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9 毫秒
1.
克鲁普斯卡娅教育思想给新中国的教育界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渗透到新中国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诸多方面,并一直延续至今.对克鲁普斯卡娅教育思想在新中国的影响进行综合研究,有益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建设,其中的得失也是实践中所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提出生活教育理论,并提倡普及教育、民主教育、注重儿童教育等思想。他的许多教育思想对中国现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世纪初的第八次  相似文献   

3.
鲁迅不仅是一个文学家、思想家,而且是一个对人民教育事业有卓越贡献的教育家.他投身于教育事业,正是为了中国各族人民的解放事业,把教育当作为整个政治斗争和新文化运动服务的重要武器。他在批判旧教育和创建新教育的实践中,付出了巨大的智慧和力量,对新教育理论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因此,学习和研究鲁迅先生的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经验,对我们今天进行教育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为著名学者和教育家,李大钊对中国教育现代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对中国教育现代化新的方向的确立以及对实现教育现代化途径的可贵探索,大大促进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研究李大钊的教育现代化思想,对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早日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都斌 《华章》2011,(33)
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在长期领导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内容丰富、系统、科学的干部教育思想体系,为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他的干部教育思想理论对我国当前的干部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于中国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创立了许多精辟的教育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他是中国现代史上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研究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蔡元培是中国介绍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先驱,对杜威来华讲学发挥了关键作用。他在积极介绍、宣传杜成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同时,提出应该通过试验以补正“极端之实利主义”的弊病,验证杜成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否适合中国教育实际,并主张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应该与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教育传统相融合,创立一种适合中国实际的新理论。蔡元培的这些思想,代表了上个世纪20年代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传播、发展的正确方向,引领了当时教育理论“中国化”的探索和创造,推进了中国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变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我国创造教育的开拓者.他在反对传统教育和洋化教育的斗争中,在根据中国国情创建新教育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系统的、独具特色的创造教育思想,为中国教育理论宝库做出了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9.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一生致力于中国的教育事业,提倡平民教育、教育机会均等等.他的教育平等思想,既有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积淀,又吸收了西方民主思想的精华,更来源于他怀抱教育救国的理想.其教育平等思想的内涵丰富,涵盖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教育对象上具有全民性.蔡元培的教育平等思想蕴含了现代教育思想的精髓,对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中的教育公平和教育普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成仿吾是我国无产阶级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新中国高等教育家。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主要特点是:(一)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与时俱进的多种教学形式。(三)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无产阶级的理论战士。理论联系实际是成老的工作特色。重温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对于促进当前的社会主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运用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揭示了教育与实现现代化的关系,确定了教育在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在国内外形势发生变化时,澄清了某些人的错误认识,旗帜鲜明地维护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正确方向;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审时度势,发展了毛泽东的教育改革思想。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构想,为我国教育改革勾勒了前景,同时也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原则,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新教育运动为中国教育史研究,尤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的兴起提供了一个契机。作为新教育运动健将的舒新城,最初积极参与新教育运动,后却毅然逸出,将学术研究的方向转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欲从教育史研究中寻求中国新教育发展的答案,分析其心路历程与治学经验可以管窥和阐释该时期新教育运动与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研究的兴起与发展之间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对我国教育工作的理论问题上,继承了毛泽东、邓小平的教育思想,同时又结合时代和形势的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有发展、有创新。他在教育的战略思想、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教育地位和作用、教师素质、教育环境和教育途径等方面,以及把是否重视教育作为衡量干部的标准、青年的培养教育等问题,都作了深刻的分析和全新的阐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江泽民同志的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安石的教育改革及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改革是王安石实施“新说” ,变革社会的重要举措。他改革学校教育和科举制度 ,设立武学、律学、医学等专科学校 ,重订教学内容 ;并相应提出自己的教育理论主张 ,重学校教育 ,重培养实用及全面发展的人才 ,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王安石这些改革的措施及理论对于当前我们深化教育改革 ,倡导创新教育 ,全面实施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仍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杰出的教育家,徐特立十分重视教育报刊对教育理论的宣传。他早年亲自办过一些教育报刊,后来一直积极支持各类教育报刊的举办,为教育报刊撰写文章,还曾专门撰文阐述教育报刊编辑思想,指出教育报刊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提出编辑教育报刊的基本原则等。徐特立举办教育报刊的思想与实践,对于当前教育报刊的举办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成人教育教学方械与方法体系的改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为新世纪插上了了腾飞的翅膀,知识经济正在影响着社会的各个领域。一个人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仅有学历教育是远远不够,必须依据社会的发展和自身的可能,不断接受新的教育,成人教育正是在这个坚实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在其趣味主义人生观的影响下,对教育问题的认识有着独特的见解,提出了趣味教育。梁启超是从对教育的观念、目的、内容、方法等几个方面的认识来阐述教育有什么趣味,如何使教育有趣味的。趣味教育思想使我们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有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它对教育尤其是教育理论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In the March 2002 issue of BJSE , Richard Rose argued that the agenda for research in special education should be determined by establishing 'effective partnerships' between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 He suggested that teachers are beginning to be more involved in research but that educational researchers needed to 'take a lead in involving classroom practitione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projects'. John Wilson, an author of many books on philosophy and education, and currently Senior Research Associate at the Oxford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Studies, agrees that, if educational research is to drive forward improvements in practice, it must engage 'the minds and understandings of practitioners'. This article takes the debate further, however. John Wilson proposes that research into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has also to engage with an exploration of the meaning of the phrase 'special needs' and a review of the values that underpin the use of this phrase by practitioners, policy makers and researchers. He concludes that this process will entail the development of new forms of enquiry, new ways of working, and new ways of thinking about research and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相似文献   

19.
Special education in England has over the past 25 years been subject to rapid development, not least in relation to the emergence of inclusive education. Alan Hodkinson of the Faculty of Education, Community and Leisure, John Moore's University, critically examines the development of inclusion in England and the barriers that can stall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important educational and societal initiative. He discusses the journey towards inclusion from educational segregation to integration and describes the current Government stance on this important subject. Alan Hodkinson suggests that many of the barriers to effective inclusion are in practice located within the loci of Government, local authorities as well as that of schools. He concludes that it is now time to develop a new vis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children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and disabilities that is supported by straightforward, co‐ordinated and well‐resourced policies. If educational policy is to achieve an inclusive consciousness, it must ensure that the views of children, their families and educational professionals are listened to, and that inclusion is by the choice of the pupils and their parents and not by compulsion.  相似文献   

20.
格特·凯尔克特曼(Geert Kelchtermans)是比利时鲁汶大学(University of Leuven, KU Leuven)心理与教育科学学部教授,同时担任鲁汶大学创新、教师与学校发展中心的主任(Centre for Innov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and School)。他还是卑尔根大学(挪威)、奥卢大学(芬兰)和林茨大学(奥地利)以及悉尼大学的客座教授。Kelchtermans教授的研究专注于个体教育专业人士(及其传记)与组织和制度背景之间的复杂互动以及定性研究方法。他的主要学术专长包括:政策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包括入职培训和在职培训)、学校发展与教育创新、学校微观政治、教学和教育领导的情感维度以及解释性研究方法(聚焦于叙事—传记研究方法)。他在众多国际知名教师教育类期刊上发表了大量围绕上述主题的经典论文和著作章节,在教师教育研究领域做出了大量原创性学术贡献。Kelchtermans教授主持过教师教育与教育创新领域的多项课题研究,如"职前教师专业发展:入职期间的时间与关系""教师入职培训:通过参与网络进行专业发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