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传"体是在汉代经学潮流背景下兴盛的一种为阐释儒家经典而出现的文本,即经传。传统观念认为,司马迁《史记》是史传体裁的创立者。《伯夷列传》作为《史记》列传的第一篇,因为体例和写作方法迥异于《史记》其他列传,被视为《史记》列传之"变体"。然而通过对汉代经传向史传发展过程的基本梳理,及对《伯夷列传》文本进行细致研究,可以发现《伯夷列传》并非是后出列传的"变体",而是在经学背景下较多保留了经传的形态。并通过《伯夷列传》的经传形态,初步探视《史记》列传的文体特征深受经传影响的迹象。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用夹叙夹议的手法作伯夷传第一,但全篇内容却以议为主,与其它篇章迥异,史料的馈乏当为一个原因,但问题在于有比伯夷更早而同样也为让德的人,但司马迁为什么单为他列传,其原因当为明褒而谙刺,彰显自己为目的。  相似文献   

3.
《史记·伯夷列传》不仅极具史学和文学价值,而且也为我们展现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哲学问题,包括法统之连续、共同体边界之划分、个人正义与城邦正义、暴力的正当与不正当使用、命运与天道之关系等。正是在伯夷、叔齐看似不公的命运中,我们可以看到天道隐秘的公正。总之,《史记·伯夷列传》蕴含了丰富的政治哲学思想,从政治哲学角度对其进行诠释,既可以加深我们对文本的理解,也可以增强我们对历史与自身命运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伯夷列传》位居七十列传之首,无论从体例还是主题来看都有其独特之处,明显与其他列传不同。  相似文献   

5.
《史记·货殖列传》的体例问题是一个老而未决的问题,自明代至今,它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其谈说、研究的言论、论文不断,但大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其实对《史记·货殖列传》体例的分析判断,应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看作者司马迁自己怎么说的,二是看本传具体写了什么和怎么写的,三是看《货殖列传》与《史记》中其他人物传记写法是否类似.从这三个方面对《史记·货殖列传》考察、分析、判断,《史记·货殖列传》的体例应属人物列传.  相似文献   

6.
《史记》七十列传首篇《伯夷列传》突破常体,奇崛多姿。其体裁摆脱文体定法,似论似传似序,不可一概而谈;其附论结构跌宕回旋,前半部分通过“让国”事件领起,环环相牵,步步呼应,后半部分以孔子为中心,围绕孔子弟子、孔子言论二度展开,摇曳咏叹。破体行为与司马迁“尚义”“扶义”的著史动机有关,伟大人物以古观今,心生郁结,不免发出巨大困惑与现实叩问。  相似文献   

7.
宋代王安石、吕希哲起,历来有人对伯夷事迹的真伪提出疑问,其思路不出"信孔孟而非他人"与"信孔孟而非司马迁"两端.辨疑者的取向在辨武王伐纣时的叩马而谏与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之事.孔子将伯夷归于"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之遗民,不仅肯定了饿死的事实,还指明了饿死的地点.远在司马迁之前,伯夷事迹早已载在人口,记诸典籍;在"其文直,其事核"的司马迁记载中,伯夷之事已形成完整的系统.怀疑伯夷真实性的人们,其动机是政治性的,其方法是想当然的.  相似文献   

8.
《史记·李将军列传》以寓论断于叙事之中的艺术手法,通过颂扬汉飞将军李广善射、善战、善于治军等非凡高超的军事才能和英雄事迹,反衬出刘汉王朝对他极不公平的待遇,既为包括作者在内的那些遭受冤屈和迫害的忠直善良之士伸张了正义,又无情地揭露了最高统治者刻薄寡恩、徇私嫉贤的黑暗统治。  相似文献   

9.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 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 虞、…  相似文献   

10.
《史记·滑稽列传》是司马迁为下层士林所写的传记之一。本文对司马迁作《滑稽列传》的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战国士林的价值观”影响了司马迁的平等观,同时也提出了滑稽人物“谈言微中”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1.
一、《史记·货殖列传》的内容与史学价值在《史记》诸多篇章中,《货殖列传》以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广阔的视野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据统计,自元代  相似文献   

12.
《史记·货殖列传》历来颇受学者关注,其研究篇目"居《史记》各篇研究之首"[1]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方面的阐释,着眼于地域文化展开深入研究的前人亦有所涉及,但成文时间较早,且多为地域考证方面的研究。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史记》及司马迁创作精神的认识,从司马迁的地域文化观、经济基础对地域文化的影响、变化的地域文化以及大经济区划中的小经济区划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史记》列传之编次问题,自司马贞始论之,其所疑者,在西南夷之安置,其他编章之顺序则未尝提及。然其所疑,千百载下,莫得其解。《太史公自序》自本纪以迄列传之缘由,详叙其始末,可以为一说。然所言乃概述著作内容,于承先启后之要素,未能提及,故论之者众,亦难释其疑。审司马迁于《太史公自序》中所言,与《序卦》体例相同,在世家中亦可见司马迁曾读《序卦》,故其序言或受《序卦》之影响。《序卦》将《周易》六十四卦分别部居,不相杂厕,并在其间通过意义的引申排比,作为今本《周易》卦序之导言,于六十四卦之了解,有莫大帮助。司马迁作自序,其体例与《序卦》同,皆是以陈一篇之旨,故其编次顺序,亦可由列传诸篇中得之。遍览七十篇列传,顺序似无固定法则,然自时间编排看,而得其要旨;复审其文,则可以知太史公当有编排之内在理路,而非"随得随编"。故于七十列传中,寻其连续之因,以申相继之理,得知在时序之外,或有以学风近似而相续之;或有事迹同类则串连之;或有处事相涉便贯通之;或有地域相近似故序列之。是皆可以见史公编排之妙趣,文中析七十篇,以察编次之理,试考史公之旨,以成一说。  相似文献   

14.
《魏公子列传》是《史记》中重要篇章,蕴涵着丰富的言外之意。(一)公子自迎侯生,是一幕精彩的政治表演。(二)侯生考验公子的将才。(三)侯生以自刭担起盗兵符的罪责,同时激励公子决心贯彻始终。(四)公子维系魏国安危的分量问题。  相似文献   

15.
《货殖列传》是《史记》中很重要的一篇人物类传,近十年来,对它的研究论述颇多,研究角度也是多层次的,主要体现在经济、地理、人物、文学性、文字考证等方面。但在成果颇丰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如研究内容的重复、论证角度出现偏差、参考文献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伯夷列传》和隐逸叙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功利主义政治的后果是通过暴力对身体实施全面的渗透,隐逸实践的起点是身体对暴力的抵抗。《伯夷列传》是中国文化中第一次对隐逸实践的叙述,同时完成了有关隐逸叙事的语法规范的建构。在司马迁之后,隐逸实践将长期地受到他所想象的图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陈桐生《中国史官文化与<史记>》一书列举大量神话材料论证《史记》的著述表明司马迁对君权来源的看法,并以此说明《史记》有神学目的论倾向。其实这是对《史记》的误读,是囿于简单化和表面化的认识。该书举证的神话材料涉及了《史记》阐释的历史化神话、神话的历史化和历史的神话化等问题,司马迁对这些问题的清醒而深刻的认识,使他能超越君权神授的思想,把握历史本质的真实。  相似文献   

18.
《史记·游侠列传》以激越的侠情贯注而下,游侠之“义”是侠情呈现的突破点,“借儒形侠”是侠情的叙述方式,“游”则是侠情的最终指向.这种激越而又往复跌宕的“侠情”周旋较量在“侠”与“儒”之间,冲击成“侠”与“游”的紧密结合,最终达到辨别是非、褒贬人事的深厚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用考证、比较和分析的方法指出《屈原列传》一文在记载屈原生平事迹和反映当时历史背景时存在的疑难和失误,以期还历史的本来面目。本文将《屈原列传》记事的疑误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叙事紊乱,次第颠倒。二是交代不明,背景不清。三是情理不合,事理不明。  相似文献   

20.
徐珊珊 《文教资料》2012,(34):21-22
《史记》和《汉书》都是非常重要的史学著作,且二者关系较为紧密,汉高帝刘邦元年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的史实可互为佐证,现以中华书局出版的金陵局本《史记》作为底本,校以中华书局出版的王先谦《汉书补注》为底本的《汉书》,对其中列传部分进行重新校读,以札记形式整理成文,期望对阅读和研究《史记》、《汉书》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