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岁的儿子要求爸爸为他买一个臂力器,爸爸问他:"你是‘想要’,还是‘需要’这个臂力器呢?""我想要。""对不起,你‘想要’但不‘需要’的物品,我不能满足你。"听爸爸这样一说,儿子马上改口:"我需要。""你为什么需要呢?""……"儿子无言以对。  相似文献   

2.
《家教世界》2009,(2):6-7
朱熹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他与盛温如是好朋友。有一天,朱熹到外面去散步,半途中正好碰上了好友盛温如。朱熹便搭讪道:"温如兄,你提着竹篮急急忙忙地干什么去呀?""我去买东西。"朱熹一听便乐了,答着说:"你怎么买‘东西’不买‘南北’呀?"盛温如笑笑说:"你这大学问家可就孤陋寡闻了吧?难道你不知道中国的阴阳五行?五行分别为‘金木水火土’,东边属木,西边属金,南边属火,北边属水,中间为土。我拿着竹篮自然不能买‘南’‘北’,只能买‘东’‘西’啊。"朱熹听后,心里十分佩服,对他说:"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朱熹接着又问道:"你买这么多的‘东’‘西’干嘛用啊?"盛温如答道:"今天岳父大人过八十大寿,要好好庆祝一番!""老岳父今年多大岁数了?""八十一个春夏秋冬。"朱熹想起刚才"东南西北"的事来,戏谑地说:"应为八十一个春秋。"他刚一说完,两个人都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盛温如,用"东""西"两个方位来指要去买的物品;朱熹则用"春""秋"两个季节,代指年岁,两人都运用了借代手法。  相似文献   

3.
石墨清风 《家长》2013,(2):22-24
一天,同事小张跟我说:“早上上学的路上,我问儿子:‘你们在学校是不是用温水洗手啊?’他拖着声音回答:‘不是,是冷水。’看着他伸着舌头坏笑的表情,我估计他说谎,又问:‘真的是冷水?’他还是笑着说:‘真的是冷水。“那我去问问老师。’  相似文献   

4.
一天早上,杰克的母亲把杰克叫到身边,给了他几个硬币,说:到村庄里面去买些蜂蜜回来。记住,不要在路上逗留,不要跟任何人讲话。只需重复我的话:‘我去买蜂蜜,快点回家’。  相似文献   

5.
批改好作业,数了一下,“天天练”还是缺一本,习惯性地核对了几个速度一向比较慢的学生,果然不出所料,小斌没交。我去问他的时候,他倒是一脸无辜,只是轻轻地对我说了句:“是的,我不会做。”“不会做可以问我呀!不然你准备把本子藏到什么时候?带着‘天天练’到我办公室!”  相似文献   

6.
课堂上,学生正在做练习,一个学生问同桌:“你记不记得‘攀登’的‘攀’字怎么写?”“当然记得啦。”同桌兴奋地回答,“这个字是上个学期学的,那次写生字和单元考试,‘攀’字我都写错了,老师还罚我把那个字再多写5行呢!他还再次告诉我怎么去记这个字,‘大手举起两根木和两个X’,你看,容易记吧。”  相似文献   

7.
石墨清风 《家长》2013,(Z1):22-24
家长和孩子开玩笑,要掌握好尺度,不光自己知道是玩笑,也要让孩子识别出来,彼此用温情和善意回应对方。一天,同事小张跟我说:"早上上学的路上,我问儿子‘:你们在学校是不是用温水洗手啊?’他拖着声音回答:‘不是,是冷水。’看着他伸着舌头坏笑的表情,我估计他说谎,又问‘:真的是冷水?’他还是笑着说‘:真的是冷水。‘’那我去问问老师。’  相似文献   

8.
刘寿华 《班主任》2009,(4):53-54
回到办公室还没坐下,几个孩子就跑来报告,田恬哭了。我赶忙到教室了解情况。田恬说:“赵虎把我的文具盒摔了,橡皮不见了,那是我爸爸从国外给我带回来的礼物。”站在一旁的赵虎一脸委屈地说:“我无意问碰掉了她的文具盒,我已经跟她说‘对不起’了,她还哭。”田恬听了,生气地说:“我也把你的文具盒摔坏,然后跟你说‘对不起’。”说着就要去摔赵虎的文具盒。我赶忙阻止了她。可是她的话却让我吃了一惊,也引发了我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一天,大孙子放学回家,兴致勃勃地来找我,说要让我猜“谚语”。我问是什么“谚语”,他说:“‘八仙过海’是什么?”我说:“是‘各显神通’。”他问:“那么‘十五个吊桶打水’呢?”我说:“那叫‘七上八下’。”他说:“这些‘谚语’你都知道?”我说:“这些都是人们经常说的。不过,这不叫‘谚语’,这叫‘歇后语’。”  相似文献   

10.
开心果     
我教老师头一天去上学的儿子放学回来,妈妈问:“孩子,今天老师都教你些什么?”儿子说:“他什么也没有教我,反倒问我‘一加二是几?’我就教给他说‘是三’。”  相似文献   

11.
在上《背影》这课(本文所指课文,均出白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同学们探究“望父买橘”这一段时,有个学生突然叫了起来:“老师,父亲做得不对!他不该穿过铁道!他在违法,他应该走天桥或者通道!”这一下,全班大笑起来。我一时没反应过来,转而问全班:“他说得有道理吗?”顿时,班上吵开了锅。人部分说有道理,怎么能随随便便穿越铁道?受这位同学影响,全班学生的注意力立刻从我依据教参而设定的几个问题上跑开,纷纷质疑:“火车就在铁道上,买橘子直接上月台就是了!”“‘攀’字用得不对,应该用‘按’字!看插图中他根本不是在‘攀’!”“橘子是黄色的,哪有朱红的?”  相似文献   

12.
[案例 ]一次 ,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展览 ,各年级包公交车去。汽车来了 ,同学们一下子占了所有的座位。老师们上车后 ,有几个同学纷纷给王老师让座 ,可没人提出给李老师让座。事后李老师就抱怨 :“王老师跟学生这么凶 ,中午学生来问问题 ,他告诉学生老师正休息 ,下午再来 ,要么就说 ,‘我该下班了 ,明天再问’。可我真是有求必应 ,这学生好坏不分 ,太让人伤心了。”有的老师表示赞同 ,说学生不懂事。有的老师持反对意见 ,认为王老师的做法是教给学生尊重自己。李老师拿自己不当回事 ,学生也就不当回事 ,学生会把老师做的一切都视为理所当然。[思…  相似文献   

13.
有个学生问我:“老师,什么叫‘抽条’?我查过好几本词典,也查出了‘抽条’这个词,但是,词条解释中却不包含我看到的那句话中的那个义项。老师,这是怎么回事啊?”我问他是在一个怎样的语言环境中见到这个词的,看看能否结合上下文推断一下它的含义。他说:“那句话说,许多城市供热  相似文献   

14.
“说”     
有一次,听一个学生说:“Open the radio,please.”我问他是从哪里学到这样的句子的,他不假思索地说:“Open是‘开’,收音机是radio,‘开收音机’当然是Open the radio。”这样的错旬在学生中,尤其在初学者中是屡见不鲜的。  相似文献   

15.
“拨”是课文《八角楼上》中的一个生字,这个“拨”与“拔”是形近字,学生很容易混淆,作业中很多学生把“拔草”写成了“拨草”。鉴于此,我想了个比较直观的办法,我先把“拨”字写在黑板上,问学生:“这个字的右边是什么字呀?”学生立即回答:“是‘发’字。”我接着问:“文中的毛主席在写文章时,忽然发现油灯的灯光暗了下来,他是怎么做的呢?”学生回答:“毛主席用手轻轻拨了灯芯。”“对,这就是拨灯,你们可要记住‘拨’的右边是‘发现’的‘发’字,而‘发’的左上角的一小竖恰似一根拨东西的小棍棒。”然后我又指着“拨”字的右边说:“如果你…  相似文献   

16.
宋朝的理学家朱熹好学多问,有次他在巷子里碰到精通五行的好友盛温和,问道:你提着篮子去干什么啊?盛温和幽默地回答:去街门买东西,当时还没有东西一说。朱熹不解地问:买‘东西’?这是什么意思?为何不买‘南北’?盛温和并没有直接解答,他笑着回敬说:真不明白?你这位大学问家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  相似文献   

17.
四年级下册第六课是新凤霞写的《万年牢》。学习这一课时,有个细心的学生问我:“老师,在第四自然段‘父亲甩的可漂亮了,好像聚宝盆上的光圈’一句中,‘甩的’的‘的’字应该是双人旁的‘得’字,我认为是书上出错了。”我认真地看了此段,当时发现学生的质疑不无道理,可是教科书会轻易出错吗?我及时表扬了他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并请他给老师留一天的思考时间。  相似文献   

18.
<正>我的爷爷是个老红军,九十岁那年,他知道要去见那些在长征中牺牲的老战友了,把我叫到身边,拿出一件羊皮袄说:"小军亚,我恐怕要走了,我有一个‘传家宝’要交给你,你要好好珍惜呀!"我看那件羊皮袄已经十分旧了,那上面的羊毛都掉得稀稀拉拉的,还有几个小洞,便问:"这称得上是‘传家宝’吗?"爷爷说:"当然,别以为‘传家宝’就是那些金银古董之类的俗物,这件羊皮袄不  相似文献   

19.
“快看,‘搞笑星’过来了!”你听了或许会问: “谁是‘搞笑星’?”告诉你吧,他就是班上“笑”名远扬的郑汉彬。他这个人啊,一副不倒翁形状的脸上长了一张爱说爱笑爱编歌的嘴。就说这嘴巴吧,一天不说几个笑话或编几首搞笑歌曲,就决不罢休。这天,我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他。我向他打了个  相似文献   

20.
大年初二,家里要来客人,爷爷一早就去菜场买新鲜羊肉了。“你们猜猜,今天羊肉多少钱一斤?”一回到家,爷爷就嚷嚷起来,还没等我们回答,他就激动地说,“八十元哪!过个年真是‘河水也要涨三分’!”我不明白这话的意思,就去问爸爸。爸爸说:“这是一句古话。因为咱们中国人最重视过‘春节’,每逢春节一定要回家和亲人团聚,所以在这期间有很多商家都会关门歇业。也有一小部分商家会照常营业,他们就会抬高商品的价格。民间就有了过年‘河水也要涨三分’的说法。”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