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玲,原名蒋伟,字冰之。笔名除丁玲外,有彬芷、丛喧、晓菡等。  相似文献   

2.
丁玲的编辑思想主要表现于三个方面:对于作品追求政治性与艺术性统一,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实行大度与宽容的编辑方针,主张以文艺的形式对现实展开原则性批评.丁玲的编辑思想与政治要求潜存着裂缝.  相似文献   

3.
本文全面地论述和评价了丁玲晚年的思想和创作:丁玲思想上的战士的本色;以《杜晚香》,《在严寒的日子里》和《风雪人间》,《魍魉世界》,《访美散记》为代表的小说和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并对作者所认为的丁玲晚年的思想和创作未能得到应有的,充分的评价提出个人的分析和看法。  相似文献   

4.
丁玲的编辑生涯尽管跨越半个多世纪,但每一次主编报刊的时间却很短,就好比一根长线上缀着的几颗珍珠.无论是在风云激荡的30年代的上海,激情燃烧的40年代的延安,还是在百废待兴的50年代和改革开放的80年代的北京,丁玲都曾置身于中国文学编辑实践的最前沿,为中国革命文艺创作和理论批评权威报刊的创办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丁玲主张报刊要办出自己的特色但不能"以人划线",毕生致力于对青年作家和文学青年的培养和发现,勉力探索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办刊体制和方式--她的编辑思想及其实践活动是我们应该珍视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5.
丁玲晚年所做的最后一件大事,是创办《中国》。这是一个困难重重、矛盾重重的经过,丁玲为创办《中国》操碎了心。在这中问,她曾经先后求助于两位中央领导人.一位是胡耀邦,一位是习仲勋,前者是为了刊物登记事,后者是为了刊物的人员编制事。  相似文献   

6.
7.
《北斗》是左联的机关刊物,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文学星空上的北斗星。丁玲于危难之际受命主编《北斗》,她在党的正确领导和鲁迅先生的大力支持下团结左联及左联以外的进步作家,倡导作家深入生活写大众。对纠正当时左联的“关门主义”,繁荣和发展文学创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丁玲在其丈夫胡也频及其他左翼艺家的影响下,逐渐积极投身于革命运动。随着她的向左转,她的小说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变化。短篇小说《一天》,就创作于这一变化过程中间。作品描述了女主人公的个人心理,同时也剖析了当时困扰着中国社会的各种邪恶现实。  相似文献   

9.
以1921年为界,《小说月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由于时代、读者与主编的不同,从编辑内容、形式、读者与创作主体等方面体现出编辑思想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11.
通过还原1980年代中期丁玲创办《中国》的复杂情境,从作品构成的被动窄化、编辑部内部的矛盾、市场独立运作的困境等三个方面,解释一部大型文学杂志的编辑机制是如何生成,又如何限制自身的生存空间,以期思考作为“自由漂浮者(free-floating)”的现代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期建构公共领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13.
丁玲早期创作的《韦护》是继《莎菲女士的日子》后又一篇以描写青年男女恋爱为题材的小说,这篇小说以作者好友瞿秋白与王剑虹的爱情故事为原型,描写了青年韦护和丽嘉的爱情故事,但这个爱情故事以韦护的出走而无疾而终。这对曾经甜蜜美好令人艳羡的青年男女为何从牵手最终走向分手,既往研究一般将原因归结为革命战胜爱情,这是不全面的,还应该从男主人公自身二元思想性格特点入手,分析导致这份感情中途夭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韦护》是一部“革命加恋爱”式的作品,虽然在学史上的成就不高,但他们为学带来了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一批新的学形象,一股自由奔放的气概。仅仅将其作为一种学模式加以彰显是不全面的。我们应当注意到在这样一种叙事方式下。一种不成熟但却不失真实的知识分子心态得到了相应的呈现。  相似文献   

15.
第四次文代会后不久,有一天,丁玲同志忽有所思地对我说:你导师那里该会有《北斗》吧,要是方便,借来给我翻翻。我把这意思禀报给李先生(何林师),他当然欣然同意,命我尽早从鲁迅藏书库里借出来送上。老太太手捧着这七本旧杂志,好像见了失散已久的亲人,轻轻地摩挲着每册的  相似文献   

16.
冯婷 《华章》2007,(4):133-134
从编辑家的角度去看《文选》,萧统的编辑思想主要体现在:确定"辜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选文标准;按照选文标准编制分类体来;根据选文标准对入选作品进行精心加工.不论是《文选》本身,还是其中所蕴涵的编辑思想,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丁玲的《梦珂》讲述一个破落封建家庭的女儿梦珂走出家庭步入社会最终沦落的故事,揭示了女性在男权社会被欲望化的生存图景:即“女人的社会位置始终由男人来指定,她从未实施过自己的法律,唯一适合她们的就是做个纯粹的肉体,作为一个被欣赏的对象”。在此基础上,作者借表嫂之口表达了对男性欲望的蔑视,揭示出封建婚姻制度使人堕落的实质,同时以梦珂的“隐忍”作为一种潜在的力量对男权社会实行反拨,启示生命主体应积聚自身的力量突破历史必然性的制约,从而创造一个性别平等的合理社会。  相似文献   

18.
19.
《三八妇女节有感》是女权主义先觉者丁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代表女性对时代发出的现代性诉求,这种诉求表述为要求性别平等和自觉生成现代性主体人格。在此基础上,作者呼吁男性从历史文化的高度反观自我并参与到女性解放的现代性思考与实践中来。  相似文献   

20.
丁玲的《母亲》以一个弱女子成长为自主、独立、主体的女性过程,揭示了女性在生存的关键时刻,扼住命运的咽喉,挖掘生命的潜力,从而超越生命;启示女性只有以主体的姿态,自我把握,敢于承当,才能实现人生命运的转换。“母亲”具有的“男女平等”的性别信念及其具体作为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觉醒了的中国现代女性卓越的性别自觉,更为新时期女性走向自我的全面解放提供了行为借鉴和全新的精神力量。“母亲”对“女儿”成长的巨大影响启示女性尤其是母亲应以自己自强独立开放的人格素质影响下一代,同时丁玲母女之间的这种“朋友”与“知己”关系更是新时期“母女”姜系的右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