(传统文化),是促进学生感悟数学思想的重要途径,据此,本文分析茶文化引领学生感悟数学思想的方法策略,以期能帮助数学教师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20.
茶文化旅游是茶资源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旅游项目.开发茶文化旅游对于整合安化县旅游资源,提升该县旅游战略地位和旅游文化品味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安化茶文化旅游的开发条件,应采取如下对策:改善基础设施,引进专门人才,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科学规划,开发多层次茶文化旅游产品,增强旅游吸引力;加大宣传,开展内涵丰富的茶文化活动,不断开拓旅游市场;树立品牌,打造"中国黑茶之乡";保护生态,挖掘茶文化内涵,融入山水生态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