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罗晓东 《物理教师》2003,24(1):3-23
“光电效应”是教学中难以直接展现的物理现象之一 ,究其原因主要有 :①光电子会因受到锌板的反向电场作用而终止逸出 ,使锌板上的电荷难以达到量的要求 ;②静电实验受天气状况及仪器本身的绝缘性能影响较大 ;③锌板表面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碍电子的逸出 .针对这一实验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摸索总结出了一些方法 ,这里将本人的一些体会作一介绍 .1 .预带电荷法 :取一块经砂纸拭擦过的锌片、一个经过烘干处理过的验电器 (下同 ) ,把它们连接在一起并使它们带上负电 (如图 1所示 ) ,再用“医用杀菌紫外灯”照射锌片 ,验电器箔片的…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在讲光电效应时,介绍了光电效应的实验:  相似文献   

3.
4.
"光电效应"这一教学内容,二十多年来一直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虽然高中物理课本经过多次修订,但是关于"光电效应"的文字叙述没有什么变动,仍然用弧光灯照射锌板而使锌板带上正电荷,灵敏验电器张开一个角度来介绍"光电效应"的.由于课本描述的实验本身是难以演示的,加上"光电效应"的物理规律及其表述十分抽象,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5.
单艳辉 《中学理科》2007,(10):65-65
高中《物理》课本(必修)第三册,第41页图21—1的光电效应演示实验,学校实验室一般没有弧光灯,用普通的紫外线灯照射进行实验,不是很难成功就是效果很差.笔者做了一个很小的改进,使用普通的紫外线灯照射,可使演示实验能够成功地进行,且效果特别明显.[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我仔细阅读了本刊2005年第10期刊登的《改进光电效应的演示实验的几种方案》一文,读后经过思考有几点看法。今借本刊与该文作者李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7.
各种版本的高中物理教材在讲到光电效应时 ,首先介绍了这样一个实验 :如图 1所示 ,把一个擦得很亮的锌板连接在灵敏验电器上 ,用图 1弧光灯照射锌板 ,验电器的指针就张开一个角度 ,这表示锌板带了电 .进一步检查知道锌板带的是正电荷 .该实验按教材所述的方法做 ,一般不容易成功 .因为锌板逸出光电子而带少量正电后就在其周围空间形成电场 ,会将逸出的光电子拉回锌板 ,锌板的电势升高到相当小的值就使逸出和返回的光电子达到动态平衡 ,故较小的电势不足以使验电器指针张开 .为了将教材中所述的实验做成功 .我们可以利用平行板电容器的原理对…  相似文献   

8.
王海马 《物理教师》2004,25(7):1-33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在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的失败会时有发生,有的是效果不显著,有的是误差太大,有的甚至是没有结果.其实,这些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善于总结,及时吸取自己或他人的教训,演示效果就会越做越好.下面笔者把听课的实际案例归纳起来,作为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高中物理选修3-5波粒二象性的教学中,光电效应和光的量子说是关键的一节内容,而在这节中只有先让学生理解光电效应演示实验,才能引导学生进入量子理论学习。光电效应演示实验的设计尤为重要,作者介绍了各种光电效应演示实验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张春怡 《物理教师》2003,24(2):30-30
光电效应是光学中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 ,为了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我们实验室教师和学生中的电子爱好者一起设计 ,制作了一套光电效应实验仪 .经多年使用 ,性能稳定、直观可靠、可见度大 .现介绍如下 .1 结构及原理光电效应演示仪由三部分组成 :(a)紫外线灯 ;(b)逸出光电子的锌板和吸收光电子的铜丝网 ;(c)直流高压电源和微电流放大器 .结构如图 1所示 .图 1当紫外光透过铜丝网照射锌板时 ,锌板逸出光电子 ,这个光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被铜丝网吸收 ,从而回路中就有了光电流 ,经微电流放大器放大 ,示教电表的指针就发生偏转 .锌板逸出的光电…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光电效应演示实验的难点分析,光电效应演示实验不易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发生电子逸出动态平衡,理论研究与实验探索出3套实验方案,把原来很难做成功的光电效应演示实验成功改进为既能确保实验成功,又能随手取材简单易行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小实验.  相似文献   

12.
王平杰 《物理教学探讨》2004,22(1):48-49,53
变压器的教学中,往往理论上的分析较多,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现象的分析较少.鉴于此,笔者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增加几个动态定性演示实验,其教学效果明显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3.
14.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我们对一些演示效果差、操作麻烦、不易成功的演示实验进行了一些改进,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本文介绍几例。一、显示微小电流方法的改进在演示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右手定则、楞次定律等教学内容时,目前较普遍的方法是将切割磁感线的导线和用若干匝粗铜线绕成的螺线管接微电流放大器的输入端,所产生的感应电流经放大后通过输出端接演示电流表显示出电流的大小和方向。这种方法的缺点是:1.需要在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导体两端接微电流放大器,使装置复杂;2.需要电池作为放大器的电源,使学生对演示电流表…  相似文献   

15.
一、实验的特点物理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自然学科 ,教师为了突破难点千思万虑。但是有一点 ,如果实验能做成 ,难点就不攻自破 ,因为实验有个特点 :真实性。事实胜于雄辩。许多老师经常抱怨讲了许多遍的题目学生还做不出来。其实,作为教育者我们的确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学生从高一到高三 ,做过的练习不计其数 ,但为何成绩依旧不尽如人意呢 ?绝大多数学生的智商应该是正常的 ,旧题重做 ,或者旧题新做 ,但仍旧做错的原因我想主要有两个:一是学生上课虽能听懂 ,但实质上对所学知识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上 ;二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遗忘周期,学生虽然…  相似文献   

16.
1 演示“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 利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试验本)(以下简称“试验本”)第三册Ⅱ讲述的方法演示“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仪器较多,不便于配套.一般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学)没有灵敏温度计,厚壁容器与胶塞、气针的配套也较为困难, 第二,可见度较小,不便于观察.大多数学生只能看到胶塞被气体冲出的现象,温度计示数只能由教师或个别学生读出. 笔者改用“压缩引火仪”,并交演示为分组实验,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方法如下: (1)将压缩引火仪的活塞抽出,清除玻璃筒…  相似文献   

17.
蔡洌群 《物理教师》2000,21(1):19-20
1“导体的电阻跟温度有关”的演示实验 “导体的电阻跟温度有关系.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但也有少数导体,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在初三物理课本p.85中提出的结论,并安排有一演示实验,就是用钨丝跟电流表、开关、小灯泡串联后接入电源,再用酒精灯给钨丝加热,观察加热前后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从而说明这一结论.这一实验器材个体多,装置麻烦,而且只能说明结论的前半部分.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关系,我对课本中“导体的电阻跟温度有关”的演示实验作如下改进,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将小灯泡L和去掉玻璃…  相似文献   

18.
胡二称 《物理教师》2000,21(2):18-20
自感现象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但自感现象本身却比较抽象,为此现行中学物理教材通过演示实验来介绍自感现象.从教材的叙述过程可以看出,讲好自感现象的关键在于做好演示实验,现有的器材演示效果却十分差,所以做该实验对教师来说成了棘手的问题.实际上,只要我们正确领会该实验的原理,掌握其有关要领,用现有的一些器材是完全可以演示的,虽然效果不能完全尽人意,但还是很能说明问题的.本文就此作一些钱表性的讨论.1实验原理分析 自感现象即为通过线圈的电流发生变化时线圈自身产生感生电动势的现象,其中“电流变化”包括电流…  相似文献   

19.
高一新教材绪言课一开始,就安排了一组别开生面的趣味演示实验,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本学科的兴趣。但一般学校,尤其一些农村中学没有条件做出这组实验。我采用了下面一组简便易行的实验,同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二册第 5 0页图 4 12甲、乙的演示实验 ,是研究导体和绝缘体跟外部原因 (温度 )有关。教材通过在常温下不导电的玻璃 ,加热到红炽状态后变成导体的实验加以验证 ,同时 ,也揭示了自然界中量变到质变的矛盾转化规律 ,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论教育的生动内容。因此 ,此演示实验一定要成功 ,且实验现象要显著。但实际实验时效果不佳 ,且对电源的电压要求较高 ,具有危险性。如对此实验作适当改进 ,则其效果非常显著 ,其方法是 :①将灯泡换为发光二极管 (实验室或商店买的生日卡上均有 ) ,一是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