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年来在作业的设计上,我依据《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中有关知识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辞海》上说,作业:“为完成生产学习等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在教学上,学生在课堂上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叫练习,课下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而进行的活动才叫作业。纵观教师平时布置的作业机械简单,题目多,设计的随意性大,学生成了作业傀儡,做着抄、写、背等重复劳动,在行为和思维方式上完全服从于老师的指挥,毫无个性和创造力,而时代呼唤创新性人才,教育改革指向创造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师为何“有心栽花”结果“花不放”,原因在于我们看重的往往是事情的结果,而忽略了事情的过程。过程与结果,熟轻熟重?兹举几例,一看便知。  相似文献   

3.
语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问题,并且摆到了相当突出的位置。到底什么是“综合性学习”?应当怎样认识?这里登几篇章和实例,希望引起大家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为着能够得上资格和你余杰说上几句话,我首先得忏悔。  相似文献   

5.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写作教学是整个语教学中最坚固的堡垒。要攻克这个堡垒,用传统的方法,硬拼硬打,恐怕只能事倍功半;而采取迂回战术,旁敲侧击,或许能出奇制胜。三年多来,我致力于作教学的改革,不敢说已经攻下了这个堡垒,但至少看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在这三年中,我的学生经过努力,相继有近六十人次在全国各报刊上发表了习作,收获可谓不小。  相似文献   

6.
小组讨论是课堂小组活动的一种。课堂上的小组活动,对于我们的美国同行来说,早在杜威时代,甚至可能更早就已经为大家所习以为常了。在我国,课堂中的小小组讨论也大约在上世纪的60年代就有了,只不过是今天突然变得“时髦”起来,随便在一堂课上动辄就看到老师要求前后桌的学生进行“讨论”。但是,“讨论”为了什么?“讨论”能使学生得到什么?教师想通过学生的讨论达到什么目的?这些问题并非每一个使用这种方法的教师都心知肚明。而恰恰这些问题十分关键,非常重要。讨论是一种学习过程,也是一种思辨的过程,通过讨论可以使参与的思想深化,也可以使思维清晰化、条理化。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学会探究问题,并且要使思想有条理,有逻辑,这当然应该是语课的目标之一。但是,怎样才能做到?课堂上给学生几分钟,十几分钟,哪怕几十分钟的时间“讨论”就能实现?恐怕没有这么简单。讨论是一个训练过程,是一个学习过程。绝不是形式,更不能成为点缀,或摆设。还必须指出的一点是,我们不能把小组活动等同于小组讨论。美国同行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7.
课程标准,标准乎?新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者按:从本期起,我们开设了“特别关注”这个新栏目。特别关注,顾名思义,就是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它关注的也许是热点问题,也许不是,但一定是与广大语文教师工作与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问题。特别关注,还要让大家看到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看到不同观点的交锋,引起大家的思考。作为第一个关注的话题,我们选择了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标准的颁布,是新世纪伊始我国中学语文教学界的一件大事。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它是语文教学的指导纲领,是语文教学的航标灯,它将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未来发展。关注是应该的,研究是需要的,而思考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8.
借助网络技术,利用多媒体手段,全面优化学生的听说读写习惯,既是当今语文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也是学习化社会的热切呼唤。  相似文献   

9.
雷静 《零陵学院学报》2004,2(3):185-186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是教育现代化的体现。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存在三大误区,语文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方法走出误区,以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11.
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的误区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聪慧 《现代语文》2005,(4):112-113
对于在教学中应不应该使用多媒体的问题已经不需要讨论了.多媒体技术一进入课堂,便以其集成性、控制性、多元化、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它具有突破时空、扩大容量的特点,并借助形、色、声、情的神奇配合,增加了教材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它可以使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使学生直接受到美感熏陶,以期取得最优化的教育效果.它不仅为教师提供直观、形象、高效率的教学手段,也同样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智力培养、素质提高提供了有效途径,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但它毕究只是一种工具,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一工具是每一个使用它的人必须思考的问题,它的价值到底何在?我们不得不冷静地思考这个高科技产物对语文教学的利弊.使用多媒体的误区主要有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2.
父亲的叹息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方面我作了一些尝试,收到了一定效果。下面介绍几种语文课堂激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文本拓展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广大语文教师越来越意识到:语文的内涵博大精深,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就教材教教材,那么学生所获必定狭隘。因此,语文教学的时空必须拓展,文本资源需要超越,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应该对此进行深度与广度的挖掘,不断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开启学生思维,丰厚学生文化底蕴,从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形成。那么,教学中怎样进行文本的有效拓展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4.
人们常说:语文的工夫在课外.一点不错,无论是阅读、分析、还是写作,都是一种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无不来自积累.因此,对教师来说,"拓展"已不单纯是一种教学方法,而应是一种教学内容,必须教.对学生来说更应是一种学习习惯,必须养成.我在语文教学中,常用以下七种拓展法.  相似文献   

15.
[案例(一)]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引入新课学习后,教师让学生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学具,在四人小组内共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之后.学生进行了毫无头绪的感知活动……交流开始了,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着:  相似文献   

16.
崔玉华 《山东教育》2004,(29):24-25
“哇噻,考对联啦!”失意的考生如此遗憾地叹息,得意的考生也如此忘情地欢呼——怛无沦是叹息还是欢呼.2004年的高考语文试题设计了对联的考查已是既成的事实,而且必将成为一种明确的导向,引导以后的高中师生对于对联加以探讨、研究和训练。  相似文献   

17.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问题,并且摆到了相当突出的位置。到底什么是“综合性学习”?应当怎样认识?这里摘登几篇文章和实例,希望引起大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探究,以培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问题的提出 :不得不上课堂网络教学到底该怎么搞 ?如何才能更好地上语文课堂网络教学这张“网” ?如何使语文课堂网络教学既不失“语文味儿” ,又能充分体现网络及网络教学的优势 ?我们几个网络班的教师急急忙忙地求“解”。我是这么想的 :返璞归真就像语文教学一样 ,网络教学一开始就因为网络本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被人们赋予了这样那样名目繁多的任务和目标。其实 ,这些任务和目标往往是人们理想状态下的勾画和设计 ,与网络本身的关联不大 ,或者说 ,我们有可能错将网络的一些个“细微末节”当成了“镇网之宝”。作为“初级”的“网络教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