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考察包括中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在内地理区域的电影制作者和艺术家重新塑造、想象现代民族国家形象的诸种方式,分析“跨民族电影”“华语电影”及“华语语系电影”等术语在跨国电影史、华语电影理论和世界电影研究的框架中如何重新创造当代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形象,可以看出华语电影的疆域并不是一条单一的直线,而是由复数的历史、多种的发展线索以及多地域建构来组成的。中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以及海外离散之地,在电影的主体性建构中均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
一九四九年之前的中国现代化运动,由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始终没有具备一个发展现代化所需要的良好的内外环境,没有能够建立起一个统一的、高效的中央政权,以有效地调动和合理地配置中国现代化所需要的资源,致使中国现代化举步维艰,成效甚微。有充分的证据表明:通过革命,确立独立、统一、高效的现代民族国家,是中国现代化必备的前提条件。而所谓革命不如改良好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独立电影是中国当代文化场域中一个独特的产物,它成长于中国,描摹中国的题材,生存却需要依赖于西方的电影节、资金和评论者。已有诸多中国研究者批评西方影评人、研究者对中国独立电影的青睐是出于政治、意识形态原因,但这种批评往往基于一种反对"西方中心论"的惯性认识,而不是在细致了解西方世界对中国独立电影的认识之后得出的结论。因此,本文试图从西方影评界和学术界对中国独立电影的研究文献出发,在比较全面、系统梳理这些文献的基础之上,分析西方研究者认识和定位中国独立电影的主要框架,进而反思这些框架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哈贝马斯《公民身份和民族认同》一文,集中表达了哈贝马斯对民族国家理论问题的理解,哈贝马斯对欧洲民族国家演变中自身内在矛盾,以及在东欧剧变、欧共体的成长发展、欧洲移民潮这些重大事件中欧洲民族国家自身所暴露的一系列矛盾作了深刻的、概念上的剖析。在对欧洲民族国家问题的思考中贯穿着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哈贝马斯在对资本主义民主寻找规范论证中也推进了其交往理论。  相似文献   

5.
二十年代中国电影批评中的民族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民族话语”,指涉的是电影批评工作者对于中国电影从形式到内容的“民族性”追求。关注美学传统和历史责任这样两种批评倾向,凝聚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感,构成了20到30年代电影批评中的“民族话语”。这十年里的“民族话语”,虽然关注现实社会政治甚于电影美学本体,但仍影响着日后的电影批评。  相似文献   

6.
电影语言现代化既是中国电影理论现代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国电影理论现代转型的起点。其意义在于引发了中国电影观念的转变,形成了中国电影理论现代转型的原则和方向:它通过对电影语言/形式创新的提倡,使中国电影的价值取向从政治评判到注重(形式)审美;通过电影语言史观的多样表述,确立了电影表现形式的多元观念;通过对现代派电影表现手法的讨论,丰富了我国电影现代表现手法的内含。在当下大量运用数字技术和大力提倡文化产业的语境中,反思这些观念和原则对中国电影理论的重构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电影的萌生是从观看外国电影开始的。在外国电影的启蒙、冲击与影响下,中国电影完成了从短片到长片、从模仿到创新的发展历程。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下,电影这种外来形式逐步实现了其本土化、民族化的改造,终于在中国这个特殊的文化土壤中生根开花。  相似文献   

8.
现如今的民族国家可以称之为想象中的共同体,所推崇的民族主义是具备现代化重要意义的内容,也是一类全新的语言与历史的经验,更是一种崭新科学的世界观。创造出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因素是中国与外国的的交集,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灵感主要来自于新中国。在建设和创设现在民族国家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是中国现代文学。  相似文献   

9.
民族国家(nation-state)是西方政治学界用来定义现代国家的一个基本概念。民族国家理念是两种实体的混合物,因此存在着理论缺陷和实践缺陷。康有为等人对世界秩序的构想超越了民族国家理论范式,这对人类未来的探究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民族高校的民族观教育应该融思想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为一体、政治立场和人文关怀并重。"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我国民族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干课程。应针对当代各民族大学生群体青春、朝气、好动、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勇于思考等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借助电影艺术等多种形式和手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的建立带来了中国电影发展的又一波动荡.由于政治地理的重新划分,电影的传播地理也随之发生变化.建国前后不同电影势力之间的交叉与互渗,在政治大局初定之后,新的传播格局也随之形成了.这个格局从20世纪50年代延续到70年代,在两岸三地的电影人逐步展开交流的情况下,才得以再一次改变.然而,它已经在中国电影百年的历史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迹.  相似文献   

12.
后殖民电影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殖民电影理论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非洲、南美洲等有色族裔的民族解放运动中,旨在批判欧美电影的新殖民主义功能;20世纪70年代发展于有色族裔的文化解放运动中,主要批判了西方电影中模式化的"他者"形象;20世纪80年代兴盛于全球化的后殖民批判浪潮中,主要揭露了西方电影中的"东方主义"、"文化帝国主义"、"权力话语"等。在三个发展阶段中,国内外的后殖民研究存在很大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国外起步早、发展快、成果多,而国内则起步晚、发展慢、成果少。  相似文献   

13.
浅谈我国国防教育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防教育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国防观念的强弱,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和存亡。实践证明,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越发展,就越要有加强国防建设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国防教育,是增强国防观念,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中华民族价值观演变的必然结果,也是当代中国人对民族价值观发展之应然状态的自觉,它必将在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起重要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取向的支撑作用。探讨和谐价值论的应具内涵,历史地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价值观演变和发展的必然与应然,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完善和谐价值理论本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是开展民族工作、维护民族平等团结的生命线.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从我国民族问题的实际出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运用、发展与创新,不断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民族政策,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体系,指导和引领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国家统一理论主要强调的是国家政权的作用,有着浓厚的国家中心主义色彩,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上做的报告中提出了海峡两岸人民组成"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标志着我国国家统一理论从国家中心主义向社会中心主义的转变。我国国家统一理论的新发展立足于现实,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并对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肇始于十九世纪末"亡国灭种"的想象是国人对国家未来前途命运的一种最坏的预测,它所激发的民族情绪虽然使得传统民族主义暂时填充了"保国"、"保种"的内涵,但是,在文化歧出的大势中,对"国"与"种"的理解分歧,不仅阻碍了清政府主导的大一统国家的近代转型,而且也使东渐的西方民族国家观念形成话语霸权,从而引发了二十世纪初的"中国"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进程时期的国家安全合作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的世界正处于全球化进程时期。这一时期国家安全问题的新特点是:传统安全中军事因素地位下降,经济因素凸显;文明冲突演化为军事冲突的危险越来越大;恐怖主义等次国家主体对国家的威胁日益增大。国家安全合作观既是一种综合的安全观,又是一种权力、大国、制度、观念相统一的安全观。需树立正确的国家安全观,处理好整体安全与个体安全,合作与竞争,监督机制与合作机制,合作与加强国家实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界定“国家形象”概念与梳理国外对中国国家形象的种种误读的基础上,提出当今世界各国电影与好莱坞电影之争,很大程度上在于世界各国电影中的国家形象与好莱坞电影中的美国国家形象之争;塑造国家形象,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我国今后包括影视艺术在内的一切文学艺术不可回避的、首要的、长期的使命。  相似文献   

20.
自电影符号学宣告现代电影理论诞生以来,电影理论不断吸收相关学科理论来实现自我建构,促使自身走向多元化。电影精神分析学作为现代电影理论的一支,其对于电影中所呈现的精神疾病的研究取得了累累硕果;但其身体维度的缺失使得电影精神分析学视域下的主体始终处于残缺状态。在这一背景下,"电影病理"作为电影学的新概念的提出和研究,是迫切而必要的。电影病理学在现代电影理论转型的机遇下诞生,又将对现代电影理论转型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