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师心理冲突的自我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冲突,从特定意义上讲就是个体的内心冲突。是指个体的内心需要、愿望与现实之间的不协调引起的矛盾及其斗争。教师群体社会角色的多重性,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使其心理冲突的大量存在是必然的。教师的心理冲突有众多表现。例如,期望与现实的冲突。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是全面的、高要求的,但现实的教师实际水平总会与之存在差距,这种矛盾,责任心越强,心理冲突越突出。再如,多重角色的冲突。社会生活中,教师被看成是德高望重的偶像,是毫无瑕疵的圣贤之辈,是学生的表率,公民的楷模,但事实上教师是平凡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普通人,不可能尽善尽美,甚至会出现不同情境中的矛盾行为,这不能被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2.
教师心理冲突是指教师在面对新课程改革和传统教学的时候,既要进行课程改革,又要进行传统教学变革之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冲突,也就是在课程改革的“破”与“立”之间的冲突。其具体表现有:实践新的教学范式与原有的教学范式之间的冲突;追求学生知识掌握与追求学生的能力发展之间的冲突:新课程理念与新课程实践操作之间的冲突等等。教师心理冲突对教师、对学生、对学校、对课程改革等都具有一定的危害。为此,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关心,对教师进行心理测评和心理支持,要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调适以及教育家精神的引领。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冲突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其心理冲突主要集中在专业定向、职业选择、社会交往、恋爱、经济、政治等几个方面.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应得到关注和重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早预防.通过心理疏导、危机干预等方法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适应与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试图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探究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原因,以寻求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会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应引起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关注。阐释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以及教师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与危害。探究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维护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重视,而与学生群体密切相关的另一个群体--教师的心理健康却未引起关注,有关部门应采取一些相应的对策,使教师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  相似文献   

7.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其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聪治 《高教论坛》2003,(4):140-141
教师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能更有针对性地维护和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文章着重探讨了教师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其诊断。  相似文献   

8.
试论教师心理障碍的成因及自我心理调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当前,教师心理健康不良问题十分令人担忧,据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的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的检测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高达50%。心理障碍的症状主要为抑郁、精神不振、焦虑、过分担心、有说不出的不安感和无法入睡等。 一、教师心理障碍的成因 1.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与教师有限的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目前,在中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很严重,上级主管部门用升学率评价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学校用升学率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晋级、奖金、评优和职称评定自然与升学率挂钩,每位教师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2.素质教育的高要求与教师素质偏低之间的矛盾。综观国内师资现状,不得不承认,教师素质不高的状况仍然比较严重。2001年,全国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初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为70.71%、49.15%、88.72%、96.81%。这与小学教师专科化,初、高中教师本科化(部分高中教师研究生化)的新要求还相差甚远。因此,一些教师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有些教师为此产生  相似文献   

9.
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顺利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部分教师的心理健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的工作效果。在影响教师心建健康的众多因素中,职业倦怠则是一个核心因素。职业倦怠是1974年美国学佛登伯格在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概念,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是一种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它与压力、紧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的职业倦怠则是一种由于压力长期积累而造成的严重的紧张状态,是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付出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是属于一种非正常的心理和行为。调查结果表明,教师是承受压力最多的职业之一,而中学教师则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随着社会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教育的对象日趋复杂,职业倦怠已成为威胁中学教师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如不及时解决,就会给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的增多,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的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显露,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维护、心理问题的矫正,需要具有健康心理的教师。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能不引起社会的重视。日本的一项调查也证实,教师患心理疾病的比例比一般人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实际,以大学生群体性冲突产生的心理原因为基准,通过透析从众心理的形成原因,鼓励理性从众,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分析高校群体性冲突对大学生安全稳定的影响,探讨解决高校群体性冲突的对策,提出了加强和改进这一工作的预防和处置措施,旨在为维护高校稳定,为构建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由于社会竞争不断加剧,教育改革日益深入.不少教师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职业倦怠等一系列影响其身心和专业化发展的问题。教师如何规划休闲生活.提升休闲价值以促身心健康与专业发展自然就成为必须予以关注和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试析教师角色的心理适应与冲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析教师角色的心理适应与冲突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蔡笑岳一角色一词源于戏剧中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C·G·荣格首先将其引入心理学。现代心理学一般把角色定义为“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处于一定位置时所执行的职能”[1],认为任何一种社会地位或身份的人,都有一整...  相似文献   

14.
教师心理危机的成因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是培养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前提和关键,教师的心理危机极易导致伤害学生的现象发生。因此,研究教师的心理健康,分析引发教师心理危机的因素,采取相应有效的策略,及时消除和避免教师的心理危机.对防止师德缺失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辉 《宁夏教育》2004,(3):16-17
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较多,而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关注甚少。实际上,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存在着,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在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刻不容缓,关注教师就是关注教育。因为,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全的学生,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时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胜任教书育人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教师需要心理保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是学生实现社会化,形成健全的人格的主要场所,而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推动者。要有身心健康的下一代,就必须先有身心健康的教师。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决定者,也是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关键人物。同时,学校的心理卫生工作也要靠教师来推动。因此,有必要研究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李峰 《山东教育》2005,(14):7-8
教师职业堪称是全社会最具压力的职业之一,这是被世界各国所广泛接受的一个观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资料显示:英国1/5-1/3的教师感受到巨大的职业压力;美国有78%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有37%的教师有严重的精神紧张的焦虑状况;我国北京市一家教育机构调查显示,40%以上的教师有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部分中小学教师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心理困惑,从而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影响了教师队伍的建设.分析中小学教师产生心理困惑的原因,寻找促进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将有利于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心理素质,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全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现在的学生无疑也享受到了当今社会进步所带来的优越的教育环境。但是,生活、学习、成长中的困扰,仍会不断地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将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从这个意义上看,未来的竞争也  相似文献   

20.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是伴随着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期。步入大学以后,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关系等因素的改变,许多学生表现出诸多不适,出现心理障碍甚至引发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因此,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有效的疏导和调适,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人生都将产生重要、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