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69年中苏边界的冲突使两国濒临战争的边缘,中苏关系的全面恶化客观上为中美关系的缓和带来了契机。伴随着对中苏边界,中突认识的不断深入,美国调整了其对华政策并逐步加大力度。与此同时。苏联的重兵压境和中苏边界冲突的升级也改变了中国对安全形势的判断,认为苏联对中国的威胁比美国要大。中国决策层经过长期的观察、慎重的思考研究后,最终决定调整对美战略。中关关系缓和的条件基本具备,两国最终实现了历史性的和解。  相似文献   

2.
关于珍宝岛事件对缓和中美关系直接和重要的影响可谓早有定论;但事实上该事件发生后,中美关系缓和的条件并不具备。倒是1969年夏秋中苏之间一触即发的战争形势,促使美国加快了对华战略调整的步伐。此时中国也感到苏联是其直接的和最大的威胁,为了避免两面受敌,且考虑到美国主动向中国示好,中国领导人审时度势及时改变对美战略。当促使中美接近的其他条件也具备时,两国最终实现了缓和,在对苏斗争中占了上风。  相似文献   

3.
2007年6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中苏关系重大事件述实》,本刊总第114期节选其中一章,介绍了中苏边界冲突。两位作者通过大量史料,证实了勃列日涅夫上台后不断增兵中苏边界,并不断对中国边民挑衅。1968年苏军出动装甲车冲撞正在七里沁岛上从事生产活动的中国边民,造成了中苏边界纠纷第一次惨重的流血事件。1968年12月27日,苏联边防军登上珍宝岛,拦截中国边防巡逻队。中国政府在抗议未果的情况下,通过外交斡旋,同时采取较为克制的自卫措施。然而,苏军的挑衅最终还是造成了珍宝岛冲突这一严重的流血事件。2002年俄罗斯出版《苏军的海外行动》,从苏方的角度描述了珍宝岛冲突。本刊节选编译该书部分篇章,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莆田学院学报》2013,(6):31-35
论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麦卡锡主义的政治高压下,中国学在美国濒临灭绝。福特基金会不仅出巨资拯救中国学,为美国重新打开中国之门提供了知识和人才准备,而且还资助美国对华政策项目的研究,直接影响着美国对华政策舆论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伍廷芳是晚清时期外交界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曾参与大量的中美交涉活动,在这过程中他对中美关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通过伍廷芳参与的中美交涉及其对中美关系的见解,我们能加深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美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1942年3月,史迪威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1944年10月19日罗斯福屈从蒋介石的强硬要求,解除史迪威职务,将其召回国。史迪威事件在中美关系史的发展过程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对当时中国抗日战争、世界范围内的反法西斯斗争甚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冷战的发端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美国在越南困难重重的战事,使得华盛顿冷战整体战略受到极大牵制。尼克松不得不面对现实,以尽快脱离战略与政策困境。尽快"体面地"结束战争成为美国亚洲政策一个亟待解决的议题。尼克松政府试图接触中国政府,缓和中美关系,在越南问题上同中国进行利益交换,不仅为了降低东南亚对美国"抵御共产主义"的战略重要性,同时希望通过中美"政治交易",促进河内改变强硬的态度。这种策略完全出于尼克松、基辛格的现实主义考虑:对中国施以威胁利诱,既希望与中国进行短期利益交换,也着眼于中美之间长远的利益接触。然而中国政府坚守原则,保持一贯立场,未能使美国如愿。  相似文献   

8.
尼克松总统非常重视对华政策,上任伊始便指示相关部门研究美国的中国政策(NSSM14报告),并多次组织跨部门会议对NSSM14报告进行讨论,最终确定了“接触加缓和”策略。之所以做出这一策略,中苏关系变化与台湾问题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中苏关系变化在中美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中苏两国的分裂和对抗日益公开化,美国决定抓住这一难得机会,虽然力求在中苏之间采取中立态度,但是略倾斜于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美国不能完全接受中国关于“美国从台湾海峡和台湾撤军以及美国接受台湾是中国内政”的要求,但是为了推动中美关系的正常化,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做出让步与调整,极力限制台湾的军事力量以及向中国大陆挑衅。为了缓和中美关系,美国通过各种渠道表达改善中美关系的愿望,主动采取缓和中美关系的措施、放宽经济和旅行管制。对于美国的不断示好,中国给予了积极回应。经过不断地试探与磨合,中美之间的“小步舞”终于合上拍。1970年1月20日,第135次中美华沙会谈举行,掀开了中美关系解冻的序幕。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前期,毛泽东在认识和处理中美关系的政策上,进行了多方的努力和探索,提出了与美国建立反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正确认识和对待美国的援助和自力更生的关系;批评和抵制美国政府的绥靖主义等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美政策。认真回顾抗战前期毛泽东制定和实施对美政策的理论和实践,总结其历史经验,对于我们今天开展对美外交乃至对其他国家的外交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77年卡特就任美国总统后,曾表示要继续推进对华关系,完成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但同时又把对苏关系置于中美关系之上;在台湾问题上也是瞻前顾后,使得中美关系在他执政的第一年内没有取得任何重大进展。随着美苏缓和的受挫,美国政府决心加快对华关系正常化进程。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中美两国终于就关系正常化达成了协议,从而结束了两国关系长期的不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11.
印度是中国的邻国,是最早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两国关系的发展历程中·美国的影响因素很大。他对中印关系具有促进和制约的作用。冷战期间,中国、印度和美国三方中的两方经常联合起来反对第三方。冷战后,随着国际格局改变,中国和印度都积极发展与美国关系,同时两国关系也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12.
1996年6月,以埃尔巴甘为首的伊斯兰政党在土耳其上台执政,引起了美国的极大关注。关于土耳其存在伊斯兰威胁的声音不仅来自西欧和美国,也来自中东和土耳其,但繁荣党执政期间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土耳其的传统外交路线,而是与美国保持了一种正常的外交关系。另一方面,美国对土耳其军方迫使繁荣党下台一事基本上是赞同的。就土耳其的情况而言,所谓“伊斯兰威胁”可以说是一种神话而不是现实。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成为世界两大强国,面对如何划分势力范围而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朝鲜半岛成为美苏对峙的前沿阵地。美国这一时期先后经历了杜鲁门、艾森豪威尔总统的两届政府,对朝鲜政策的变化,是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既有美国内部的原因,也有苏联、中国、朝鲜等外部因素,本试简要论述这一时期美国对朝鲜政策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在学界对美日之间归还冲绳问题的谈判和交涉的研究中,涉及到日美就是否“事前协商”、“撤出核武”等问题的交涉,对韩国的立场和态度研究较少。其实,美日在归还冲绳问题上达成的共识,如“韩国条款”、“不应妨碍美国有效地履行其保卫远东国家(包括日本在内)的国际义务”等原则,本身就表明韩国对该问题的影响。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归还冲绳问题是美日韩三国之间交涉的结果,归还冲绳问题也折射出美日韩之间在安全上存在的三边“协作”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充足性和公平性两个维度总结日本和美国各级政府的教育财政职责,通过总结它们在财政投入比例、拨款公式及财政管理职责的成功经验,针对我国目前教育财政职责的现状,提出应该明确各级政府教育财政职责、扩大省级政府财政努力程度、合理优化各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职责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埃及与以色列的“消耗战”历时三年之久。美国与苏联为了各自的全球战略,不仅积极展开对话,还向交战双方输入了大量的新式武器,这影响了整个战争的走向。特别是苏联,直接参与了埃及与以色列的空战。同时,“消耗战”也对美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美国与英国电子政务发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世界各国都将自己的电子政务建设作为提高政府行政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电子政务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相对成熟的发展期,因此我们有必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成功经验,取长补短,促进我们国家的电子政务的实施与建设。  相似文献   

18.
美国高等教育的一些鲜明特点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美国高等教育的一些鲜明特点,阐述了美国大学的分层结构和资金来源、大学的管理方式、师生关系、校园活动、教学互动方式、对学生的评价标准等,并给出了相应的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政府政策导向、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三个方面分析了美国、日本及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指出政府政策导向、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是影响经济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自1990年美国联邦政府第一次制定国家教育发展目标以来,美国国家教育发展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在战略层面追求教育机会的均等和教育质量的卓越.在战术层面注重加强教育研究和成果传播;关注教育系统的灵活性与加大地方的责任,并建立与此相关的问责制;加强国家课程标准的建立和评估;教师和校长素质提高;信息技术的采用;发展安全的学校;家长和社区的参与与学生和家庭的选择;建立学工系统;提高管理的效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