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生动演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以哲学的视角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实践论上始终坚持人类现代化发展的普遍性与实践逻辑的特殊性,在本质论上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特质与创新驱动发展,在方法论上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在价值论上始终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社会实践的统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创性地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人类社会向何处去”“如何建设美好现代性世界”的时代之问,呈现出具有“中国式”特征的现代性理念,为建构美好现代性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就必须厘清中国式现代化背后深刻的六重逻辑。结合党的百年历程,中国式现代化背后的六重逻辑大抵可分类归为角色逻辑、理论逻辑、道路逻辑、价值逻辑、实践逻辑和使命逻辑,此六重逻辑相互独立而又辩证统一,体现了“六位一体”的本质规律与内生优势,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历史脉络、理论韵味、实践意义、价值导向、问题意识和世界情怀。在建党百年视域下探析中国式现代化的六重逻辑,不仅是深入推进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实际需要,更是开辟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天地,成就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应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生发于“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逻辑之中,其核心在于通过对资本主义现代化形态的批判,探索出一条扬弃并超越资本现代性的新型现代化形态,进而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中国式现代化从价值立场、发展路径、文明结构和理想目标等主要方面对马克思现代化思想进行了传承与创新,使马克思现代化思想在21世纪的中国具有了更加鲜活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前夕,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描绘新中国的发展蓝图,特别凸显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语境下追求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新中国的现代化在民族化的表现形式下呈现出强烈的中国特色。尽管这一探索遭遇了一定挫折,但由此建立起来的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成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前提条件。毛泽东对新中国现代化的开创式探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从海外研究视角出发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进行溯源和追踪,一方面,可以梳理毛泽东现代化思想的历史语境,勾勒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现代化建设的大致脉络;另一方面,借助历史的棱镜有助于厘清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逻辑理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重要内容和重大理论成果。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的思想源流、生动实践、发展脉络,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必然要求。走和平发展道路现代化的形成,是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的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作出的战略选择,是对西方国家现代化道路的超越,它所蕴含的合历史性、价值性、科学性特质,必将为引领人类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内涵丰富、目标明确的概念范畴,具有政党推动与多元治理主体相结合、由局部到全面的渐进式发展、由物质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独特优势和鲜明特点,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现代化实践相结合的新发展。从实践发展与理论逻辑层面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破题之举。新时代新征程,要从坚持理论指导与理论创新相结合、坚持在价值遵循中回应“人本”需求、坚持以先进政党建设引领现代化国家建设、坚持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方法论、坚持以制度体系现代化为保障等总体逻辑出发,确认路径指向,积极应对变局和挑战,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展开,实质上就是一个追赶并超越先发现代化国家的过程。在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探索中,毛泽东形成了“赶超型”的现代化思想,提出了包括现代化赶超的目标、内容、时间步骤、方式等在内的一整套现代化发展战略,构成了毛泽东现代化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探索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客观规律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以世界历史为方向指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立足现代化、指向共同体、研究世界历史走向,是新时代阐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世界历史意义应有的逻辑理路。世界历史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蕴含作为一般性世界历史与特殊性中国道路相统一的理论逻辑、两种制度根本对立与现代化发展方式认同相统一的现实逻辑、运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与抑制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相统一的实践逻辑、改革开放中扬弃现代化与超越现代化直指共同体相统一的目标逻辑。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激活乡村内生动力,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以中国优秀传统农耕文明为底基,以乡村自然环境为基本载体,融入现代先进技术手段,以乡村教育优质均衡为目标,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的乡村教育现代化进程。要推动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需要直面我国乡村教育现代化发展道路所存在的实践目标不够明晰、主体治理亟需提质、助推乡村经济文化能力偏弱、对外交流与合作水平相对滞后、风险调适机制仍需完善的挑战,遵循保障农民教育基本权益的底线逻辑,根植中华农耕文明的历史逻辑,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以及扎根中国乡村大地办教育的实践逻辑。从动态目标设计、主体治理完善、经济文化重塑、合作交流拓展、行动协同规范五个层面推进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一种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有机统一的客观的、自然的、辩证历史过程,又是基于实践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中国式现代性逻辑的自我生成、确立与证成的过程。作为对中国式现代化合法性、正当性理据的探寻、辩护与有效诠释,中国的现代性或现代性的中国逻辑,从立场、宗旨、逻辑和根本价值目标等方面根本有别于西方现代化。其话语表达一旦生成,就会自然地嵌入某种自主性的历史进步历程,起到其内在的规约性、引领性。中国的现代性或现代性的中国逻辑之理论纲领的确立,是典范性模式、道路意义上社会现代化成功实践的中国智慧的集中体现,其核心要素和基本构成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社会现代化何以可能的价值理念纠偏与价值基础重置;二是通向人类现代化正道和文明新道的合理性价值实践和价值目标的变革;三是“现代化多元主体并生共在”视域内人类新型现代化模式及其多元差异主体并生共在场域价值塑造。这三个方面核心要素的有机整合与良性互动,勾勒出了“中国式现代性”或“现代性中国逻辑”的基本结构和内在实质。  相似文献   

11.
杨婷 《教学与研究》2023,(10):31-39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念同构、理论同构和实践同构。中国式现代化主体的多元性、领域的多维性、发展的动态性,内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自身的现代化,进而发挥促进“万众一心”、实现“贯穿始终”、推动“同频共振”的积极效能。现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其所具有的政治引领力、社会凝聚力、铸魂育人力、风险防范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国家战略“何以可能”的问题。由此,思想政治教育既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推进,又自我赋能推动自身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重大时代课题,集中呈现、总体勾勒和深刻反映重大思想理论的核心论题、主题主线和内在逻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回答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的过程中,科学严整地呈现出思想体系本身的内在逻辑。一是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之维,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以及“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科学解答,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领导”“总依据”“总任务”“总目标”“总布局”;二是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创造之维,对“建设什么样的”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科学解答,明确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具体内涵、总体要求和战略步骤;三是从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历史主动之维,对“建设什么样的”以及“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作出科学解答,明确了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确保长期执政的总体要求和战略方针。三个维度呈现的内在逻辑相互贯通、相互渗透,深刻体现着理论创新、实践创造和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3.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在党”既包含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路径模式,又再次强调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关键”要素。要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行“过去时、进行时、将来时”不同时态的路径探索,准确把握这一重要论断提出的深刻意义,深入理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核心地位的理论与实践逻辑。精准诠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在党”的科学内涵,认清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开拓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途径的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先验逻辑、发展模式与固有弊端,创造性地走出一条后进国家独立实现现代化的原创道路。  相似文献   

14.
陈昌  赵志纯 《职教论坛》2023,(12):13-22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这一词义内涵、概念体系和政策话语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框架中予以理解和建构的,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既具备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特征,又含有自身的现代性特征和演进逻辑。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动力,以实然动因和应然动因为基本动力特征,以历史、现实和未来为观照,以增强职业教育的现时及未来适应性;其指向逻辑,以育人和服务为双重发展逻辑,既注重“成物”,又注重“成人”,以促进的人全面发展和满足社会的现代化需求相融合为最终目标;其推进路径,以理念指引和实践设计为战略机制,最终实现职业教育理念内涵和实践逻辑的内生重构,促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全面构建及其现实性生成。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百余年探索,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从理论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为指导,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农业国转为工业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从工业化到实现四个现代化、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进“中国式的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境界的历史过程。从实践逻辑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化解现代化危机作出了中国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式农村职业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体系的重要组成。我国“三农”国情的发展历程,构成了中国式农村职业教育现代化实践的主要逻辑。推进“三农”群体共同富裕,昭示了中国式农村职业教育现代化实践的价值旨归,具体为:一是助力“在农人口”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二是促进“离农人口”实现市民化转型;三是支撑“返农人口”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新时期中国式农村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未来实践,一要继续扎根中国本土大地,服务“三农”现代化;二要主动响应国际职教倡议,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础和源泉,而邓小平理论则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成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毛泽东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与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向、目标、战略步骤、动力源、依靠力量等重要思想,并创造性地进行了发展,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既是对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所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性总结,又是未来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遵循,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其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和核心推动力量,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定向和路径规范;“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各领域建设的原则性要求,并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起建构了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原则和方式,即“五位一体”的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式现代化展开历史唯物主义叙事,首先,要在世界历史的总体进程与现实背景中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生成与时代方位,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世界历史”构成了认识中国式现代化“从何处来,又向何处去”的理论视野;其次,要在现实的群众主体及其历史创造中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主体与价值旨向,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人民群众”构成了认识中国式现代化“依靠谁,又为了谁”的理论基础;再次,要在社会历史客观规律与人类主体能动选择的辩证统一中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必然与中国特色,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客观规律”与“能动选择”构成了认识中国式现代化“为何正确,又有何特色”的理论原则。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充分彰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性与价值性,创造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国逻辑。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现代化纾解了西方资本主义逻辑架构下的现代化发展困囿,打破了现代化趋同于西方化的逻辑悖论,展现出了异于西方现代化的文化根基、实践意指和价值导向。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中,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探索实践中形塑而成,为人类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集真理性、实践性和价值性于一体的中国式现代化,在彰显中国智慧、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赋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