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情为词心之源、词章之核,情既是词创作的内驱力,又是词表现的内容之一。一代词人李清照的词情可谓真挚而厚雅,是一种由衷的生命感发之情,也正是缘于此,李清照虽然在词中"肆意落笔","浅俗之语"随处可见,但其词章读起来却不俗,反而达到了一种浑成清雅的艺术境界。从李清照及其他词人的创作中可以看出,词情的雅化实际是词章雅化的主要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怀旧是文学创作的源泉之一,怀旧书写是明代节日词创作的常态。明代节日词怀旧书写的方式有:词题直接点明怀旧对象、小序明确怀旧之意、今昔对照突出怀旧情思。怀旧内容包括怀念故土家园、眷恋旧时岁月、追怀昔日情感等。一方面词人凭借怀旧所滋生的温情慰藉心灵,另一方面怀旧书写的内容反映了民族心理,同时在客观上繁荣了明代词的创作,呈现了节日文化。  相似文献   

3.
徐玲 《华章》2011,(17)
李煜,五代词人,南唐国君,他独特的身份与经历决定了其词的创作风格.他后期词中体现了强烈的家国意识,而不再是香软缠绵的闺中情语,使"词至后主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王国维<人间词话>)词风至此走向文雅.  相似文献   

4.
吴伟业是清初文坛的一位重要作家,善以诗词言史,故昔人誉之为"诗史"、"词史".近世辄好谈"诗史",而多略其"词史"之心、"词史"之作.本文结合明清之际广阔的社会背景,探讨吴伟业的核心词学意识--"词史"观之生成、发展过程,以及对词创作的影响.词心与史思的结合贯穿于吴伟业词史创作的始终,具体表现为以词纪史,情余于事;以词论史,幽微要眇;词笔与史笔浑然一体等特征.这使得其"词史"之作独具特色,既不同于"诗史"之作,也不同于史乘.  相似文献   

5.
纵观李清照一生创作的诗与词,可以"靖康之变"为界分为两个时期."靖康之变"以前,李清照的诗词主要表现的是对美好事物、自由生活的向往、热爱;"靖康之变"以后,除了书写个人身世之感外,还加进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表达了诸如"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尚气节.比较李清照一生的诗、词,其词主要表现了一种"柔"情,在艺术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而其诗则表现为一种"豪"气,在内容上已冲破个人的狭小圈子,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思想.  相似文献   

6.
词能历史地反映时代面貌。北宋词与史的关系比较微妙,但也清晰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词反映了北宋城市经济的繁荣;一是词的创作时有与党争、战争相关联的线索,但词对历史的抒写是间接的。南宋词与史的关系相对清晰,不少词作与作者生命中的重要历史事件相关联。南宋初常有感于时事抒写爱国情怀;南宋末常有感于时事寓情于怀古、咏物中;南宋亡,一些伤悼亡国之作已自觉地表现出"词史"的意识。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作家群中,李清照多才多艺,尤以词作著名,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一生创作词作无数,以南渡为界可分前后两期.前期多用白描手法、婉约清新的风格抒写对大自然的挚爱和幸福美满的感情生活;后期词风更趋平淡,但内容更多的是表现别苦离愁和悲国之情.  相似文献   

8.
古代戏曲家立言不朽意识对戏曲创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戏曲家热衷于选择忠孝节义之类的题材,将教化大众作为创作主要目的,相对忽视了戏曲艺术方面的要求;热衷于描写个人遭遇,抒发一己之情,导致了大量案头剧的盛行.在戏曲创作方法上,以诗文为戏曲创作手法的出现、骈俪典雅语言风格的追求、情节因素的弱化和舞台表演意识的淡化,也都是戏曲家立言意识影响下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活动目标: 1.采用小组绘画的形式表现幼儿园的环境、生活、活动,拓展幼儿的绘画表现力,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2.能大胆地创作,表达对老师、幼儿园的依依惜别之情.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  相似文献   

10.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的《苏幕遮》是一首思乡怀远的词作,《全宋词》定题为“怀旧”。“怀旧”者,怀念故乡昔日人事也。此词的主题思想明白可见。那么词中是怎样抒写这种“怀旧”之情的呢?我们就来看这首词。上片写景,大致可分作两层。  相似文献   

11.
把历史意识等同于"过去意识"以至于"历史知识",是一种常识化误读。实际上,历史意识就是人们的当下自我意识,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共时态的功能性联系呈现其中。包括历史事实、历史思维和历史观在内的历史知识,是学术研究者超越狭隘的个体时空、成为人类自我意识自觉承担者的知识条件,它们只有现身为研究者观看、思考、领悟和体验的精神活动方式,才能转化为历史意识。问题意识体现了历史意识的超越性质,人文意识则是历史意识的"价值—精神"向度。  相似文献   

12.
责任意识是大学生社会化水平的重要表现。当前在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中,存在着非个体责任意识淡薄、个体责任意识向实践转化乏力、责任意识的功利化等现实问题,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大学生责任教育应遵循主体性、层次性、渗透性及人文性原则,并在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理想教育、生活实践、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结合中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13.
史料意识是史学工作者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观念,是培养史学人才过程中亟待加强的关键目标.目前在高校历史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对史料意识的培养存在较明显的不足,要从基础课教科书编纂、课堂教学、考试改革、课外作业与实践等四个关键环节进行大力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的时间意识与死亡意识相生相成,构成沈从文“生命哲学”的重要而又特殊的组成部分。他认为时间的魔力巨大,能消融生命,能治疗痛苦,还能造就创作;他的时间意识停留在“过去”,具有“过去式”、“静态化”与“突变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感恩意识是校园和谐的内在动力。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是由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的冲突、感恩教育的缺失与乏力以及虚拟世界的影响造成的。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构建和谐校园需要高校与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儒家文化典籍中的《春秋》经传因其与历史的紧密结合,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思想内容。主要表现在对治乱兴衰的考察、突出的人本主义精神和批判意识,以及丰富的历史变易思想等多个方面,对中国古代历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中学DIS物理实验研究”的目的,如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各项能力、STS意识和科学素养(诸如客观求实不断求知的精神、善于自学钻研和活跃的思维、注重动手操作、与人合作共事等);指出教师中开展中学DIS物理实验设计、研究和培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上好《邓小平理论概论》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论证其重要性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这门课的特点和难点,认为采用专题讲座课的形式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并系统阐述了这种教学方式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Young children seem to begin to develop a sense of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and associated belonging to a wider collective identity prior to the commencement of formal schooling.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is a capacity to differentiate and also mak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that contributes to a growing understanding of one’s own life and identity in the context of a historical past. The responses of 24 young children aged from 3 to 7 years visiting a small social history museum were analysed through photo-elicitation and parent reports. It would seem that the museum experience assis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foundational concepts of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Growth of a sense of historical identity was evident for some children, related to a sense of belonging to the ‘we’ of contemporary times in contrast to the ‘they’ of the past. The role of language to support young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and thinking is highlighted by this research.  相似文献   

20.
论西方人格理论动力观的冲突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人格理论动力观的发展史,是不同学派动力观之间的争论与冲突的历史。本我与自我、无意识与意识、过去与现在未来、环境决定论与自我选择论、单因素与多因素的争论,促进人格动力观发展由以往对本我、潜意识、过去、环境、特质的强调,过渡到对自我、意识、现在与未来、认知的强调;由于单一因素的片面强调转而采取多因素整合交互作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