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儒家的根本精神是仁,整个儒家体系都是仁的本末发用。在孔子前,仁只是一个道德原则,孔子把仁提升到了儒学的核心地位。孔子后,儒家诸子都以仁为其理论的核心。在宋明后,仁的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和"生生"联系在了一起,生生成为仁的代名词,从而使仁学更加完满。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念是一脉相承的,儒家诸子们的不同处在于对这些核心观念来源的争论。  相似文献   

2.
浅论我国宪法的根本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的根本精神是法治精神,在我国现阶段,宪法的根本精神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宪法从立国、定国之根本大法提升为立国、定国、治国"三位一体"之国家根本大法,成为依法治国的总章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宪法成为公民与政府之间确立和谐关系的总契约.  相似文献   

3.
宪法的根本精神是法治精神,在我国现阶段,宪法的根本精神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宪法从立国、定国之根本大法提升为立国、定国、治国"三位一体"之国家根本大法,成为依法治国的总章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宪法成为公民与政府之间确立和谐关系的总契约.  相似文献   

4.
考察中国传统文化,应从文化的整体性出发,从物质经济文化、社会关系文化、经典型文化、民族文化心态四个层面上概括其主要特点。这雄伟壮观的传统文化,是各民族文化上的兼容并蓄、长期融合创造出来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由这传统文化凝结成的。这民族精神,从价值观念看,个人对于社会,义务重于权力,整体利益重于个人利益;从精神境界看,把道德需要看作人的最高需要;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民族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集中表现,是文化遗产中的无价之宝。  相似文献   

5.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具有较强的文化导向功能、文化整合功能和主体塑造功能,从其根本属性上,具有文化导向功能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实质上就是一种政治意识形态;具有文化整合功能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实质上就是一种典型的社会文化形式;而具有主体塑造功能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实质上就是一种注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人学理论。  相似文献   

6.
从分析法治与德治的同一性入手,阐述了先进化的建设是以德治国之根本的重要思想。强调要通过开启传统化资源,建设先进的民族化,提高人素质,实施以德治国方略,来实现塑造人们认同的人格追求、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共同的理想信念之目的。  相似文献   

7.
诚信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主流精神之一。该文概述了诚信的语意 ,并从多方面缕述了中国文化的重诚信的特色 ,分析了这一特色所产生的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现代化,是伴随中国社会现代化整个历史进程的。中国文化包括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两个层面。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活动内化和积淀的产物和表现。基本特征:半大陆——半海洋文化;农业——封建文化;血缘——生殖文化;伦理——政治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基本模式:原生态模式——“儒道互补”;再生态模式——“儒释道合流”。中国现代文化精神的基本模式:原生态模式——“五四”文化精神;再生态模式——马克思主义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古代希腊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而且欧洲文明的摇篮,古希腊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们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包罗万象,其中崇向法律,保护公民权以及公平竞争和谐和平精神倾向突出.下面就谈个人的茁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主客关系的角度提出“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并力图宏描述中国文化精神在不同时代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1.
从整体性的角度和根本性上来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的根本点,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核心,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内在统一的.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旅游文化的本质与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文化的本质与特征是旅游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要科学地认识旅游文化的本质,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逻辑性原则、对象性原则,而要准确地认识旅游文化的特征,则必须坚持独有特征标准与最密切关系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定义旅游文化,完善和丰富旅游文化理论,并为旅游文化实践活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具有相对的稳定性。2006年度的中国小说仍然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的文学总格局下前行,有的还出现了伦理和叙事方法的回归倾向。关注并思考现实社会矛盾及其根源,仍在2006年中国小说中占有突出位置。莫言的《生死疲劳》和铁凝的《笨花》因其鲜明的个人思想烙印和长篇艺术成就,成为该年度绕不开的作品,从中可以看出作家重构民族精神心灵时的努力,在正史以外透视祖父、父亲一代的精神生存本相。  相似文献   

14.
和平文化是中华文化最核心的价值取向之一,古代中国和平文化的生成,不仅具有非常雄厚的物质经济、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基础,也有其基于自身地域特征和社会历史特性的内在规定性,并且它已经深植于我们的民族文化中,成为塑造中华民族和平性格的重要精神元素。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发展至今,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代表着民族的情感。是源头、是根基,也是民族特征的直接表现,是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磨练出来的文化命脉和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6.
整个中国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的性质,追溯其根源,这是受中华“天人合一”的审美文化精神的影响。本文试以中国古典诗歌为例,暂从作家、作品人手探讨其在“天人合一”的文化大背景下文学话语蕴藉的文化性质。  相似文献   

17.
文化源于人类对严酷生存环境的挑战的回应,文化是人类面临生存威胁和压迫所采取的策略和手段,文化生成和演进的过程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的过程。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问题是哲学问题,即如何处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主张天人合一、天人协调,反对天人关系割裂。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最根本的观念,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8.
人文精神在20世纪90年代被一些文人提出后;人文教育和人文精神便成为众多教育界人士关注的一个热点。最后大多数论者都认可人文教育的实质是人文精神的培养;但对什么是人文精神却远未达到共识。本文从分析现有论者对人文精神认识上的共性出发;认为人文精神的实质是对人的本质的追求;并在此基础上提示了当代人文精神的具体内涵。即提高人类支配和控制自然的能力;追寻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崇尚"第二生命"以及树立"类群体"意识。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之上,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情况,创造出的一种新的理论体系,不仅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也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结合其发展过程,分析其主要精髓,以期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中国文化‘活的精神生命’之存在”、“儒家心性之学在中国文化中的价值和地位”、“中国文化与科学技术”三个方面阐释了《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一书的精华,肯定了此书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