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0世纪30年代,美国对拉美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实行了所谓的“睦邻”政策。这次调整在拉美关系史上意义重大,学者们历来对之褒贬不一。本文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试对这一政策进一步加以分析。美国进行政策调整的原因促成美国在30年代对拉美地区进行政策调整的因素很多,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缓和拉美国家的反美情绪,改变美国在拉美人心中的形象,扭转美国在拉美地区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2.
尼克松政府和福特政府对拉美地区采取的以守为攻政策并没有改变美国的形象,拉美国家联合反美的斗争日益发展。英国刊物《拉丁美洲政治报道》1977年1月21日发表评论指出,“美国对拉美的政策,不仅在拉美,而且在全世界,特别重要的是在美国国内,已经严重地名誉扫地,如果不做一些改变的话,美国在这一地区的活动只会遭到越来越多的抵制。”因此卡特上台后,决定进一步推进对拉美政策的调整。1977年4月,卡特在美洲国家组织常设理事会上提出了对拉美地区实行的所谓“新方针”,主要内容是:1、高度尊重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每一个国家的特性和主权。这实际是美国对  相似文献   

3.
2004年11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拉美四国进行了长达12天的国事访问。访问期间,胡锦涛主席与四国领导人就如何扩大互利经贸合作等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同工商界人士进行了广泛接触。中国与四国签署了近40项合作文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过去说拉美与中国的关系相对“疏远”,既包含地缘意义上的距离——相距数万公里、双边经贸合作的微不足道——目前中国对拉美的出口额只占拉美地区进口额的3%左右,也包含双方在各自对外关系格局中的次要地位。那么现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以及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与拉美的“距离”正在悄然拉近,中拉合作面临着…  相似文献   

4.
拉丁美洲文学作品作为拉美文化的一部分,反映出拉美地区地大物博,多民族杂居,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现实.因此很多小说都融入或反映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对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困惑、对人性劣根性与自然发展规律性背道而驰等多层面生态问题的态度立场.文章以拉美自然现实为基础、在概括生态文学批评理论的基础上,介绍拉美生态文学研究最新研究成果,对多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文学家的作品展开生态解读.  相似文献   

5.
中国对拉美现代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不久。40年多来,我国对拉美现代化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对拉美地区和拉美主要国家的现代化经验和教训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达成了某些共识,也存在一些不同看法。目前我国对拉美的研究还有不少不足,需要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6.
历史 十九世纪及二十世纪前叶,拉美国家的比较教育还处在萌芽状态。一些见多识广的学者和旅行家,对国民性、政治制度和教育系统的关系进行过一些定性描述,有关的文献作品多属介绍观感,尚缺乏深入的调查和准确的比较。真正把拉丁美洲作为一个地区通盘研究,并加以系统地分析,还是二十世纪后半期的事。关于拉美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情况,可以从研究组织、研究内容、学术会议等方面了解其概貌。 从研究组织看。在拉丁美洲,有一些国际的或地区的机构,他们并非专门从事教育活动或教育研究,其涉及面相当广泛,常常把教育视为社会现象的一部分加以分析研究。成立于1929年的“国际教育局”,在拉美首先开展了对教育问题的比较研究。195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了旨在推动拉美地区初等教育发展的“主导工程”(The Principal Project),从而为比较教育提出了一个最重要的课题。另外,还有一些机构曾涉足过教育活动及比较教育,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汉语热"在全球的兴起,各地孔子学院、孔子学堂相继成立,古巴哈瓦那大学孔子学院也于2009年11月30日宣布成立。古巴作为拉美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探讨汉语在该国传播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及应对策略,对拉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汉语传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拉美各国早在60年代率先在发展中国家中开始了一体化进程,90年代更加蓬勃发展.本文对30多年来拉美地区一体化的成就、问题与前景进行总结、探讨与展望.  相似文献   

9.
拉丁美洲历来被美国政府视为天然势力范围,美国的拉美政策始终包含着防止非美洲国家对美洲事务的干涉,建立美国在西半球的霸权地位,把“美洲变成美国人的美洲”。这是美国在拉美地区追求的总目标,1823年美国提出的门罗主义就把这一总目标暗含其内,白此以后,这一总目标的内容基本未变,而且实现的手段日臻完善。“二战”后美国的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末起,在拉美一些主要国家,左翼力量的领导人纷纷通过大选上台执政,并打出了要在拉美构建"社会主义"的旗帜,拉美政坛呈现一片耀眼的"红色"。目前,这些左翼力量在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比较有效的措施,必将对拉美今后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但是,由于国内外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拉美地区左翼力量的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其发展前景依然充满变数。  相似文献   

11.
缪素华 《教师》2015,(3):10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汉语热现象;理解汉语热兴起的原因和背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唱歌、游戏、街头采访、数据展示等活动呈现世界汉语热现象;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探究汉语热兴起的原因和背景;通过现场翻译、现场教学等活动探究汉语言背后的文化魅力,引出对外汉语推广更多的应该是汉文化的传播与辐射。  相似文献   

12.
在发展中国家,拉丁美洲已成为较发达的一个地区。拉美地区的国家在寻求共同的发展模式中以及在探索各自的发展道路中,颇具拉美人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随着“汉语热”的现象的升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想要学习汉语,随之而来的对对外汉语教学的需求和教学任务也在不断地增加.本文对视听教学法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该方法在对外汉语教学应用中的原则和所存在的问题,最后对视听教学法的应用状况予以探究.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六、七十年代,拉美的小说空前繁荣起来,以至于在西方形成了一股“文学爆炸”式的拉美小说热。在这个时期里,文坛群星荟萃,流派庞杂繁多。题材别致新颖,这种文学突兀发展的现象,恐怕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实属罕见。而“魔幻现实主义”正是这道文学潮流中的一股热流。本文将对“魔幻现实主义”作一个简单的面面观。  相似文献   

15.
拉美是第三世界中独立较早、经济发展起步较早、发展水平相对比较高的地区之一,它的经济总量在2004年已超过2万亿美元,人均3636美元。然而,近年来,在拉美社会不和谐的事件时有发生,拉美社会发展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据联合国拉美经委会发布的《2004年拉丁美洲社会报告》称:2004年拉美贫困人口达到2.24亿,占人口比重的43.2%,其中赤贫人口为9800万,占人口的18.9%;拉美地区的城市失业率居高不下,继续保持在10%以上。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教学中,学生常会提这样的问题:同属一块大陆,为什么拉美与北美经济发展水平大相径庭?1998年高考题的论述题也曾问及这个问题,但答案流于简单。溯本求源,我认为应从以下诸方面探讨这一问题:一、宗主国实力的较量欧洲殖民者踏上美洲大陆前,土著印第安人在这片沃土上已经生活了很多年。南美的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北美,古老的美洲文明都诞生在拉美地区。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寻找金银之地纷沓而至拉美,成为拉美殖民地的宗主国。当西班牙人开始对拉美进行征服时,它本身正处在从封建社会向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的崛起带动了汉语热的蓬勃兴起,孔子学院在世界范围内遍地开花,世界掀起了汉语热的浪潮。汉语热的兴起并不等同于文化热,文化传播似乎还属于语言输出中的“副产品”,然而文化与语言的相互关系可知,汉语热势必给中华文明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平台,而文化的传播势必增强了汉语热的持久魅力。此外,文化并非政治概念,加之中华文化历来重视“和而不同”文化观,语言与文化的双向输出并非是一种文化侵略。  相似文献   

18.
多米尼加裔美国作家朱诺·迪亚斯的小说《沉溺》,讲述了多米尼加一家的移民经历,展现了独特的拉美文化对移民者的重大影响,其中,拉美男性气概对两性的要求长期约束着移民者的生活.推崇“男权主义”思想的拉美文化提倡以征服女性为核心的男性气概,这一文化特征构建的坚强勇敢的“硬汉”形象令人动容,而在两性关系中的“花花公子”形象也使移民者成为受害者.《沉溺》中,迪亚斯不仅就这种文化现象进行描述,还揭示了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并描述了移民者因此受到的创伤,表明移民者要解决这一艰巨又漫长的困境过程.  相似文献   

19.
胡安·鲁尔福是拉美地区的重要作家之一,其《佩德罗·巴拉莫》作为一部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具有许多后现代小说的众多特点。通过阅读《佩德罗·巴拉莫》,从内容选材、叙事结构、写作手法及人物形象等方面,分析其大量运用的意识流、梦幻、独白等非传统手法,深刻解读这部小说在写作上的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拉美地区的大选之年,有12个国家陆续举行全国性大选。一年之内有如此多的国家举行大选,这在拉美历史上并不多见。作为政局变化的“晴雨表”,大选结果不仅会改变这些国家各种政治派别之间的力量对比,也将对整个地区的政治发展方向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墨西哥、秘鲁、巴西等国的大选中,左右翼力量进行了激烈的较量,各有胜负。在墨西哥,左翼民主革命党候选人奥夫拉多尔和右翼国家行动党候选人卡尔德隆之间竞争十分激烈,最终卡尔德隆的选票比奥夫拉多尔高出0.56%。在秘鲁,左翼政党民族主义党主席乌马拉在大选中未能获胜。在巴西,左翼劳工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