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中运用,提高自己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新课标强调了语文学科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方面的作用,提出语文学科要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可是,当前的小学生人文素养欠缺,对他人和  相似文献   

2.
李强 《现代教学》2013,(5):34-35
我先提出这样几个问题。第一,作文可教吗?我认为:是可教的,而且还极其有效。第二,作文教学的内容是什么?我认为:既是一种技能训练,更是一种心智活动。第三,作文教学的现状怎样?我认为:是内容空洞,不会写,而"内容空洞"是问题的主要表现,是问题存在的根本。基于这样几个问题,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如何进行?单单靠"教→学"能否完成作文教学的任务?学生能否在教师的教中学得作文的真谛?  相似文献   

3.
初中文言文是语文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蕴含丰富的文化价值。让学生学好文言文,就是帮助学生们找到一把开启中国古代文化之门的钥匙,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们直接了解和感受先人的智慧,认知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  相似文献   

4.
印度第一任总理尼赫鲁曾对他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汉字,“无色而有图画之灿烂,无声而有首乐之和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令世人为之赞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语义教学的重点。”而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大量识字对学生而言就像练琴一样枯燥,即便教师使出浑身解数,学生依然叫苦连天。如何解决识字这一难题呢?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识字,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宋金英  宁锋 《辽宁教育》2012,(19):15-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古诗文中蕴涵着深厚的传统文化,那里有醉人的景色、为人的道理、高尚的情操、远大的理想、爱国的热情。这份厚重的文化积淀对学生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提升、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塑造、语言的积累以及情感的体验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际深 《语文天地》2013,(13):43-44
2003年4月,国家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与此配套,2004年9月,教育部正式启动了第八次课程改革高中部分的改革试验。新的课程标准对古代诗词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中学古诗词教学还存在若干误区:重视应试,偏离课标;重记诵名篇名句,轻鉴赏分析;教学手段单一;重预设目的,轻动态效果;求速成而忽视了基础。针对这  相似文献   

7.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则是语言艺术的瑰宝。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扎实的品词析句训练,对理解古诗内容,陶冶学生情操。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着重要意义。我的实践体会是: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变教为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一、变重教为重学,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9.
一、现状及原因分析人们常说:"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我认为反之也合乎学习语言的规律。要写文章,最起码要懂得如何构词造句。词、句、段、文环环相扣,是写好作文的四要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十分重视学生习作能力的培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由此可见,小学作文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自己的话写出来的练习。语文教师在作文课上必须严格把握分寸,针对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认识能力,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从起步阶段做起,循序渐进,实实在在地教好作文,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一、做好准备,让学生先学后写课程标准提出"自主学习"的概念,它的特征是先学后教",学"是核心",教"是关键。作文教学更应先学后教。这里的"学"要求学生有目的地预习,明确习作的要求,想清楚要写的内容。如果是写人或写景的习作,应注重细节描写的  相似文献   

11.
正如何处理好文言文教学中"文"与"言"的关系呢?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寓所。文言文以独特的语言形式蕴含了丰富的精神养分,如果离开了语言载体,精神的一切也随之消失。所以,教文言文,要理直气壮地抓"言",以之为基础。但是,只抓"言",品味不到文章的韵味,学生就感受不到学习的趣味,学起来被动,因此,教文言文要兼顾"文"。一、以"言"为重,疏通字词入选教材的文言文,皆是经典,历经岁月淘洗,浓缩先人精华,表现先哲的智慧和优秀文化传统,是学生取之不  相似文献   

12.
<正>从常识看,中小学对待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既不能全面复古,也不能全盘否定,而要推陈出新。但如何推陈出新,恐怕见仁见智。笔者觉得应做到三点:一、从涵育学生素养的角度开展"国学"近年,跪拜孔子、穿汉服诵古诗等现象一时热热闹闹。这种一哄而上的现象,总让人觉得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有形式主义的嫌疑。中小学校是教育机构,开展"国学"教育理应体现教育性。钱穆先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以儒教为一以贯之,儒教是一种人文教,即教人如何为人,如孝、  相似文献   

13.
课改十余年,成败得失众说纷纭。事实上,这样一场全国范围内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活动,以短短十余年的变化视之,无论做何结论,总是显得过于急促了。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雷实先生作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制订组、修定组成员,投身课改核心层十余年,对语文课程思虑颇多,足以启迪语文教学工作者。但他说:"时下生活节奏过快,还是缓一点好,我准备选几个问题慢慢道来,适时讲点案例或故事,是谓‘语文课改慢慢说’。"这是一种审慎的研究态度,对课改投入热情诚然可贵,但冷静思考、辩证对待更难得。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放缓步伐,听雷实先生慢慢道来,慢慢咀嚼,慢慢有所得!  相似文献   

14.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其精湛的语言,独特的结构、韵律和意境而流传至今。但古诗词的遣词造句有别于现代汉语语言,词义和语意更有时代差异,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对话中还是会出现不少难题。  相似文献   

15.
2001年7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困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总目标中明确要求:“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作为语文教材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古代诗文,新课程方案明显增加了大量的优秀篇目,可见古代诗文在实现总目标的过程中地位是不可替代的。量的增加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古代诗文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有从质上寻求突破。那么如何利用古代诗文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呢?问题的提出首先要弄清什么是人格。中国古代诗文中积淀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发挥其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价值因素.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对儿童识字提出"学会"和"会认"两种不同的要求,体现了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其中规定必背古诗70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中古今优秀诗文的背诵基本上  相似文献   

18.
古诗作为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形式、深邃的意境,滋润着中国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让学生从小就接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以受益终身。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学古诗,让小学生从小与古诗接触,体会诗中鲜明、独特而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但就目前来讲,由于古今汉语差异、时代隔阂等  相似文献   

19.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古诗词是提高文学素养,陶冶精神情操的重要途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激发学习古代诗词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的要求。但是我们现在的古诗词教学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状态:学生兴致不高,缺乏基本的审美和想象能力,难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课堂的教学方法比较呆板,课堂气氛沉沉。  相似文献   

20.
王克定 《考试周刊》2011,(73):41-42
中国素有“诗国”的美誉.诗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远古奔来的中华诗歌之河,大浪淘沙,激起的每一朵浪花都带着中华文明的闪光。徜徉在这诗歌之河,我们沉醉,惊异,流连忘返。含英咀华,我们能体味到它的博大,也能感受到它的深厚。然而我们在继承这笔文化遗产的时候,却往往会产生“曲高和寡”的尴尬.雅文化走进了书房,却多半被束之高阁,成为门面的点缀、装潢;诗词曲早已进人课堂,大半学生却敬而远之,为通过考试而被动地背诵乃至翻译,我们少见诗意流动,却不得不看到它成为应试的材料,被肢解、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