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问题,而且还要鼓励学生“敢问”,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敢于发问,教学生“会问”。教师要充分保护和尊重学生闪现出来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提问的勇气和兴趣。导学生转换角色,自觉提出问题。找准质疑端口,便于学生提出好问题。  相似文献   

2.
课程改革倡导课堂上的问题应是贯穿教学的主线,要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课堂上只有让学生问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转变传统教育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逐渐完成从“不问”到“想问”,从“想问”到“敢问”,从“敢问”到“爱问”,从“爱问”到“会问”。那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相似文献   

3.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芽一、创设质疑的氛围,让学生敢问课堂上,教师必须放下架子,态度要和蔼,语气要亲切,要充分尊重学生,以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基础。二、培养质疑的兴趣,让学生愿问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问错了,教师不仅不应指责,而且还应肯定其大胆质疑的精神;如果问对了,问得好,要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对有价值的问题,应引导全班同学从文中找出答案;对有争议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质疑尤为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和谐气氛,使学生愿问敢问.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单元提示质疑、从题目上质疑、在课文“矛盾”外质疑、联系生活体验质疑、在比较中质疑,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题。语文教师不但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乐于质疑,更要充分利用各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教会学生掌握质疑方法,使学生从"敢问"、"好问"、"勤问"最终达到"善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靠自己的能力"学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善于启发,巧于疏导,创设质疑情境,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让学生主动探求,自主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1.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首先在教学中要信任学生,鼓励他们敢于质疑。对爱探索善争论的学生要给以及时表扬;对发问不大胆、提问不明确的学生,要给以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适当的点拨,适时的引导,增强他们问的勇气和信心。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怕千奇百怪,不要怕学生讲错,只要会思考就行。学生敢问以后,教师再耐心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使学生懂得只有经过深入思考,才能提出…  相似文献   

7.
钟滨 《江西教育》2002,(12):19-20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感“启引质疑,共同释疑”的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一、引导质疑首先,教师要启发诱导,培养学生“敢问”。要学生敢问,不是十分困难的。关键在于教师要爱护、支持他们的这种热情,哪怕在无意中,也不要给他们泼凉水。对肯于动脑,积极问答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对学生提的每一个问题,教师都应认真地、善意地对待。要知道学生的语文能力存在着差异,因而提问的水准也参差不齐。其次,教师要循循善诱,培养学生“善问”。“敢问”不难,“善问”却是不容易的,这与学生理解教材的深浅、知…  相似文献   

8.
秦连群 《时代教育》2010,(3):214-214
提问是师生之间进行沟通的主要渠道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提问包括教师对学生的发问以及学生自主的发问,后者更能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自觉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中学语文教学应该开发学生的自觉发问的素质,让学生不仅“敢问”,而且要“会问”。只有“敢问”和“会问”,学生的思维才能处于积极、健康的发展轨道上,为今后的语文学习经历打好基础。为激发学生“敢问和会问”的素质,本文总结出几种具体路径,包括建构学生自由发问的时间和场域、鼓励和支持学生之间的互动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的具体目标在于使学生“自能阅读,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圣陶语)它的终极目标在于使学生学会学习语文,不断提高语文能力和精神境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中学语文课堂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们教师要变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发现”为培养学生的“发现”的能力。下面就谈谈自己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意识的做法。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过程是:有问——敢问——善问的过程。要让学生“有问”,就要给足时间,让他们去发现问题,还要合理安排质疑时间(课前、课中、课后)。学生的“有问”,开始只在文章的字、词表面上,所提的问题,要么是鸡毛蒜皮的,要么脱离文章不着边际,甚至是“傻问题”。教师要特别鼓励学生“敢  相似文献   

10.
于涛 《学周刊C版》2019,(20):72-72
学贵有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引导学生质疑善问,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需要,也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指导学生高质量发问,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从而引导学生质疑发问。  相似文献   

11.
引疑七法     
目前有些教师放手让学生发问、学生答问,看起来“问题”满天飞,热热闹闹,实际上流于形式。不是“问题”肤浅没有质量,就是该发问的地方不发问,不该问的地方纠缠不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将发问答问的过程分解成引疑(引导学生质疑,即“发现问题”)——述疑(引导学  相似文献   

12.
所谓重质疑.即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质疑问难.自主学习。疑问是思维的契机。创新质疑则是创新的先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从学生质疑问难开始.教师要鼓励学生“敢问”,引导学生“会问”.培养学生“善问”。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做学习的主人,是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一项措施。如何使课堂教学过程从传统的教师“挑疑──释疑”,向由学生自己“质疑──释疑”转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是当前小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循循善诱,让学生敢问敢问是提高质疑能力的前提。教师首先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诱导学生积极思考,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让学生敢想敢问。教师教态要和悦,使学生有亲切感,尽量不用“指令式”、“问答式”语言,更不能使用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有损学生人格的语气,…  相似文献   

14.
质疑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质疑,给学生提问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氛围,逐步培养学生敢问、好问、会问、善问的良好习惯。一、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敢问俗话说得好“: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学”起源于问“”,  相似文献   

15.
张鸿 《云南教育》2004,(11):23-24
课堂教学离不开“问”,这个“问”在课堂上表现为老师向学生提问和学生自己主动的发问、质疑。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只设计课堂提问,而忽视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发现真知。为实施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教师除了精心设计提问,还必须设计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种自主建构的过程。是认知矛盾运动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培养问题意识,引导自主质疑,是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关键。教师要鼓励学生“敢问”、“多问”、“会问”.让他们不断产生认知冲突,养成质疑的习惯。学会质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敢想、敢问、善问,发挥创造的潜能。  相似文献   

18.
善于发问、质疑是学生探索知识,学习知识的动力,保持一颗质疑的心是学生保持积极学习心态的保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以提问教学为主,却忽视了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即主动提问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学生"敢问""善问"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也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教师设疑要坚持全面性、目的性、适时性和层次性原则;对待学生的质疑,要激励,要发扬民主,讲究方法;引导学生在敢问、乐问、多问、善问中逐步培养质疑的习惯。  相似文献   

20.
学问、学问 ,顾名思义 ,就是既要学又要问 ,光学不问 ,构不成完整的“学问”。问是学的手段 ,学是问的目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发“问” ,是进一步开发学生智力 ,促使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和方法。一是鼓励学生“敢问”。现实中 ,有的学生怕出丑 ,不好意思问 ;有的学生胆小 ,不敢大胆问 ;有的学生迷信书本、迷信老师 ,在学习中不善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和对问题发表新看法、新见解。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敢于问 ,敢于大胆思考 ,敢想敢说敢问 ,敢提出异议 ,努力为学生发问创造宽松的条件。二要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