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0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领导了一场以和平签名为主题的群众运动。中国共产党在这场运动中综合运用动员、引导、影响、凝聚等能力,巧妙地使上海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和各方力量围绕既定价值观念、政治目标和社会愿景团结起来并付诸实践。运动的演进过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通过发挥其社会号召力以进行意志再造与社会整合的意愿。就结果而言,该运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促成了既定政治目标的完成,增进了党群互信。这为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同时也在无形中增强并彰显了党的社会号召力。  相似文献   

2.
对社会动员与政治参与问题的研究是当今我国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中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之一,对此问题,应将社会动员置于现代国家建构的历史发展逻辑之下来讨论当下社会动员所具有的政治体制改革与发展意义。传统的社会动员理念和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利益多元化以及社会民主化的现实。社会动员所带来的政治参与要求是现代国家建构和政治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而关键是改变对社会动员的管控思维方式,将社会动员纳入到现代国家建构的政治参与制度化与法治化的轨道上,从而避免非制度化与非法治化的社会动员所导致的冲突、对立和混乱。  相似文献   

3.
中共危机动员机制呈现出军事动员、政治动员和社会动员机制的更替性和渐变性特征。这是中共社会动员模式历史变迁在危机应对中的具体表现,是经济变迁、政治变迁和社会变迁在危机动员中的综合反映,是危机动员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要素时代变迁的必然结果。从宏观视角来看当代中国的危机动员,党和政府应把机制创新作为应对危机动员变迁的重点,牢牢把握变迁要素中各种调适关系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中共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疯狂侵略以及国民党的新闻封锁和恶意歪曲,为了突破国民党的新闻封锁,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动员国内民众抗日,赢得国际的支持,中共在全力抗战的同时,也在积极对外宣传延安。中共主要面向国内人民和国际友人进行宣传,其宣传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自身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有力地推动了抗战的最终胜利。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民党奉行片面抗战路线,民众抗战热情有待提高为背景,中共将马克思主义动员理论与抗战实际结合,并以以往政治动员实践经验为基础,创造出动员儿童团的独特方式和技巧。政治动员下的儿童团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慰问战士、支援前线等系列活动,显示作为民族一份子的少年儿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其行为对全民族抗战起到巨大激励作用。中共政治宣传和思想动员的努力,不仅为抗战胜利创造了思想和群众要件,且稳步提高于群众中的威信和地位,壮大了中共组织和军事力量,扩大了其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为战后领导人民争取民主与和平的政治前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秦汉时期的吏,指由各级行政长官自行辟除的办事人员。他们虽然地位卑微,但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尤其对基层社会的影响更是不可低估,吏员的社会角色与制度规定存在错位现象,他们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号召力与影响力,他们几乎包揽了一切地方事务,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民间秩序的代表。  相似文献   

7.
网络政治动员的消极影响及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政治动员是政治动员主体为达到特定政治目的,通过发布具有政治煽动性的网络信息,在网络虚拟空间里对网民进行的政治鼓动、诱导、操纵。网络政治动员过程与动员性网络信息传播是同一过程。网络政治动员的消极作用主要在于网络政治动员导致了政治权力的转移,削弱了国家权威,冲击了政治稳定。应对和治理消极网络政治动员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是网络政治反动员;治理的关键是割断网络政治动员虚拟转化的关节;治理的根本之计是重塑网络虚拟空间的国家权威。  相似文献   

8.
“农业学大寨”运动是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均产生重大影响、历时最长的一次全国性的群众运动。在其政治传播过程中:领袖号召是主导;组织传播是保证;媒介传播是主体;参观、会议形成的场际传播是重要补充。分析其政治传播过程,对当今党的政治传播机制创新具有现实的启示作用,即如何利用政治传播中的各种途径,使党的号召成为社会的普遍认同,从而群策群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9.
社会动员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法宝,毛泽东是社会动员的大师,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推动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高度重视充分依靠和广泛发动群众的社会动员,形成了社会动员的丰富思想,发挥了社会动员的巨大能量,有力地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毛泽东社会动员思想坚持以政治动员为根本,以群众动员为主体,以思想动员为中心,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新时代新征程,探索和把握毛泽东社会动员思想的内在逻辑,不断提升全党全社会的社会动员能力,对于应对时代挑战,汇聚民族力量,推进强国复兴,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大跃进中,党取得在政治体系的绝对地位,中共政治由此在大跃进中发生三大变化。以组织、思想为取向的官僚政治的形成,使得政工干部习惯和擅长的群众动员成为中共的主要行为手段,为在化领域革命中引人群众动员打开了缺口;之后群众动员在经济领域遭到失败,但充斥于大跃进中的乐观主义和盲目自信使得中共政治的重心转向经济领域之外,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在社会思潮传播过程中产生的作用毋庸置疑,新媒体视域下,社会思潮传播渠道多样、及时、与受众互动性增强。但新媒体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挑战,在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与工作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新媒体形势下应该认清其优势与不足,采取正确方式进行社会思潮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人阶级仍然是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客观存在,仍然是社会中的绝大多数群体,仍然具有潜在的社会变革主体地位。西方国家工人阶级经历着新一轮的"无产阶级化":一是被纳入"中产阶级"范围的广大雇佣劳动者,在劳动方式上越来越"去技能化";二是被纳入"中产阶级"的广大白领雇员"蓝领化"趋势。当然,西方工人阶级的社会变革主体地位也遭遇严峻挑战,特别是工人阶级的阶级认同感、政治行动意识和能力、组织动员程度等发生了很大变化,难以形成明确的阶级认同和阶级意识,难以形成强大的集体组织和行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1949~1966年间中国的政治传播体制有其鲜明特征,这一体制在很大程度上是战时宣传动员体制的延续.从政治领袖号召到积极分子的响应,再到广泛的群众运动是新中国政治动员体制的基本模式.苏联的宣传体制和中国传统政治传播文化都对这一时期的政治传播体制形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集体行动理论的发展中,方法论变革是理论创新的直接动力。集体行动研究先后出现了社会崩溃理论、资源动员理论和政治过程理论等多种模式。这些理论分别从社会心理、个体理性和政治过程出发,考察集体行动的约束结构或资源条件。推进集体行动理论的深入发展,需要综合分析社会结构、行动者理性和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实现多种研究路径的对话交流。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媒介的快速发展与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发生了重要改变。网络媒介传播即时性、传播价值多元化以及信息传播泛娱乐化大大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而网络媒介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彰显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的综合影响力,为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高职院校必须积极推进话语方式转变、推动传统媒介与网络媒介融合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话语驾驭能力等,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公共文化领域随着新式学校、报刊、出版业、博物馆系统以及各种公共文化娱乐场所和社会组织的涌现而逐步成型。公共文化领域的形成改变了中国社会动员的方式,迫使国家由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强制动员方式向上下结合的协商动员方式的转变。在民族危亡的特殊时期,近代各政治精英集团为实现政治目标,极力进行意识形态宣传和文化动员,并借助于民族国家理念的渗透达致对公共文化领域的掌控,以期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实现民众与国家的共谋与协同。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的出现和迅速发展,给新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比起传统媒体,新媒体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时效性强、覆盖面广、内容丰富、便捷、双向互动、隐性等。这些特点在新媒体的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强的作用。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型载体,新媒体发挥了其宣传者、引导者、监督者、积极的社会动员者等的作用。但是,当前社会中,新媒体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传播信息不真实、传播内容不健康以及西方文化的冲击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的出现和迅速发展,给新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媒体具有时效性强、覆盖面广、内容丰富、便捷、双向互动、隐性等特点。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型载体,新媒体发挥了其宣传者、引导者、监督者、积极的社会动员者等作用。当前社会中,新媒体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存在着诸如传播信息不真实、传播内容不健康以及西方文化的冲击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拓宽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提高新媒体从业者及大众媒介素养;对新媒体实施有效监管等是积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必须高度重视广大人民的现实生活,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重视现代传媒在社会思潮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为了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必须坚持主导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统一、创新性和开放性相统一的原则,进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就是不断进行社会动员的持续过程。改革开放初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面临复杂历史环境,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执政党建设任重而道远、社会秩序的混乱以及价值观的迷失。为了实现"四化"的目标,邓小平利用思想动员、组织动员、利益动员、情感动员等手段,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到社会建设中,实现了由"群众运动"向"制度化动员"、由国家主导的政治动员向国家引导的社会范围内自主进行动员的动员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