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佺期、宋之问是初唐武后到中宗时期重要的宫廷诗人,多次在宫廷宴集诗会中夺魁,他们创作的诗歌对近体诗的定型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由于对二人人品的争议、对其宫廷诗人身份的厌恶以及应制诗思想贫乏等诸多原因,沈、宋创作的应制诗常得不到后人应有的理解和承认。本文从文艺学角度研究出发,探讨这类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影响,并将二人的应制诗风格进行相应的比较。  相似文献   

2.
作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粹然以醇儒之道自律",以"无欲"、"无情"、"无我"的醇儒作为其理想的人格境界,确立起以"主敬"涵养和"穷理"致知为核心的理性主义路向.然而,在他那凝重的理性背后,却难以割舍对洒落之情的向往.从朱熹对"曾点气象"的矛盾心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代大儒那深沉的价值关怀和飞扬的浪漫主义气质.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嵇康所处混乱昏暗的社会表现出的放达自由、博洽多闻、做视名教、不拘礼法、愤世嫉俗的人格魅力。揭示了嵇康人生审美境界的核心就是“超越”。它分为两个层次:人与社会,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人与宇宙,主张“审贵贱而通物情”。阐述了嵇康美学思想的丰富性与矛盾性,其思想主要受道家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儒家乃至道教、阴阳五行家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论两重人格     
文章论述了社会转型时期两重人格的成因、特点及其危害,重点论述了克服两重人格的方法和途径,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想完善人格的塑造,有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读懂文本是成功阅读的关键。解读文本、探究文本、超越文本,构成了阅读英语文本过程中循序渐进的三重境界。要研究阅读的三重境界以指导学生的阅读。  相似文献   

6.
审美的自然境界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主要体现形式,是审美的最高境界.由于生命境界与文化传统的影响,人们的审美认识由低级到高级依次表现为亲和之美、并育之美与无言之美三个审美认识层次,但是这并不代表自然境界本身的特征.审美认识的自然境界由于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日益沉沦的趋势.这是值得反思的.  相似文献   

7.
专业成长绝对不只是看几本书、写几篇文章那样简单,对于初中数学教师而言,最为关键的还应是基于自己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基于自己和学生一起对所学数学的理解.笔者结合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谈论了初中教学的三重境界:技术境界、艺术境界、人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莫泊桑是十九世纪后期,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家。他一生共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三百五十多篇中短篇小说,三部游记,为人类文化宝库留下了一份极丰富的遗产。他“象流星一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堂教学是审美教育中最主要的也是最好的阵地。“如果我们用审美的眼光来观察,语文课就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用审美的心灵来感受,语文课就是一个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的无尽的宝藏!”(韦志诚语)反观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对美文的肆意糟蹋,从字词句讲解到段落大意归纳直到中心思想空洞套路式的所谓分析尚有很大市场。基于此,我认为语文教学的过程与审美活动从来就是血脉相融的。  相似文献   

10.
例谈文本细读的两重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是一个享受美的过程。阅读之美,在于透过语言文字的表面所享受到的意境美、情感美。文本细读首先就要求教师以"阅读者"的身份进入文本,以愉悦的情态欣赏品味作品,在文本所营造的特定环境中发现细节之美,感受语言之灵性,从而获得最为自然真切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1.
职业道德,指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体现着特定社会价值取向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与一般社会道德一样,社会职业道德包含着双重内涵。—种是“不应该……”,即为最低限度地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而设置的道德禁制;一种是“应该……”即在高层次上使人们之间的关系这到和谐一致,使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社会利益高度统一,使个人理想抱负、精神品格、价值追求趋于完美的首先理想。由此便形成了职业道德的两种境界。  相似文献   

12.
以"孝弟"为"仁"之根本的孔子仁学,从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人伦道德的践履出发,把我们须臾不能离开的日常人伦和日常的行为上升到一种道德境界之中,这种道德境界是我们日常行为的践履也是日常生活境界的升华,这种美与善相联的境界也是伦理境界与审美境界的统一。孔子"仁学"思想表达的是一种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平凡而伟大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3.
境界一:"写生"刻画"原型",寓神于形,在刻画中赋予其鲜明的个性色彩 写生是绘画上的一种运用手法,它是对自然、生活、事态、风物的刻画与描摹,近似"原型"的复制或翻版,但又不仅仅停留在纯粹的模仿上,总会在描摹各种风物、事态的过程中能动地融入切合作者自身命意的主观倾向和鲜明的个性色彩,这就使得"写生"出来的作品既真切自然又形象生动,即再现原貌又有所拓展和延伸.因此,我们通常听说的"模仿",是模中有创,仿中出新,是一种能动的模仿,创造性的模仿.  相似文献   

14.
禅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在汲取中国本土文化的基础上追求一种超越的精神。禅宗即世超越、瞬刻永恒、动静不二等三种境界,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而这种具有审美境界的追求最终达到了对心灵的自我实现与超越。它的这一审美特征也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价值体系和精神追求,从而帮助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以超越的态度对待人生,努力追求心灵的自由和生命的永恒。  相似文献   

15.
成尚荣 《江苏教育》2022,(94):74-75
<正>我虽然和姚向芹校长不是太熟悉,但是文字可以让我们认识人、发现人。读完《从泥土中生长出教育之美》一文,我想用三个词语来概括姚向芹的教育人生,那就是忠诚、超越与境界。其一,姚向芹的忠诚。忠诚是一个人的品格,是良知的集中体现和真实呈现。一个人,尤其是一位教师,首先要忠诚——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忠于岗位,忠于孩子。要知道,忠于教育和孩子,就是忠于祖国和未来。姚向芹的“忠诚”表现在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6.
在教师专业化和新课改的背景下,现代教师人格的修养显得尤为重要。文章讨论了现代教师人格的三种境界,对现代教师人格修养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关于文学风格与作家人格之间的关系问题,历来就有争议,迄今为止,文艺理论界亦未有统一的认识。因此,有必要作进一步探讨,以期得到更符合创作实际的结论。一在中国古代文论中,有一种明显居于优势的观点,即人们常说的“文如其人”、“读其书想见其人”,认为文学风格与作家的人格是一致的。这种观点在先秦时代就已开其论绪。孟子云:“波辞知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语教学的弊端,提出并阐释了如何培养学生悟性、灵性、人格等问题;从一个侧面回答了语教学如何现实“创新教育”和“人生教育”、“工具价值”和“人价值”统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以知识的授受为载体、教与学相结合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默会知识,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给人们提供了提升教育效能的新视角和方法。依据知识规律、教育规律和大学生实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当在完整准确系统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以默会化大学生"三观"和践行"四个服务"以及大学生高尚情操的基础上,培养当代大学生以中国梦构建未来的大美境界。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