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今,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环境污染备受世界各国关注。上海世博会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不断尝试新技术,充分利用大自然给予的各种能源,努力通过自然的方式来净化环境,同时又美化环境。  相似文献   

2.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局部人口严重超载,水资源短缺、土地沙化、草场退化、生态失衡、环境恶化依然严重,人民生产生活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是伴随人类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而提出来的,对于改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改变西北地区人们现有生活方式、实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系统地分析了传统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关关系,论文指出,由于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传统利用方式,导致了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和资源衰退、环境灾害频发,使生态环境与传统经济之间处于严重的不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4.
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 ,而思维方式的形而上学性是导致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认识论原因。认识不到这一点 ,不变革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就不可能彻底和牢固。因而 ,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的羁绊中解放出来 ,树立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 ,是生态环境问题得以顺利解决的又一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增长方式之间存在着内在统一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切入点和实现之举。  相似文献   

6.
石灰岩山区生态环境脆弱,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存与发展,保持水土、摆脱贫困构成了石灰岩山区生态环境治理的两大核心问题。治理石灰岩山区生态环境面临着立地条件差、人口压力大、地域经济落后、投入不足等难点。生态经济治理模式涵盖了生态保护、生态经济建设和产业替代等多种治理方式,体现了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良性结合,体现了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崭新观念。  相似文献   

7.
农村生态环境意识教育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部分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环境破坏已到了不客忽视、不可回避的地步,在有的地区其严重程度甚至令人触目惊心。“保护环境,教育为本”,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意识教育,提高农民的生态环境意识,是当前发展生产、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建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的紧迫任务。农民的生态环境意识教育与城市公民相比具有特殊性,在教育方式、途径上有不同的要求。建议通过建立“农民环保协会”、宣传环保知识、开展环境实践体验活动等途径加强农民的生态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8.
我国三十年来的"资源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导致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通过技术创新,建立创新型国家,不仅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生态环境建设也起着重要作用.技术创新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技术创新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技术创新有利于增加生态环境系统运转的生态资本.  相似文献   

9.
由于原始,粗放的产业结构,耕作方式和落后的生活方式,传统的经济体制等,导致甘孜州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十分空出,如森林覆盖率锐减;草地退化严重,荒漠化和沙化加剧;耕地沙化严重;水土流失加剧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甘孜州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杨大春 《中国德育》2009,(11):94-94
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公民文化的培育是构建生态文明的主要保证,只有全面提高人的公共理性,人们才能建构起与良好的生态环境相适应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形成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健康生态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