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谈起煽情报道,总让部分人忌讳,有如临大敌之感,觉得它违背新闻规律。但明眼人看出,如今的煽情报道已从期刊转向都市报类。又从都市报类走近主流媒体,而且愈演愈烈。只不过后者是积极、健康的煽情报道。  相似文献   

2.
方秀 《新闻世界》2008,(9):134-135
《一年级学生被“俘虏”游戏室里寻刺激》《周杰欲“抛弃”琼瑶另起炉灶闯香港》《夫妻联手告“二奶”》《一场球赛就是一场性爱》……看到这样耸人听闻的新闻标题,总让人们想起19世纪30年代源于美国报纸的新闻煽情时代。事实上,随着我国传媒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新闻的煽情之风确有愈演愈烈之势。学术界对此多有微词,而一些媒体却依然故我地大肆煽情。如何看待新闻的煽情之风,对于今后强化媒体社会作用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闻煽情一直是业界和学术界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争论长期存在。但是在各新闻媒体的实际操作中,煽情的手法却常常被借鉴、运用。其中不乏具有代表性、为读者观众津津乐道的典型报道、好新闻,尤其是社会新闻报道,往往蕴含着浓郁的人情昧。当然,这种新闻煽情报道模式与学界传统的客观新闻报道思想大相悖逆,但是却为社会大众包括一些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广泛接受,渐成风格,各领风骚。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8,(9):41-47
微信公众号已成为自媒体人参与信息传播活动和公众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其应当具有同新闻媒体同等的公共属性。在微信公众号的新闻传播中出现了明显的煽情主义问题,其通过文章标题煽情,在虚构细节时煽情,还利用图片和视频煽情。微信公众号中的煽情主义对新闻公共善有一定程度的消解:其阻碍了对新闻真相的探寻,消解了公共价值规范,使公众对新闻事件难以达成理性共识。  相似文献   

5.
南京出版的一家报纸上,最近刊登的一则性药广告做得沸沸扬扬,不仅占去半个版面,而且措辞说事竭尽挑逗和煽情。笔者并非一概反对报纸做性药广告,而是希望在做性药广告时,要尽量讲究文明用语,不该滥用挑逗性的言辞来竭力煽情,尤其是不该随便拿女人说事。凡事都有个度,过了“度”的“挑逗”和“煽情”,就往往与“低俗”乃至“淫秽”距之不远了!□措辞说事别过“度”@左雪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的记者在报道社会新闻时为吸引读者的眼球,热衷于负面新闻及煽情新闻的写作.在社会新闻的报道中,过分突出当事人的金钱及社会地位,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调事件的戏剧性悬念和煽情、刺激的方面,模糊了新闻传播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嘉懿 《视听》2016,(11):126-127
以2016年7月初发生的南方洪灾事件为例,探讨突发自然灾难新闻报道中的煽情传播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网络舆论危机。新媒介环境下,新闻报道中的煽情传播现象,从短暂满足受众情感需求而言,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由于偏离了媒体应该持有的中立态度,会逐渐降低了信息透明度,削弱受众信任程度,引发次生舆论危机。  相似文献   

8.
西方新闻传播研究者借用“煽情”这样一个名词来批判电视新闻以视觉文本刺激感官来强化传播效果,也有研究者指出现代电视叙事对视听感官刺激的高度依赖导致了信息内容浅薄化、降低受众对媒介判断力、信任度等传播效果局限问题.在突发自然灾难报道中规避煽情化主要有以下对策:  相似文献   

9.
新闻庸俗化是指在新闻报道中大量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花边新闻、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等作为新闻报道的重点。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新闻的故事性、情节性、趣味性、吸引力,进而衍变为一种片面追求煽情、刺激、悬念、血腥和性,并美其名目“人情味”的新闻报道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一、电视娱乐节目媚俗化的特征 1.过于使用煽情手法。 以煽情和眼泪来赢得观众.已成为时下众多娱乐节目克敌制胜的法宝了。电视娱乐节目中经常会突出这样的场景,如某某歌星的家庭背景是如何如何的艰辛,为了其成功,家人是多么的艰难。而且时常把该歌星家人代表请到现场,饱含泪水地现场讲述家庭背景以及该歌星背后的辛酸。  相似文献   

11.
张鸿雁  杜威 《声屏世界》2010,(12):22-22
“新闻娱乐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将新闻和娱乐结合起来,竭力从严肃的政治、伦理问题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强调新闻报道故事性、情节性、煽情性、刺激性的娱乐效果。在此类报道中,媒体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社会规范强制功能”的积极作用,而由于其媒介内容的煽情化、浅薄化、低俗化倾向,使得媒体功能出现异化。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传播媒介繁荣发展的背后,一种与传统新闻价值不相符甚至是相背离的,但能满足受众部分需求的“煽情新闻”正日益泛滥。新闻价值是指新闻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社会对之的需求,即新闻对社会的有用性。新闻价值的要素是重要性、时新性、趣味性、接近性和显要性。这是评价新闻价值高低的五条标准。而对于“煽情  相似文献   

13.
谢金华 《新闻传播》2014,(2):198-199
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化,一些媒体为追逐受众,想尽办法制造轰动、博得眼球,然而这样一味只顾渲染煽情和猎奇的做法,势必会出现传播弊端,会使新闻媒体日渐陷入庸俗新闻的怪圈。最近,一起发生在重庆的女童摔婴案件,本没有多大传播意义,竟然引来全国各类媒体的转载、报道,这恰恰是近年来愈演愈烈的新闻渲染煽情和猎奇化的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14.
王红巧 《大观周刊》2012,(5):170-170
怎样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我认为,语文教学应学会“煽情”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最近网上热议的五道杠少年事件为切入口,聚焦传播过程中的煽情倾向。研究采取线上观察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话语分析。研究发现,事件本身成为社会焦虑情绪宣泄的出口;在事件的传播与接受中,有相当部分的网络发言者或受访者都将自己定位成体制的边缘群体或社会的弱势群体,即使他们本身在现实社会中并不属于公认的弱势群体阶层,但仍表现出相当普遍的社会不安全感。社会群体的焦虑与不安全感没有多向的通畅的渠道进入主流媒体,网络偶发事件便成为社会情绪的出口之一;而媒介环境的混杂与出位更为此种传播的煽情倾向提供土壤。五道杠少年事件的煽情传播过程正好给我们透视当下中国传播现状和社会心态提供了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6.
帮农民进城     
中国很大,对农民流向城市这件事的好或坏,总能找到各种意义完全对立的例子来证明,而且,那些例子可以很煽情。  相似文献   

17.
庄曦 《新闻三昧》2004,(6):26-27
在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地方都市报开始崛起。它比较符合城市人群中流行的大众化心理,家长里短以及煽情的偏好。  相似文献   

18.
一个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建筑工地打工者,靠着短信煽情.竟会轻而易举地骗得他人钱款7.5万元,受骗者竟是一位具有硕士学历的大学教师。  相似文献   

19.
蔚涛 《记者摇篮》2009,(4):41-41
平民化理念和受众取向给新闻报道带来的变化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新闻报道的泛化和软化,二是新闻报道在追求刺激性和煽情性上有抬头之势。  相似文献   

20.
殷晓蓓 《大观周刊》2012,(11):203-203
语文课上怎样才能让学生绽放出智慧的光彩,迸发出生命的火花,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我认为,语文教学应学会“煽情”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