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波西·比希·雪莱(1792—1822)是马克思最喜爱的英国浪漫主义杰出诗人,一个“彻头彻尾的革命家”,一个意志坚强,富有同情心,把自己的生命完全献给被压迫者的人.早在牛津大学求学时期,他因与同窗合写《无神论之必要》的小册子而被开除了学籍.当时,从无神论、不问宗教信仰的政治平等到民族独立,出版自由,改造自然等等英国民主人士的全部斗争目标,便成了雪莱自己的斗争任务.1813年,雪莱给世人提供的第一部长诗《麦布女王》,虽然艺术上显得幼稚了一些,但它以瑰丽的想象和清新如醇的  相似文献   

2.
“回归自然”是19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学的主题之一,生态学也因此在这一时期得以崛起。但是.并非所有赞美,描绘自然的学作品都属于生态学。通过对具体作家作品的比较,对生态学的内涵的辨析,以实现对这一时期出现的欧美重要的生态作家的梳理和概述。  相似文献   

3.
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出生的时代,欧洲正面临着法国革命失败,英国贵族资产阶级走向反动,整个欧洲大陆陷入“神圣同盟”的反动统治时期.拜伦是英国浪漫主义的领袖.他曾以刚毅纯洁的心灵之火点燃过几代人的思想.他又是欧洲的政  相似文献   

4.
<正> 英国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有三位著名的消极浪漫主义诗人,即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萨缪尔·泰勒·柯勒律治(1772——1834)和罗伯特·骚塞(1774——1843)。这三位诗人,由于政治观点和美学观点相同,曾  相似文献   

5.
“个人奋斗者”诞生于十九世纪。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学形象,它有着深刻的哲理意蕴与不朽的艺术魅力,如一面多棱镜,折射出那个时代的思想意识、价值标准、道德观念乃至社会习俗。他们个性鲜明、心理复杂、血肉丰满,是成功的艺术典型,在世界文学形象画廊中占有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6.
十七、十八世纪流行于西欧的古典主义发展到十九世纪,尤如强弩之末,势单力薄。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兴起,欧洲封建势力土崩瓦解,新的资产阶级制度迅速建立。但是,新建立起来的制度远非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们所憧憬与宣扬的那样美好。同时,由于新的社会思潮——如唯心主义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盛行,不少作家对现实感到不满与失望。他们企图以自己的理解去寻找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这样,浪漫主义便成为风行一时的文艺思潮。浪漫  相似文献   

7.
柯尔律治的诗数量不多,但其被称作“魔幻三杰作”的代表诗作《古舟子咏》、《克里斯特贝尔》和《忽必烈汗》都脍炙人口,是英国诗歌中的精品佳作。他一生做诗不缀。中年时热衷于研究以康德、谢林为旗手的德国唯心论哲学。他的诗人气质、他的怪癖、他的个人魅力、他的吸食鸦片.尤其是他的文学理念,都使他成为文学史上极具人气的杰出的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8.
“现代”、“寻根”两股潮流在新时期文坛上走完了各自的道路,在对其进行历史总结时,要特别注意时代性与民族性的融合,然后站在现代精神这个立足点上,使我们的作家们承担起历史的使命,去寻找未来文学净化的“血缘带”。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三方面对西方现代派文学提出了新见解:一、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非理性主义”是对传统理性的重新审视与批判;二、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整体特征是:悲观厌世,荒诞与变形,重于创造,工于形式,向内转,重主观;三、西方现代派文学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相似文献   

10.
十九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斗争剧烈,其中最主要是明暗两派的斗争。他们观点针锋相对,性质迥异,但对当时和后代皆有相当影响。为此,本文即以其代表作家为例,分析比较他们对立的观点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1.
十八世纪未到十九世纪之初的欧洲,整整一代人几乎不同程度地对刚刚建立的资本主义秩序感到失望和幻灭.文学要表现这代人烦躁不安的情绪、传统手法已无能为力了.德国的一群浪漫主义青年,怀着对法国革命的恐惧感,怀着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找到出路的迷惑感,率先把目光投向过去或超自然的  相似文献   

12.
在英国北部威斯木尔兰郡有片景色宜人的山水胜境,即所谓“昆布兰湖区”。一批崇尚静穆恬淡的诗人曾在这里隐居、生活,并从事诗歌创作活动。后来的文学史家们称之为“湖畔派”诗人,这派的主要代表诗人就是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泰勒·柯勒瑞冶(1772~1843),和骚塞(1774~1843)。“湖畔派”是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英国消极浪漫主义的文学流派。它的产生及其创作倾向,无不同当时激烈动荡,风云变幻的时代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英国“湖畔派诗人”一方面钟情于英格兰的湖光山色,迷恋本土民风民俗;另一方面他们在诗歌创作中也追求异国情调,试图从东方异域发现一个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在异域东方诗人可以放飞想象,探索诗歌奥秘、人生意义.就某种程度而言,异国情调的想象性特征满足了诗人扩张想象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70年代产生至今,德国的功能派目的论对翻译实践活动的开展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在诺德的《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一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除非文学领域外,功能理论在文学翻译中也有较强的适用性,能够为文学翻译建立理论基础,使译者有章可循。本文试以"Silent Meaning"一诗针对不同读者群体的两种译本为例,以期向读者说明功能派目的论在文学翻译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代学生》2011,(8):2
汪静之(1902-1996),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作家、诗人。早年求学于屯溪茶务学校,1921年考入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1 922年,与冯雪峰等组织了  相似文献   

16.
豪放与浪漫主义,一个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风格范畴,一个是有着特定含义的创作方法,但在评论某些作家时,两个词却常常同时出现。例如苏轼、陆游、辛弃疾都是宋代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他们的词又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且看游国恩等人编的《中国文学史》; 豪迈奔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怀是苏诗苏词浪漫主义的基调。陆游诗歌创作的基本特征是现实主义,但也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7.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不应被视为消极、颓废的抒情文学,相比启蒙文学与古典文学而言,它具有隐匿的"现实性书写"特征,同样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再现。从根源上看,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这一特征是由文学内外双重因素所共同导致;而从具体表现来看,"现实性书写"分别具有对现实呈现的碎片化、鲜明的民族性以及手法的隐喻性等特点。从创伤书写、浪漫主义反讽、文艺批评等不同视角进一步深入探究这一特征,可以加深对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整体认知。  相似文献   

18.
“文学本体”概念包含两方面的内涵,一是指文学作品有关的作家、思想、社会环境;二是指创作的存在方式,即文学的艺术形式.前者称作“文学他律论”或叫“文学人本论”;后者称为“文学自律论”,或称“文学文本论”.  相似文献   

19.
抗战期间,以岭南的“中国诗坛社”为核心的“中国诗坛”派,创作了大量抗战诗,对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和新诗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具体表现:一、高唱抗日主题歌、弘扬民族主旋律,鼓动了千百万民众投入伟大的抗日救亡运动;二、坚持面向大众,使诗歌为大众喜闻乐见,并能接受,起到教育作用,产生巨大力量;三、转变诗风,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推动了岭南新诗乃至全国新诗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山水田园诗和英国浪漫主义诗歌都主张融于大自然、回归大自然、赞美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但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这一思想的文学展示又存在差异。中国古典山水田园诗人主张“物我同一”,诗歌蕴含“古代朴素生态思想”,诗人把回归自然作为避祸或步入仕途的捷径。而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主张“自然神论”,诗歌蕴含“近代浪漫主义生态意识”,诗人回归自然是为了寻找失落的人性人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