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董杰  董伟 《现代语文》2002,(2):31-31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作为一个大隐,非要劳动刘备跑上三次才接见,又不想出山,非得搞得刘备哭哭啼啼才勉强答应。在此,一个文人的那点要求尊重的心理是得到充分实现了。然而事实如何呢?当年诸葛亮和老弟诸葛均避乱南阳时,并非如《演义》中所言就是哥俩,他们还带来了一姊一妹。《演义》中讲诸葛亮“身长八尺、面如冠玉……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第三十八回)大概是溢美之辞,但《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说他“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想来他的姊妹长得也不差。当时襄阳一带有位庞德公,乃天下名士,受其评判者俱可大名骤显。当年布衣诸葛…  相似文献   

2.
智慧忠贞万古流芳:论诸葛亮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国演义》超越历史原型,塑了一个智慧,忠贞,充满理想色彩的诸葛亮形象,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艺术创造;(1)充分突出诸葛亮在刘蜀集团中的关键地位和作用。(2)竭力演染诸葛亮的智慧,特别是出神入化的军事谋略;(3)多方面刻画诸葛亮的忠贞品格,作品对诸葛亮的“多智”虽有夸张过甚之处,但对此应作全面,客观的分析,就总体而言,书中的诸葛亮形象仍然是一个深受人们喜爱的不朽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3.
田国丽 《考试周刊》2013,(44):16-17
《三国演义》中的谋略被描写得出神入化,谋略作为核心要素,在整部作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强调武将须有谋略,而且着重描写谋臣在整个战争中的决定作用。罗贯中之所以强调谋略如此重要,一是因为受制于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影响,二是想借此抒发情感。  相似文献   

4.
史魁军 《现代语文》2007,(8):122-122
《三国演义》里,孔明在战略决策上,我认为有三大失误。一是失荆州,二是伐吴,三是伐魏。这些大的失误造成国疲民敝,导致蜀国最先灭亡。这些失误充分显示了他的智者之愚。  相似文献   

5.
一、马谡失守街亭的启示 诸葛亮第一次出师北伐,派马谡率兵驻守街亭,以阻击魏军,并立下军令状,若街亭失守,马谡立当斩首.尽管马谡熟读兵书、颇知兵法,但他一到街亭,不在山下路口扎寨,却在山上屯兵,还说"孙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若魏军绝我汲水之道,蜀兵岂不死战,以一可当百也".可结果被魏军围而攻之,失守街亭,诸葛亮只得挥泪斩马谡.  相似文献   

6.
街亭失守的原因历来就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罪在马谡,一种认为是诸葛亮用人不当。其实,街亭之战本来是诸葛亮消灭司马懿的一个天赐良机。但由于诸葛亮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次机会就在他的眼皮底下悄然消失了,因而使他判断失误,指挥不当,致使街亭失守,从而失去了统一中原匡复汉室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诸葛亮是集器量、将略、用人等方面的复合悲剧的历史形象。他的悲剧既是个性悲剧、人格悲剧,也是社会、时代悲剧和贤人政治悲剧。其“一生唯谨慎”、“事必躬亲”、“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这些既是诸葛亮自我实现的成功因素,也是其在治蜀期间的个人悲剧以及由此长期演聚的民族精神、民族心理和民间智慧化人士的偶像与世俗人格化身的表现。这种大成悲剧形象,不仅有其贤人政治化的局限性和危害性,也深具经久不定的影响力和人格悲剧魅力。  相似文献   

8.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中心人物,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一个典型形象。其空城计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这其实是诸葛亮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做的补救措施,却充分体现出他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胆略。文章分析了导致诸葛亮摆空城计的原因及得以顺利实施的三方面的因素,并指出空城计的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中心人物,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一个典型形象.其空城计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这其实是诸葛亮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做的补救措施,却充分体现出他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胆略.文章分析了导致诸葛亮摆空城计的原因及得以顺利实施的三方面的因素,并指出空城计的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与诸葛亮书     
亲爱的亮史: 您好!我是您的忠实粉丝,名叫郑凯悦,字凯仔。我曾熟读《三国演义》,了解到您的英姿: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等,这些体现着您的鬼神莫测之才,我对您无比敬佩。  相似文献   

12.
在《三国演义》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中,诸葛亮是最为成功的。《隆中对》的战略构思是正确的;诸葛亮为蜀汉政权献出了全部智慧和心血,诸葛亮不是“愚忠”;《三国演义》对诸葛亮智谋的夸张和渲染只能是白壁微瑕。  相似文献   

13.
张春燕 《快乐阅读》2013,(10):107-107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有一篇课文《三顾茅庐》,是根据罗贯中的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的内容改编而成的。课文写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文章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  相似文献   

14.
凌琳 《文教资料》2007,(34):23-27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有其真实的地方,也有艺术上的加工,本文通过历代文人、史学家对诸葛亮的不同评价来考证诸葛亮的真实形象,从中也可以看出罗贯中在诸葛亮身上所寄托的个人愿望,也可以反映出时代精神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5.
一部《三国演义》几乎将诗葛亮推至智慧宝塔的顶尖。历代论、评、说都对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雄才大略等智慧型特征如数家珍、推崇备至,诸葛亮简直成了智慧的化身,韬略的代名词。然而当人们津津乐道于诗葛亮的睿智和聪慧时,我们又不能不对这个塑造得仿佛近乎完美的形象进行重新审视。通过再度感知和解读后,发现诸葛亮是一个带有很大缺憾的智慧形象。其缺憾主要表现在他对重大决策的多次失误上,渗透在他的集人、神、妖于一体的复合形象上,反映于他在诸多琐事细行中的缺漏瑕疵中。  相似文献   

16.
在《三国演义》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中,诸葛亮是全书的真正主角,在他的诸多优秀品格中,最突出的有两点:一是智慧,二是忠贞。论者谈到诸葛亮的“忠”时,每每眨之为“愚忠”,实是一种片面之见。  相似文献   

17.
浅析诸葛亮     
文章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诸葛亮这一人物塑造上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8.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一生智慧过人、建功无数。观星辰,测天气,可谓是神机妙算,算无遗策;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取华容道、巧布八阵图,可谓是计谋百出,出无不胜。一直以来诸葛亮都是以一个“神”的形象出现于读面前,可是,在标志着蜀国局势江河日下的转折性战役——街亭——战中,诸葛亮却走下了神坛,完成了由“神”到“人”的转变,使我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形象。  相似文献   

19.
《三国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上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诸葛亮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塑造的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形象。诸葛亮的智谋策略上亦有不足之处.在培养后继人才上出现了重大失误,用人方面也远不及曹操和孙权。通过刻画其人性化的缺点和不足.才使诸葛亮这一艺术形象会更加有血有肉丰满真实.更为深入人心具有现实性。  相似文献   

20.
许莹 《巢湖师专学报》2000,2(2):107-110
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艺术典型诸葛亮,不仅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而且是运作类公共关系的高手,本以赤壁之战前夕的政治军事形势为背景,阐述了诸葛亮在舌战群儒,说服争取孙权,智激周瑜,联吴抗曹过程中的高超策略和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