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味外之旨"说--司空图"诗味"说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司空图的"诗味"论,研究者众多,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分析检讨,并对司空图的"味外之旨"说与禅学的渊源关系、"味外之旨"与"韵外之致"说及其与诗之"境"、"格"的关系等问题,作出了新的考论.  相似文献   

2.
"正变"论诗是中国古代诗学的一个重要传统,源于<毛诗序>的"变风"、"变雅"说.元人在传统"正变"说的基础上建立了其"宗唐"的逻辑理路,并通过由"世次"论到"体制"论的重心转移,确立了"唐音"这一中国古典诗歌独特的审美范式,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唐诗接受.  相似文献   

3.
18世纪以前,西方和中国都强调诗画相通论。18世纪,西方逐渐开始强调诗画相异论,而中国则继续坚持诗画相通论。王维从山水画创作实践开始了中国古代真正意义上的“画中有诗”路子;苏轼从文艺理论的高度引领了古代文人画的诗意创作,推动了诗画一律化进程;倪瓒的山水画创作达到了“画中有诗”和“诗画本一律”的艺术巅峰。中国古代山水画之“画中有诗”,就是象外之意、画外之音,是通过意象和意境所传达出来的画家的丰富意绪,是画家对历史、社会、自然、宇宙、人生等诸方面有了深刻体验之后通过画面所渗透出来的浓郁情感。画中有“神”,画中有“意,”画中有“我”的创造,也就是画中有“诗”。  相似文献   

4.
学界对于"中国古代有无行政法"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关于该问题存在肯定论、中立论、否定论三种观点。肯定论者认为我国古代存在行政法体系;中立论者认为我国古代存在行政法律规范,但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行政法;否定论者认为行政法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后引入中国才得以生根发芽。三种观点存在争议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同学派对"行政法"的理解有所不同。本文从历史与法律文化视角出发,对中国有无行政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孔子"仁"学说的功利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从"大功利观"的角度肯定了道德论与功利论的同一性,指出迄今为止研究中国传统道德学说的论著,仍然有过分地强调两者的对立,而忽视甚至完全抹杀它们之间的同一性的倾向.同时以孔子"仁"论为例阐释了其道德学说的人本特色和功利特色,发掘其中功利论内涵与道德观传统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并尝试着为中国古代道德思想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周阅 《中国文化研究》2005,23(3):163-170
本文试图从文学的发生学的立场来考察川端康成的长篇小说<名人>的形成过程.从取材来看,<名人>诞生的最直接契机是川端康成对名人告别赛的采访,以及他对围棋的热爱,而后者还有着更为深层的社会历史原因.另一方面,吴清源及其调和理论以及由此而折射出来的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背景,都影响着<名人>的创作风格和主题内涵,并且还进一步影响到川端对文化艺术的思考.现实生活中的名人与文学作品中名人的距离,显露了作者的审美价值取向,也显露了横向的社会文化氛围和纵向的历史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7.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含蓄》比较注重诗歌内容和形式的综合表现,主张诗歌创作要用含而不露的表现手法,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视野与审美要求。司空图诗歌艺术形象具有"不拘于一格"的特点,另外,其诗歌意象中具有"取"和"收"的辩证思想,作品生产与消费过程中具有"万"和"一"的辩证关系。司空图将这两对辩证关系视为"诗家之极则"。直至现在,它们都具有极大的美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隋书·经籍志》之"梁有"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隋书·经籍志>是唐初编纂的我国现存的第二部综合目录.著录见存书3212部,而附著"梁有今亡"书竟达1545部.前人多以为"梁有"即指<七录>,而实际上不仅仅指<七录>,它还包括其它的目录.  相似文献   

9.
李冉 《职业圈》2007,(12):112-113
中国古典舞作为一门独立的舞种,从戏曲舞蹈和武术身法中提取精华,并结合中国古代舞蹈美学以及当代审美观点和原理,在不断摸索前进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发展道路.鉴于中国古典舞的精髓--"身韵",在古典舞中的灵魂作用,文章从身韵的艺术特征、身韵之"形、神、劲、律"、身韵中的艺术呼吸、以及身韵对中国古典舞发展的影响等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初步的探讨与认识.  相似文献   

10.
"异系千字文"指仿照周兴嗣<千字文>、或者用一千字表现某种特定内容的<千字文>,与周兴嗣<千字文>即所谓"周系千字文"相对称.本文将我国的"异系千字文"分为三类,而后对朝鲜半岛及日本的"异系千字文"作了分类研究,剖析了其中表现的民族主义思想,以三善为康<续千字文>和中村正直<自叙千字文>为中心探讨了其与中国文化的关联.  相似文献   

11.
王靖宇将<左传>纳入"叙事文"的研究领域,史书性质和史官职责却在"中国早期叙事文"的分析解读中缺失,以致在<左传>的意义和人物的理解上,与中国文化产生了隔膜.王靖宇提出的"音乐式"阅读法,与传统的评点学判然分野,不能融通.<左传>音乐式的阅读方法在清人盛于野的<于野左氏录>中有绝佳体现,且与篇章结构的赏析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2.
根据古音关系、古籍通假用例和具体上下文,<论语>中"齐之以刑"、"齐之以礼"的"齐"通"(裔) ",义为"给予";"矜而不争"的"矜"通"鳏",义为"处境孤苦".  相似文献   

13.
纵观绘画的发展史,中国绘画同民族文化相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古至今绘画大师无一不为之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在近千年的创作及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中国绘画早已形成了独立的艺术体系,而且不断丰富,达到形神兼备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中国古代最早形成并自觉走向成熟的艺术,中国音乐美学思想也是在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在中国古代音乐中"情"具有本体意义,它既是中国古代音乐的本质规定,又是其本质生成。  相似文献   

15.
说"圆照"     
本文讨论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中"圆照"一词的文学批评学内涵,辨析作为文学批评的重要术语"圆照"与佛教哲学中的"圆照"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并认为应进一步重视对刘勰提出的"圆照"、"圆照之象"及中国传统文艺创作与批评理论中重"圆"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李曙明先生于1984年10月在<人民音乐>上发表了<音心对映论>,由此引起了长达二十余年的争论.这场争论对于中国的音乐美学界具有深远的意义,他不仅推进了对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及其原理的研究,同时也推进了中西音乐美学比较的研行究,促进了对方法论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一、"中国例外论"产生的背景对"中国例外论"的讨论要在客观中立的基础上展开,即"例外"并不带有价值判断。但凡讨论"例外"的事物,必须承认存在另一个与之对应的概念——"常规"或"普适"(普世),"中国例外论"亦是如此。一般而言,"中国例外论"有"国内发展模式"和"对外战略"两个分析视角,本文重点讨论"中国例外论"中的对外战略问题。(一)古代中国的"普世"与当下"中国例外论"观点相反,古代中国的发展历  相似文献   

18.
<孔雀东南飞>中的焦刘爱情悲剧实由两个环节构成,一是兰芝被遣,二是兰芝被逼再嫁,而在逼者中,其兄起了主导作用.笔者结合江苏仪征汉墓出土的<先令券书>,对第二个环节中的两个疑点作了补证和新释.结论是第一,西汉中期之后直至汉末,妇女改嫁再嫁之风并未受到提倡守节的官方文化太多的影响,兰芝自杀确属殉情;第二,根源于周代宗法制的"夫死从子"决定了长兄在父亲缺席的家庭中的家长地位,这也是焦刘悲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文心雕龙》"以雕缛成体"说和"自然之道"说的提出,具有整合自然审美理想和文章雕缛传统的特殊意义。考其实践基础,既有汉大赋兴盛以来穷思极想、铺排夸示的艺术倾向,又有山水诗兴起过程中巧构形似的艺术讲求;究其理论背景,一方面是汉魏以来崇尚心智创造的"智术"理念,一方面则是魏晋以降强调感物吟志的"应物"理念。《文心雕龙》因此而历史地形成了具有整合意味的自然雕饰美学观念。《文心雕龙》自然雕饰观念体系的展开方式,表现为"文体"论与"文术"论的并行互补,而其所以互补的机理则在于"成体有术"的文体方法论。作为中国古典自然雕饰美学理论经典的《文心雕龙》,其最大的理论贡献在于提出了"自然"与"雕缛"的整合问题。从"以雕缛成体"悟入"自然之道",有助于克服长期以来的简单二元对立思维,有助于体会中国传统"以技而进乎道"之"道术"论的深刻内蕴。  相似文献   

20.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功利主义学派力图要像消灭害虫一样消灭知识分子,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孟子提出了他的知识分子理论.孟子从知识分子脑力劳动观入手,从社会分工合理论、"劳心"劳动论、知识分子工作职业论和知识分子精神论等角度,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创立了知识分子论,为知识分子在中国古代的理论存在和社会存在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