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季羡林 《华章》2011,(9):1-1
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他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季羡林 《今日教育》2007,(7S):75-75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有过许多杰出的灵魂。他们就像天空中永不陨落的恒星,永远的璀璨夺目。引领着我们读他们,崇拜他们,敬重他们,这是我们生命中不能遗忘的的追随和肃然的祭奠。  相似文献   

3.
《辅导员》2012,(Z1):36
人类千百年以来保存智慧的手段不出两端:一是实物比如长城等,二是书籍,以后者为主。在发明文字以前,保存智慧靠记忆;文字发明了以后,则使用书籍。把脑海里记忆的东西搬出来,搬到纸上,就形成了书籍,书籍是贮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的宝库。后一代的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  相似文献   

4.
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他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为什么读书是一件"好事"呢?也许有人认为,这问题提得幼稚而又突兀。这就等于  相似文献   

5.
“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据说这是清代嘉庆年间礼部尚书姚文田自题书房的对联。  相似文献   

6.
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他对读书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他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每个受过一定教育的人都有过读书的经历,读书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就一个作家而言,读书不仅是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工作的需要。每个人都会因为读书或多或少地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命运。  相似文献   

9.
<正>如果读书也能算作是一个嗜好的话,我唯一的嗜好就是读书。——季羡林猜猜我在干什么?我在读书。什么?你说读书如此枯燥?没错,我之前也是这么想的,直到……我光临了他的海洋。那天,无所事事的我漫步于书店里,琳琅满目的书在我的眼前却仿若白纸——你知道我是不爱看书的。随意翻翻书页,却看到一个特别的标题——"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怪了?读书如此  相似文献   

10.
2013年4月9日睛也可能受按“方”取药,照“单”点菜的影响,有不少人也是照“单”读书。他们认为“书单”上列的书都是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最有用的书籍,殊不知列单人列出的“书单”也受各种条件和个人爱好的限制,不一定对任何人在任何时期都适用,所以照“单”读书的办法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人。  相似文献   

11.
校园读书     
任美林 《上海教育》2005,(5B):59-59
“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河流。”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为师二十年,我一直把这段名言牢记在心田。  相似文献   

12.
有智慧的人,生命常能闪光。学习,见解独特;工作,机敏过人。每个人都想自己有智慧,能见人之所未见,想人之所未想。智慧从何而来?读书能打开我们的智慧行囊。一个愚昧的孤陋寡闻的人不可能有智慧,我们要用源源不断的知识清泉去滋润自己成长,读书是长知识的重要途径,读得精深,启迪智慧;读得广泛,开阔视野。  相似文献   

13.
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让读书伴随学生成长,营造勤奋读书、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氛围,我们创建了“读书中队”。通过在活动中体现自我,在管理中突出自主,在创新中培养自信,在团队中展示自强,学生们在参与中养成了读书习惯,感受了读书快乐,吸取了读书养分。  相似文献   

14.
张帆 《湖北教育》2007,(11):37-37
学生读书的收获如何同其他人分享?如何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学到知识后完成超越自我,体验快乐?模仿“百家讲坛”设计的“学生讲坛”是我校独具特色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15.
刘彬 《教师》2015,(5):76-77
学校体育教学研究是体育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就体育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少年鲁迅所读的私塾,名曰“三味书屋”,其“三味”为何呢? 对此,人们有不同理解。周作人认为,“三味”是指“经如米饭,史如肴馔,子如调味之料”;周芾堂认为,“三味”是指“经书如米谷,史书如蔬菜,子书如点心”;寿洙邻则把“三味”理解成“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  相似文献   

17.
周二中 《教师博览》2005,(12):51-51
清代戏曲家唐英写过这样一副律己联:“未能随俗惟求己,除却读书都让人。”作是雍正年间的一位官员,在尔虞我诈、蝇营狗苟的封建官场上,唐英能做到不与世沉浮,惟读书自乐,确属难能可贵。“除却读书都让人”,只此一句,直入我心扉,人生在世,至乐之事莫如读书。  相似文献   

18.
付雁南 《云南教育》2011,(24):38-42
从2002年开始,陕西农民韩培印的人生都汇聚在一个巴掌大的笔记本上。他在上面写下颜色不一、密密麻麻的字:有时候回忆自己的父亲,“为了我们六七个儿女费尽千辛万苦”;有时候又文绉绉地给自己租住的小屋编一副对联,“智慧能开多彩花,劳动能结幸福果”。  相似文献   

19.
《劝学》中的"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告诉我们做事要靠勤奋和毅力达到水滴致石穿,而靠规律和方法更能够事半而功倍。读书,亦是如此——读书有"道",亦可"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20.
唐晓敏 《生活教育》2010,(10):17-17
大教育家陶行知对语文教科书有独到的看法。他认为,零零碎碎的课文,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没有什么帮助:“中国的教科书,不但用不好的文字做中心,并且用零碎的文字做中心,每课教几个字,传授一点零碎的知识。学生读了一课,便以为完了,再也没有进一步追求之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