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德课程要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要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要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神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情,在观察、体验、探究、思考的过程中,梳理和升华他们的生活经验,并获得新的生活感受和认识,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社会。只有以学生为本,  相似文献   

2.
日前,笔者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公开课比赛,决赛即将来临,读黄厚江《我的本色课堂观》,回头反思,蓦然发现这堂“精彩”课,充其量恐怕只能是热闹的表演罢了,静思教学的效果,不禁冷汗涔涔。为何如此呢,反复揣思,还是自己没有真正地俯下身去,以生为本,只是满足于自己的所谓才华展示,得意于自己的教学“机智”,课堂太过于机巧了,赢得了表面的精彩,忘记了课堂的真正作用。一、关于“谁是主角”学习这场大戏能否演好,主要看学生的表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生活化是当下思想品德课教研的热点话题。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更应引起人们的关注。2011年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上作了修改与调整,进一步凸显了"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生活化教学还存在目标虚化、选材庸化、过程简化及评价淡化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生活化教学的价值与功能,有违新课改所倡导的"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但无论如何,生活化教学模式毕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理想的大门。怎样让我们的教育最终走进去,而且走得更深、更远、更快乐,是我们在生活化教学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因此,探索累积的经验,反思走过的道路,总结实践的得失,重视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深入发展,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7,(21):23-24
教师的"教"要着眼于学生的"学",教的方式要根据学生学的内容确定,以学生的已有的认知基础决定教学的深度,以学生的经验水平探索教学规律,这就要求我们要提供充分的探究时间,保障以学定教;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促进以学定教;注重开放的学习空间,深化以学定教。  相似文献   

5.
由于主管教研工作的关系,我有机会在六年前开始了解生本教育。当时新会实验学校雷泽怀校长他们加入生本教育实验,实验进入第二年,雷校长跟我说,生本班的学生已经能认识差不多2000汉字,能自己独立阅读书报,能写几百字的文章,当时我就觉得很神奇,那可是5、6年级课  相似文献   

6.
郭晓红 《教育》2011,(1):52-53
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Approach)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by doing)的语言教学模式,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概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以任务为中心,在运用语言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来学习、体会、掌握语言。  相似文献   

7.
活跃的课堂气氛是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人文意识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只有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出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气氛,才能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参与合作等学习方式的改变。笔者就教师如何活跃课堂气氛作出了细致分析。  相似文献   

8.
钱瑾 《学子》2013,(6):65
一、在师生的平等对话中生成课堂课堂中教师是活生生的人,学生更是活生生的、性格迥异的个体。课堂学习不可能在教师预设的环节中按部就班地展开,应在"活生生的人"的活动中形成,应在学生积极地思维、自主地探究中,在学生惊喜地发现中,在情感的共鸣中,在独特的感悟中热闹有序,活泼而又有所得中生成。在教学"望月"这一课,理解第2小节时,我让学生初读后设计了这个问题:"读了第2小节,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有的学生  相似文献   

9.
我校启动的师生"书信交流"活动,取得了改善师生关系的最佳教育效果。 上学期末,学校别出心裁,布置了一项特殊寒假作业:给自己的每位老师写一封信。学期伊始,我收到了厚厚的三叠。品读着一行行或工整或流畅的文字,聆听学生的心声,触摸他们的心跳,我只有用我零星的思考来表达我的感动。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学生是语文课堂的主体,我们的教学应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追求以生为本的课堂就是追求有效且高效的语文教学。下面,我想就“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这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我校启动的师生"书信交流"活动,取得了改善师生关系的最佳教育效果. 上学期末,学校别出心裁,布置了一项特殊寒假作业:给自己的每位老师写一封信.学期伊始,我收到了厚厚的三叠.品读着一行行或工整或流畅的文字,聆听学生的心声,触摸他们的心跳,我只有用我零星的思考来表达我的感动.  相似文献   

12.
"以生为本"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是"以学生的学为本";第二层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中"以学生的学为本"是基础和前提;"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归宿和目的.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谁获取知识谁就是课堂的主体。“以生为本”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应将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阵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自觉地进入丰富多彩的学习天地,体验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成功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把握教材新特点,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等方面进行实践,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  相似文献   

14.
来参加"国培计划"的第一天,我有幸聆听了数学名师任景业的讲座《读懂学生的建议》,这不仅让我想起暑期在北京师范大学培训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处处长付宜红的讲座《新时期教师发展新视角》。两位专家都谈到了"学生"这一话题,其中,付老师主要从理念上教给我们要树立专业负责的学生观,而这次任老师从实践层面介绍了读懂学生的有效方法,可以说他们的真知灼见就像一顿饕餮盛宴,不断冲击着我的大脑、视觉、味觉,引发了我对"以生为  相似文献   

15.
思想品德生活化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要求教师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加深知识理解的需要,更是让学生学会生活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从偏重于认知目标向注重"生活化"的多维目标转变;挖掘生活化的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开展生活化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生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达到知与行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6.
思想品德生活化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要求教师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加深知识理解的需要,更是让学生学会生活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从偏重于认知目标向注重“生活化”的多维目标转变;挖掘生活化的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开展生活化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生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达到知与行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7.
<正>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多元结构的教学因素中,学生是教学因素的主要成分。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地位。高中语文教学可以通过学生的生活常规来实现,而不应受到高考这样的指挥棒来牵制。所以,高中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常识,从而实现语文学科理论教学到生活常识的回归。一、回归学生本体,关注人文情怀在语文学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我国小学语文新课程追求焕发活力的课堂,想要让小学语文的课堂能够归回于我们实际的生活当中,最后让小学语文的课堂能够成为老师和学生生命的绿洲,那么如何树立以生为本这一教育理念是目前小学语文课堂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打开学生的智慧作为教学的目标,同时要尊重学生的本性,凸显出学生的个性,进而使小学语文课堂焕发出活力。  相似文献   

19.
品德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把生活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思想品德课的课堂。让思想品德教学贴近生活,回归生活,让思想品德课课堂生活化,让学生在真实、生动、思考、平凡、体验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通过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的体验和感情,启迪学生的思维,使之成为思想品德教学永恒的追求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罗天明 《考试周刊》2014,(4):117-117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激流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向生活回归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将生活化教学应用于思想品德课堂是大势所趋。要真正落实新课改的生活化教学理念,让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使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就必须树立起生活的外延与学习的外延相等,课程是学生生活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是这个世界的主人的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