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的鲁迅研究,从傅斯年在1919年2月《新潮》发表的评《狂人日记》的文字算起,已有80年的历史。经过几代鲁迅研究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鲁迅研究至本世纪末已成为一门足与“红学”媲美的显学。这一学术领域,高手如林,新秀潮涌,学术论著汗牛充栋,异彩纷呈,鲁迅研究的开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但由于鲁迅本身的博大精深,再加上历史、时代、政治、文化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鲁迅研究还不能说已经令人十分满意了,事实上还有相当多的工作需要认真去做。例如对整个鲁迅研究有着借鉴意义的地方史和阶段史一直无人问津;鲁迅旧体…  相似文献   

2.
记得杭大所出的一份《鲁迅研究》的试卷上,把吕纬甫和魏连殳并列为五四退潮后不幸的知识分子形象,又把《在酒楼上》与《孤独者》看作姊妹篇,确实有其道理:鲁迅写这两篇小说时,都在三十年代,时间相距仅一年。吕、魏都是从五四运动中过来的人,他们都觉醒过、奋斗过,有过先声夺人的斗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1902年出生在湘西的凤凰县,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独具个性、声名卓著的京派作家。他早期出版的作品有:《鸭子》、《阿丽思中国游记》、《入伍后》、《神巫之爱》等作品集;三十年代以后作品有:中篇小说《边城》、《阿黑小史》、短篇小说集《虎雏》、《月下小景》、《如蕤集》,散文集《从文自传》、《湘西散记》以及长篇小说《长河》等。沈从文一直是我非常尊敬和喜爱的作家之一,细读他创作的文本,  相似文献   

4.
张永泉的鲁迅研究始于80年代初期,二十年来,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思路和学术品格,并且以其对于鲁迅的执著探讨而显现出一种难得的人格魅力。这集中体现在他的专著《在历史的转折点上——从周树人到鲁迅》(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5月版)之中。  相似文献   

5.
三十年代,随着诗潮的演变发展,中国新诗坛形成了以中国诗歌会蒲风、穆木天、任钩、杨骚等诗人以及臧克家等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派与以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等代表的现代主义诗派双峰对峙的格局。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的王统照,早在1919年,就在《曙光》上发表了《初冬京奉道上》一诗,第二年被选人《新青年》。1925年出版了诗集《重心》。三十年代,王统照遵循“五四”时期奠定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先后创作出版了《这时代》①、《夜行集》②、《横吹集》③、《江南曲》④等诗集,成为三十年代现实主义诗派的一位比…  相似文献   

6.
眉睫,真名梅杰,1984年出生,湖北黄梅人。是近几年在废名研究领域出现的一个学术新人。2004年以来,短短几年,眉睫在《新文学史料》、《书屋》、《博览群书》、《鲁迅研究月刊》、《中华读书报》、《中国图书评论》、《文艺报》等报刊上发表了上百篇文章。其中,废名研究是他用力最勤、成果最集中的方面。《关于废名》一书([台北]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4月出版),系从公开发表的文章中挑选出来汇编成集。他即将出版的《民国文学史料探微》(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年8月版)也收录了《关于废名》中的主要文章。  相似文献   

7.
今年上半年即将召开的学术讨论会有: 鲁迅研究学会和《鲁迅研究》编辑部定于4月下旬在扬州、6月初在天津召开鲁迅研究论文写作座谈会,同时就如何提高鲁迅研究的学术水平等问题交换意见,以推动鲁迅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北京市文艺学会、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学院、北京广播学院、国际政治学院、中国戏剧学院联合发起,拟于5月11日至5月16日在北京举行学术讨论会。准备就鲁迅研究的现状,鲁迅前期思  相似文献   

8.
<正>回顾百年中国鲁迅研究的学术史,可以说中国鲁迅研究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创新性不足。张梦阳在1995年举行的全国鲁迅研究学术研讨会上谈到编辑《1913—1983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的感受时曾经指出:"80余年的鲁迅研究论著,95%是套话、假话、废话、重复的空言,顶多有5%谈出些真见。"他稍后又再次指出:"后来经再三统计、衡量才发现,我所说的真见之文占  相似文献   

9.
著名作家、编辑家靳以(1909—1959),一生出版了三十多部小说与散文集,也发表了一批诗作。他在天津出生,也在天津开始文学创作;在20—30年代,他陆续有不少文作在天津的《国闻周报》、《大公报·文艺》等报刊上登载,并大多已先后入集。但据笔者所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三十年代,孙望等一群文学青年初涉诗坛,以“洪荒文艺社“名义出了新诗集《残渣》.《残渣》所选新诗均显出对光明、自由、美的艺术追求.选诗者不带任何偏见;诗集中的诗人群体也不隶属同一派别.本诗集对研究三十年代新诗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朱德发教授在山东师范大学近30年致力于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80年代的十年是他学术研究获得大丰收的十年,也是他终于发展成著名学者的关键的十年。1984年以来,他的科研成果连续获得山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一项。1979年到1989年十年间,朱德发教授的著述:著作25部,其中包括个人学术专著7部(含二三人的著述),主编文学史及参考书5部,参与编撰的13部,其中有不少还担负了通稿和定稿工作。除此之外,还有发表:在《文学评论》、《鲁迅研究》、《文学评论丛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茅盾研究》等全国数十家杂志上的80多篇学术论文。总计400万  相似文献   

12.
唐弢同志的《琐忆》一文,是一九六一年为纪念鲁迅先生八十岁诞辰,应外文出版社之邀而写,刊载于同年九月号英文杂志《中国文学》上。作者唐弢,原名唐瑞毅,现代作家,著名评论家,鲁迅研究家。他在三十年代做为一个文学青年,很幸运地结识了鲁迅先生,曾亲身受到鲁迅先生的教诲,鲁迅精神的熏陶。由于他是怀着敬仰和热爱的感情写了这篇回忆文章,因而使我们读来感到格外亲切。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在文化战线上奋斗三十年,以他全部的精力和心血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述。鲁迅在世时,将自己的著作按照年代和种类陆续分册编集出版。到了晚年,他曾打算将他三十年来的著作集成一部,分为十本出版。在他的遗稿中,至今还保存着他为了编印“三十年集”而亲手拟定的两件著述目录。鲁迅的这两件手迹,作为文物保存至今,这是十分珍贵的,透过它,不仅看到鲁迅光闪闪的战斗成果,而且为鲁迅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4.
吴伯萧说:“在文艺战线上我只是一个民兵。写作业余进行,不脱产。”可贵的是,虽属业余写作,成果却颇为丰烧。吴伯箫是一位散文名家,他的散文已经结集的有《羽书》、《潞安风物》、《黑红点》、《出发集》和《北极星》,《烟尘集》则是前三种的选辑。作者根据自己工作、生活的条件,选择题材,坚持写作,反映了三十年代以来各个革命时期社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而对于鲁迅研究来说也是硕果累累的一年。在这一年中,鲁迅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接近和诠释鲁迅,从传记式研究到文本阐释,从思想探寻到创作心态剖析,从美学价值发掘到文艺思想建构,研究者们以细腻、朴素、扎实、创新的学术精神使鲁迅研究不断得到拓宽和深入,使鲁迅研究继续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6.
对一般读者来说,一提到巴人——王任叔这个名字,就跟“文艺理论家”、“外交家”联系起来。这同他解放初期出版理论名著《文学论稿》与出任驻印度尼西亚首任特命全权大使有关。其实,他在二十年代初就是文学研究会的成员,以诗歌、小说、评论蜚声文坛。二、三十年代出版的小说有《监狱》(短篇集)、《破屋》(短篇集)、《阿贵流浪记》(长篇)、《死线上》(长篇)、《殉》(短篇集)、《在没落中》(短篇集)、《凄情》(短篇集)、《乡长先生》(短篇集)、《流沙》(短篇集)、《佳讯》(短篇集)、《皮包与烟斗》(短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鲁迅研究学会于六月一日至七日在苏州举行《野草》学术讨论会。会上专题讨论了《野草》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8.
记得杭大所出的一份《鲁迅研究》的试卷上 ,把吕纬甫和魏连殳并列为五四退潮后不幸的知识分子形象 ,又把《在酒楼上》与《孤独者》看作姊妹篇 ,确实有其道理 :鲁迅写这两篇小说时 ,都在三十年代 ,时间相距仅一年。吕、魏都是从五四运动中过来的人 ,他们都觉醒过、奋斗过 ,有过先声夺人的斗争气概 ,也都在动荡的历史中一一败退下来。然而 ,吕、魏的败退形式有很大的区别 :魏连殳是在清醒中以求自弃自灭的快意 ,吕纬甫则是在“模模糊糊”的彷徨中尝尽人间的苦涩而逐渐颓唐下去。然而 ,《孤独者》的主要人物只有魏连殳和“我” ,而《在酒楼上》…  相似文献   

19.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一文,是我们考定她的生平行实唯一可资凭藉的材料。它的作年笔者早在三十年代初所撰的《金石录后序作年考》中就推定为:  相似文献   

20.
陈思和 《中文自修》2003,(11):10-10
80-90年代充满无声的力量的精神巴金:自1978年底在香港《大公报》开辟《随想录》专栏,1978年12月1日写下第一篇《谈(望乡)》,1986年8月20日写完最后一篇即第一百五十篇《怀念胡风》,陆续以每三十篇编为一集,共出五集,依次为《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和《无题集》,其间历时八年。写完这部全长四十二万字的散文巨著,对于年届八旬的巴金来说,不仅意味着工作的艰辛,它还更是一次老人对自己心灵的无情拷问,是一次伴随着内心巨大冲突而逐渐深入的痛定思痛的自我忏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