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们常说“忠则《出师》,孝则《陈情》”。被誉为千古美文的《陈情表》,是李密因祖母年老多病,须由自己侍奉,暂不能应诏做官,而向晋武帝陈述衷情的表。在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欲先尽孝而后尽忠是这篇表文的主旨。作者处处围绕这个主旨摆事实,诉真情,论道理,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相似文献   

2.
叁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鹉空好音。三顾须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元,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公元七五九年,杜甫颠沛流离,偕眷属来到成都,在西郊盖起一座草堂住下来。大约是第二年的春天,他游览成都的武侯祠(诸葛亮生前被封为武乡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流芳千古的好诗。这首诗,包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内容。诗的开头两句,以极为关切的语气,自问自答,点出武侯祠的地理位置,同时表明诗人寻访名胜古迹的迫切心情。丞相即诸葛亮,他是三国  相似文献   

3.
正元代前期,花鸟画沿袭宋代院体技法,追求极尽精微;至中后期,随着文人审美标准成为画坛主流,风格转为典雅率真。在贴近文人审美方面,王渊开创了水墨花鸟画的新格局,以墨花墨鸟展示出墨分五色的优雅之美。他的传世作品不多,较目前可见的《桃竹锦鸡图》《竹石集禽图》《花竹禽鸟图》,  相似文献   

4.
公元765年.好友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后因病滞留云安,次年暮春迁往夔州;768年正月出峡.这年秋天,杜甫一家人乘着一叶孤舟,辗转江陵、公安.诗<江汉>即作于此间,标题仅取诗第一句开头二字,近乎无题.全诗如下:  相似文献   

5.
一《楚辞章句》十七卷,后汉王逸撰。本书对楚辞作了一次全面系统的整理,在诠释词义、阐说作品思想内容等诸方面,都做了许多有价值的工作,为后人所称道。它不仅是研究楚辞的重要文献,而且也是训诂学史上一部颇具特色的训诂著作。王逸字叔师,南郡宜城(今湖北省江陵县)人,生卒年月不详。据范晔《后汉书·文苑传》所载,王逸大致曾于汉安帝元初元年(公元114年)“举上计吏”,后拜校书郎,并参与东观校书事业。《楚辞章句》一书盖即完成于任校书郎期间。《楚辞章句》而外,其他著述《王逸集》二卷、录一卷,《正部论》八卷,并“赋诔书论及杂文凡二十一篇,又作《汉诗》百二十三篇”,今俱不传。西汉末年,有“刘向典校经书”,把楚辞整理为十六卷。王逸即本此十六卷《楚辞》,“逸又自为一篇,并叙而注之”,成为今本所传十七卷《楚辞章句》。  相似文献   

6.
奥尔丁顿早年是位意象派诗人,后来写小说,他的小说《英雄之死》(1929)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之一。本诗是奥尔丁顿一组题为《意象》的短诗中的一首。这首诗写得蕴藉含蓄。读来口气淡淡的, 没有烈焰熊熊、急流滔滔的感情爆发。然而读一遍,再读一遍,品味一下,我们的心头就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是惆怅?是失落?是迷离?是缠绵?……我们终于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心已让这首诗吐出的感情丝缕缚住了。  相似文献   

7.
8.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写作于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七八一年)。诗人当时在滁州任剌史。西涧在州城之西,俗名上马河。诗中描绘西涧春雨中的景象,题意显豁,余味无穷。  相似文献   

9.
一般认为,我们所赖以生存的这个物质世界,是由动物、植物和矿物组成的.作为动物群体中出类拔萃的精英——人类从茹毛饮血时代开始,便显示出对环境的巨大依赖,而这种依赖并未因今天的巨大进步而减少.试想:如果在我们这个世界上缺少了动物、植物和矿物中的某一类,至少现今的人们是无法生存下去的.人类对植物的依赖是不言而喻的.岂不要说粮食、果树、花草与我们的密切关系,就是那些我们周围的树木,以及远在深山的林莽,如果没有它们,伴随着我们的将是一片荒芜和死寂.  相似文献   

10.
杨万里是南宋杰出的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被称为“南宋四大家”。他一生写诗二万多首,现流传下来只四千二百余首。有《诚斋集》传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元月,作者任秘书少监时所作。“净慈寺”,全名为“净慈报恩光寺禅寺”,它和灵隐寺是西湖南北二大著名佛寺。从诗题看,是作者夜宿净慈寺,清晨送一位同僚直阁  相似文献   

11.
正回忆是有生命的,它抹平了曾经尴尬事中的尴尬,反而将其转化成轻松幽默的感慨。尽管那些事已经成了旧时惊梦,远山淡影,但偶经提起,却还是让人忍不住会心一笑,这或许就是回忆的魅力。恩师的回忆确实格外调皮,与班主任们长期的忆苦思甜版本不同,就光逃课这一条就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竞赛失利一事更是让人又叹又感,叹老师之未成功,感老师幸未成功,乃成吾辈之师。  相似文献   

12.
<正>表是臣子向君王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陈情表》这篇文章的核心内容主要表现在八个字上,即愿乞终养,辞不赴命。但是要让晋武帝接受这个请求还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李密是一个少仕伪朝的亡国贱俘,且四次征召四次拒绝,这很容易使晋武帝产生疑忌,认为李密心存二心,在怀念旧朝,不满新朝。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违抗君命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批龙鳞逆圣听轻则难保性命,重则株连九族。更何况他是一个至微至陋的蜀汉降  相似文献   

13.
晋武帝曾四次征召,叫李密去做官,这使他感到很为难。去吧,不行:李密自幼丧父,母更适人,见养于祖母,“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时下祖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一向以孝闻名的李密理应报之以“乌鸟私情”,“区区不能废远”。不去吧,也不能:在封建社会里,违抗君命该当何罪。何况李密原是蜀汉旧臣,这样一个“至微至陋”的降臣,倘若屡屡抗旨,会很容易引起晋武帝的疑忌,以为他仍然怀念旧朝,对新朝存有二心。面临如此尴尬的局面,李密进退两难。但权衡再三,他还是呈上一表,向晋武帝陈述了自己因奉养祖母…  相似文献   

14.
再次拜读莎士比亚的《李尔王》,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社会内涵,概括历史的高度和深刻久远的意义,无不令人折服。作者在揭示历史发展趋势的同时,更冷静而严峻的揭示了变革时代的残酷性。让我们从中感悟到了一种开阔深远、伟大而又神秘的真实。也让身处改革时代的我们现代人警觉和清醒,探党与思索。  相似文献   

15.
16.
读了《提要》,深感它简明实用,确有许多优点。首先,它删改了《暂拟》中过于繁细或不当的地方。如:取消名词和动词的附类的说法,把方位词直接归入名词,能愿动词和趋向动词直接归入动词;把实词与实词组成的“词组”和实词与虚词组成的“结构”(如的字结构、介词结构等)合称为“短语”(如主谓短语、介宾短语等);取消合成谓语的术语,把判断词“是”后面的名词短语作为“是”的宾语:取消复杂谓语这个术语,把有复杂谓语的句子直接称为连动句或兼语句;取消动词、形容词名物化的说法,承认动词、形容词可以充当主语或宾语;取消结构助词“的”“地”的区分,不论定语、状语,都用“的”;原双部句和单部句  相似文献   

17.
流畅,乃是一篇好文章所必具的条件。怎样才能作到文笔流畅呢?近读《文心雕龙》,颇有体会,以为必须作好下而几点: 一曰思路贯通  相似文献   

18.
《一口酒》这篇散文记叙了一位平凡的修车匠的故事:他“吃低保”,靠修自行车维持生计。修车匠最大的爱好就是喝酒,有时甚至不要修理费,而是让车主“打二两酒来”。为了不让老婆发现,他还偷偷地将酒藏在路边的树洞中。他不埋怨命运,反而乐在其中。  相似文献   

19.
也许你是儿孙绕膝的老者,也许你是年轻慈爱的父母亲,也许你是童心烂漫的幼儿园阿姨,也许你是循循善诱的小学低年级教师。不论是什么人,孩子,都是您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成年人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孩子拉着你的手恳求:“给我们讲个故事吧!”于是你开口讲道:“从前,有个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代著名文史掌故作家郑逸梅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即一八九五年,卒于一九九二年。江苏吴县人。本姓鞠,小名宝生,三岁时为外祖父郑锦庭收为己孙,改姓郑,名顾宗,学名际云,号逸梅(原为笔名,初署一九一三年《民权报》,有《逸梅小品》)。别署郑留、一湄、冷香、拙鸠、陶拙安,自谥文迂、文迂公,又署 大迂、大迂居士,又自称旧闻记者。人称补白大王(早年为报刊写“补白”得名)。晚年又为香港《文汇报》写补白专栏“艺海点滴”,因页又称补白大王长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