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充分培育教师课程能力并发挥教师作为学校课程建设主体的作用.通过对我国大陆20所师范院校的880名职前教师进行调查,发现其课程能力发展过程呈现三个特点:职前教师课程能力水平在不同院校和不同年级间存在差异,但不显著;教学实践可以助力职前教师课程能力提升,且空间较大;职前教师课程能力发展存在关键阶段和关键内容.在此基础上,为师范院校培养职前教师课程能力提出三条建议:回归课程价值,以"互惠""分层"强化课程能力培养;聚焦课程内涵,促进教育实习从"解释实践"走向"改造实践";借助教育情境,以"创生""教研"促进课程能力进阶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基础教育的重点在农村,基础教育的关键是课程改革,要搞好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必须关注培养农村师资的师范院校。师范院校的课程改革直接影响着农村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理念、师范院校如何面向农村基础教育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  相似文献   

3.
在师范教育转型的过程中,师范院校应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积极进行教师教育职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培养具有综合的学科知识和专业化教育水平的新型教师,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教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和主导力量,必须具有完善的"教什么"和"怎么教"的知识结构.高师教师教育要培养适应基础教育需要的新型师资,必须大力推进课程结构改革,构建由普通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理论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构成的课程结构,以促进基础教育改革走向深入并取得实质性成效.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一场深刻的变革,是新形势下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的重要契机.职前教师教育是教师教育体系的一个初始环节,必须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改进职前教师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6.
我国师范生入职教师教育中存在着诸如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性课程师资力量缺乏、教师教育特色不足等现实问题。高度重视改革的标准化、加强教师标准的约束力、强调"学校体验"的全过程性以及重视教育实践课程等是英国改革入职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经验。在借鉴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我国要从思想认识、加强师范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着重加强入职教师教育的实践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入职教师的教育改革,以进一步提升师范生的教育素养。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背景下职前教师教育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新课程对教师教育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愈发突出,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因此,必须提高基础教育的师资质量,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改的目标,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首先要确保职前教师教育的质量。我们要根据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目标与内容,重新调整职前教师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对师范生进行有关新课程的专题教育,把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作为教师职前培养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关于新形势下高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我国正进行着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的课程标准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对高师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教育师资培养与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因此,高师教育必须根据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对教师教育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改革教师教育的培养方式和方法,彻底扭转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适应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国际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培养必须面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教师培养必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注重职前职后教育的衔接,拓宽教师的学术视野,调整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的结构,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地方师范院校是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英语师资的重要力量,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的巨大挑战,地方师范院校英语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要立足"面向农村基层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定位,突出师范性和地方性特色,优化教学内容,重视隐性课程的开发应用,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构建"立体化"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加大实践教学改革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