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声乐教学首先要因材施教,要做到对不同的学生,都要有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这除了应对“美好的声音”有清楚的认识之外,还要能准确地对自己所发出的声音有客观的自我辨听,这就是我们要谈的声乐教学中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音乐听觉的培养与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声音     
历史的沉淀让我们习惯了“听话”。习惯了“听话”的我们往往发不出自己起初的“声音”,有时即便发出一点,也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时代的发展让我们明白了沟通、对话的重要,不但要求我们自己,尤其是我们的学生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起初的“声音”。有这样一个例子,说的是学习《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关注他们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工作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在两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素质教育要全面评价学生的认识、能力、态度和情感,使学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而激励性评价在英语课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激励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自信心无论对学生的学习还是一生的发展都非常重要。作为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信心。一次英语科代表选举,我发给每位同学一张推荐表,让他们把推荐的人名写在推荐表上。看完后,我发现少了一张。我环视全班,看见林嘉威同学已将推荐表折成一个小方块了。我轻轻地对他说:“能把你推荐的人名单给李老师看看吗?”他怯怯的把它递给了我。当我打开它时我才看到他推荐的人正是他自己。“对不起,老师,我不应该选我自己。”原本声音就低的他,此时声音更低了。我微笑着对他说:“能不能大点声说一说,你为什么不应该选你自己呢?”他的声音稍有提高:“老师,我非常喜欢英语,我更想当英语科代表。可我不善于口语表达,所以我……我不应该选自己。”我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示意他坐下。我对全班同学说:“我们班共有50名同学,就有2...  相似文献   

4.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十册《声音的传播》一课中,“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文中仅列举了两例:上课铃响,在学校各个地方的同学都能听到铃声;上课时,全班同学都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以此来说明“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 仅靠此说明,学生虽能明理,但不能直观地反映出“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的现象。这次我在教学视导中,发现一位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精心自制教具设计了下面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每种声音都有其特色,并且需要严格的陶冶和训练。在声乐演唱与教学中,女中音声腔特色及训练占有重要地位。什么是正确的歌唱方法,如何才能发展女中音自己独特的美妙声音“色彩”并保持声音的珠圆玉润,须从呼吸、发声、共鸣、歌唱等基础训练几方面加以努力。  相似文献   

6.
一、培养听说能力要与发展思维相结合听说训练专课从发展语言来说,就是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低年级儿童“听”、“说”普通话的能力。儿童无论是听别人的言语或是说出自己的言语,既是一种语言活动,又是一种思维活动。儿童语言信息接受的快慢,表达的好坏,都依赖于他的思维水平的高低。在听说训练中,把培养听说能力与发展思维结合起来,是提高听说训练教学质量的首要问题。训练听的能力主要是练耳,要求儿童能听得清楚,听得完整,并能把握别人说话或故事的主要内容。听的过程,是儿童把感受到的语言声音转化为自己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过程。所以,要提高听的能力,训练的  相似文献   

7.
在构建和谐科组的过程中,我们不要一味的去追求“应合的”“赞美的”“同意的”声音,而应该多听听“不和谐”的声音。要主动要求自己学会多听“不同意见”,学会给别人提出“反对意见”,并从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歌唱对于共鸣音响的要求比平时讲话更多。共鸣音响恰当,不但能增大音量,发展音高,而且能使歌声动听、悦耳,从而达到发展音域,扩大音量,丰富声音色彩变化的目的。歌唱的声音必须有一定的高度和一定的强度。“某人唱得真高”,“某某的声音真响”,这是最简单的评语,也是歌唱最起码的要求,“高”与“响”跟共鸣有着密切的关系。1.音高中的共鸣人声的每个声部,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自然音域。准确地确定个人属于哪个声部非常重要。每个声部有每个声部的音域,每个人有各自的最低音和最高音,跨自己的音域范  相似文献   

9.
一位“90后”在自己的博客上写道:“不要忽视我的存在,因为时间比光更快。不久就是我的时代,世界属于我来主宰。”也许我们才刚刚上路,但是所有的一切都开始了。这是我们的时代.我们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是我们的地盘,我们要插上自己的旗帜!  相似文献   

10.
冷冬     
1 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一天,爸爸问我:“彬子,你自己在家敢待吗?”“敢。”我说。我知道爸爸要说什么。“你能照顾好自己?”爸爸又问。“能。”我回答。我扭过睑去,看着挂在墙上的妈妈的照片——妈妈离开我们才一年多啊! “那……爸爸就到甸子上去割芦苇啦。”爸爸的声音低了下来。“去吧——我自己敢在家,也能照顾好自己。”我依然看着妈妈的照片。“那……我就去了。”爸爸的声音有些打颤。“……”我没吱声。我长这么大,还从没听过村子里有哪个人在冬天里到甸子上去割芦苇。可爸爸去了。  相似文献   

11.
曾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心理学家阿德勒带三个孩子初次去动物园,当他们站在狮笼面前时,一个孩子躲在他母亲的背后,全身发抖地说:“我要回家。”第二个孩子站在原地,脸色苍白地用颤抖的声音说道:“我一点都不怕。”第三个孩子目不转睛地盯着狮子,并问他的妈妈:“我能不能向它吐口水!”事实上,这三个孩子都感觉到自己所处的劣势,但他们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掩饰了“自卑感”。生活中,每个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每个人都希望改进自己所处的地位,没有人能够长期忍受自卑感,它一定会使人采取某种行为来消除自己的这…  相似文献   

12.
训练童声合唱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手段也是各不相同的,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其最终目的都是一致的,努力提高合唱队员演唱的技能技巧,使合唱队的声音变得和谐统一,优美动人。我在教学实践中,也尝试摸索了几种方法,运用起来也颇有收效。一、“假声”示范法声音示范在音乐教学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俗话说:“讲十遍不如唱一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合唱教学中,我们常常要求学生的声音要“轻、柔”,要“真假声结合”,要有“头声共鸣”,那么“真假声相结合的头声共鸣”的声音,究竟是什么样的声音呢?光讲理论是无济于事的,还需要实践,这就要求教师要做示范。由于教师的声音  相似文献   

13.
现在,有很多孩子都是在一片表扬声中长大的。在他们的耳边,“赏识”的声音常常掩盖了“批评”的声音,即使生活中偶有过失也会在父母或老师“宽容”的眼光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变得无足轻重,不足挂齿了。于是,慢慢地,孩子有可能会对自己的行为变得不负责任。  相似文献   

14.
过去,人们一直以为,植物是无声无息没有语言的。但植物学家们在实验中却发现,植物也有它们自己的“语言”。植物学家们制造了一种高灵敏度的传声器,这种传声器能收听到植物的根所发出的声音振动,把音频高低、声音大小如实地记录下来。他们发现,当植物缺水或者缺少养分的时候,它的根部就会自动发出一种微弱的声音来,表示要喝水,要补充营养啦!人们掌握了这些“语言”以后,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习以为常”是破坏美好生活的罪魁祸首。人一旦陷入到习以为常的状态,就会失去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体验能力。然而,我们生活中有太多的习以为常:对于在黑暗中随手打开电灯就能见到光明习以为常;对于在图书馆随时都能借到自己想读的图书习以为常;对于在地球任何一个角落都能用手机听到亲人的声音习以为常;对于从小到大父母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习以为常。这些“习以为常”让我们失去了生命中本该拥有的快乐和幸福。  相似文献   

16.
发育正常的孩子长到一岁半、两岁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种想摆脱成人依赖自己作主的倾向,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来”、“自己会’、“自己搞”。这是由于动作和语言的发展,使孩子逐渐感到“自己能”,想到什么地方自己就走去了,想要什么东西自己就去拿了,还能想方设法取得站在地上拿不到的东西。他需要运用自己身体,特别是手脚的活动来试验自己的力量,体验“自己能”的愉快。另一方面,也会出现遇到什么事都用“不”来反应。这是由于当孩子还不能独立走动、不能用语言表达意愿时,他不得不服从成人  相似文献   

17.
陈文 《教育情报参考》2004,(7):15-15,23
教师叙事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话叙说和记叙亲历的教育故事。引用教育叙事研究者的话来说,叙事引入教育研究是为了“使教师的声音能被人们清楚大声地听到。”教师讲教育故事不是旁观者的解说,而要把“自己放进去”,描述自己教育生活中实际的遭遇、困境,尝试解决的过程及自己的感悟,将焦点放在特定教育情境的经历、体验,不断叩问、探询其对个体成长、发展的意义。教师叙事研究要特别注意个人专业生活中“关键事件”的叙述与反思。这类关键事件包括日常专业生活中所遇到的危机情  相似文献   

18.
屠格涅夫曾说:“在文学天才身上,其实,在任何天才的身上,重要的东西却是我想称之为自己的声音的东西。是的,自己的声音是重要的,生动的,自己特有的声调,其他任何人喉咙里都发不出的声调是重要的。”当代蜚声文坛的学者和散文家林非在散文创作的艺术实践中,可以说就是以此为目的,殚精竭虑,在感悟中痴心地弹拨着“自己的声音”。他对生活中人们很少发现和感受到的潜流独具慧眼,对自然、社会、民族和历史有着独到的理解。他的散文以深刻的思维入,以质朴  相似文献   

19.
童诗的嘴巴     
诗猫 《红蜻蜓》2023,(15):30-33
<正>亲爱的孩子们,你张大嘴巴时发出的声音,也有可能就是诗,只是我们要将这些声音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嘴巴”,即使是一块石头、一滴水、一根羽毛都可以“说话”。也许孩子们会问,童诗有“嘴巴”吗?那么,让我们看看下面这首童诗吧:  相似文献   

20.
宝宝听力的发展●出生后3天,宝宝就能在女性的声音中分辨出母亲的声音。●出生后1个月,他就能区分“ba”和“pa”。●出生后2个月,他就能区分不同的声音。比如宝宝可以听出哪个声音是爸爸的,而哪个声音是奶奶的。小贴士:在这段时间内,宝宝学习的主要是辨音,他对于汉语音节中的韵母十分敏感。但是到了2个月后期,他就可能对辅音更为感兴趣。爸爸妈妈在这一时期和他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把语速放慢。●3个月大时,宝宝能辨别出一个人说话时使用的不同的语调,而且他会对此有不同的反应:对于兴高采烈的声音,会手舞足蹈;对于生气的声音,会表现出厌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