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06年8月22—27日,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兰州大学主办,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承办,主题为“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2006年年会在兰州大学隆重举行。来自全国高等院校、各级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各省市社会科学院、《教学与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单位的7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会议期间,与会学者围绕“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这一主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现将会议主要内容综述如下:一、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1.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思想。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武器和方法论。文章论证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对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深厚的哲学底蕴;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以及科学发展观等分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指导、奠定了理论依据或进行了理论说明;而差异论哲学、发展论哲学以及和舍论哲学则分别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哲学底蕴。  相似文献   

4.
中央为什么提出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首先要遇到的一个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只有从哲学的深度进行认真分析,才能真正明白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原因,才能让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真正领会科学发展观,进而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自己的工作.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治国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我们党发展观历史上的重大创新。探究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不仅有利于我们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而且对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三中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这一发展观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第一、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重点和两点论相统一、普遍联系、对立统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的主体内容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协调进步思想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世界整体趋向论、社会协调发展论和历史进步主体论等发展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创新的最新成果,形成的以人本思想为核心的科学发展学说。科学发展观从哲学的高度审视了历史进步和主体发展的规律,是思考中国社会现实和着眼未来发展的科学理论。从哲学的视角透析科学发展观.这对我们理解、坚持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创新,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具有坚实的哲学基础和理论前提.本文试图对它的哲学基础作出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所体现的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新阶段的一种新突破和新飞跃,是党对马克思社会发展观认识的又一次升华。深层次探讨科学发展观背后的哲学理念,必将有利于我们在理念层面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更有利于在实践层面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实处,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哲学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哲学基础 ,是贯穿邓小平理论各个方面的灵魂。邓小平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与当代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结合在一起的哲学 ,是在深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的基础上 ,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当今世界和当代社会 ,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果。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当代意义在于 :它是当代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科教兴国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科教理论,毛泽东科教思想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运用和发展。无疑,这一理论蕴藏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具有深厚的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当前无论学届的理论研讨抑或“两课”的教学实践,皆因偏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将考察邓小平哲学理论基本特征的参照系误置,从而产生诸多认识误区;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实践相契合为理论支点,在廓清各种认识误区的同时,闸明了如何讲授邓小平哲学理论四个基本特征(实践性、真理性、超越性和总括性)所应注意的理论问题和具体要求;从世界观高度表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时促进的理论品质”和逐步中国化的必然走势;按“三个代表”的总体要求,凸现了邓小平哲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形态,代表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尤其是哲学发展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一发展观是对邓小平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哲学基础和本质特征,都是对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讨,其核心内容具有一致性。然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就是一个发展着的事物,是目的与过程的统一,就其发展过程而言,从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发展观到今天科学发展观,是对同一事物发展规律的共同探索,体现了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性。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发展问题在新的发展层次上的升华,它的提出本身既是对邓小平发展观的肯定和坚持,同时也是对20多年来发展中的问题给予实事求是的面对和积极矫正。  相似文献   

15.
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搞好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制度的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制度的建设过程包括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制度的建立、运行、发展等具体过程。在这些过程中都客现存在着成本的付出问题。探讨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制度的建立、运行和发展过程中的成本问题,既有助于客观认识我国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基层民主的现实状况,也有助于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绩效。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思想从思想理论、社会历史实践和哲学的方法论基础等方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从历史角度看,毛泽东思想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阶段和环节;从实践角度看,毛泽东思想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奠定了丰厚的实践基础;从理论角度看,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思想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形势下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它们在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是完全一致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是在新形势下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丰富和深化了我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历史使命,是对唯物史观在新世纪的新时期的运用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经济社会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和根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坚持用科学的发展现来认识和解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必须通过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这一根本途径,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性善论是孟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是他仁政学说和王道理想的逻辑起点和理论依据。性善论强调加强后天道德修养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在领导全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时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以苏为鉴,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出现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并逐步形成了丰富的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今天重新分析研究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形成的理论依据,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