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路与指路"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交际用语。你想知道"问路"与"指路"的常见句式吗?[第一关]问路向别人问路之前,应先说"Excuseme!"这样既可以引起对方的注意,又显得比较有礼貌。问路时说话的速度要慢一些,要说得清楚明了,以便让对方听懂你的意思。若你未听清楚,请求别人重复刚才说的话,不用"What?"来提出反问,应用升调"Pardon?"(请再说一遍。)或"Ibegyourpardon?"  相似文献   

2.
乔文华 《江苏高教》2003,(4):130-130
第一 ,所选英语教材内容的典型性与广泛性。这里的典型性是指材料的选用要在某个方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代表性。比如 ,选编一个关于问路的语篇 ,它就应该包括从问路人打招呼开始 ,对方如何告诉到达目的地 ,一直到向指路人道谢等全过程。而且 ,它所体现的是最常见的问路情景和用语。所谓广泛性 ,是指教材选择的多样性 ,它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在选足标准型材料的基础上应适当考虑选配一些非正规的成份。以上述问路为例 ,可在不同的问路方式上拓宽选材范围 ,以增强该话题表达的多样性。二是从整体上把握好选材内容 ,注意教材的完整性。这就要求…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遇到向别人问路或给别人指路的情况,那么你知道怎样用英语向别人指路或问路以及问路和指路要注意那些问题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第一关]问路向别人问路之前,应先说相当于“劳驾”或“请问”的“E xcuse m e.”。这样,既可以引起对方的注意,又显得比较有礼貌。问路时,说话的速度要慢一些,要说得清楚、明了,以便让对方听懂你的意思。如果你没有听清楚别人的话,请求人家再说一遍时,通常不用“W hat?”提出反问,而要用升调的“Pardon?”或“I beg your pardon?”,意为“请再说一遍?”。问路的常见句式有:1.E …  相似文献   

4.
【原作亮相】从"问路"谈起(二类文)齐宁曾记得不知是哪一位名人说过:"常常问路的人,始终不会迷失方向。"问路,在生活中是一件常事。同样,在人生的路上,"问路"也是一件常事,而且是一件不可缺少的常事。生活的路,充满曲折迂回,但就说在我的日常生活、学习中,问路就是常见的,因为"问路,人才不会迷失方向。"记得刚上初中时,连去学校的路我也不知该怎么走,无奈下只好去  相似文献   

5.
英语中become,get,go,be,grow,turn这几个词用作连系动词时,都可以表示"转变,变成"的意思,但它们的具体用法却有所不同. 1.be表示"变成、成为"的意思时,常用于将来时、祈使句或不定式中.如:  相似文献   

6.
在学习目语语法和句型时,随着动词推量形的学习,就会出现"と思ぅ"的句型,这个句型表示"我想……"的意思,即英语中"Ithink"的意思.接着又会学到"考ぇる"这个动词,也表示"think"的意思.这两个词在使用中的区别对于初学者来讲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就"思ぅ"、"考ぇる"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7.
初一新生学习英语入门时存在明显的"瓶颈"现象.解决的办法一是先系统教会音标和拼读规则.二是运用谐音、想象和联想等方法解决汉语意思记忆的问题,就可以克服单词记忆的困难,从而减弱"瓶颈"现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问路"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问路"调查发现,在上海,外部交际语言中普通话占主导,内部交际语言中上海话占主导.年龄因素是制约上海市民语言选用和语码转换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近日,推门听课,学习了一年轻同事上的<父母的心>(苏教版八年级上册)一课.课上,在合作探究环节,一学生对文中"我的东家是函馆的财主"中"函馆"一词产生了疑问.小组讨论未果,学生把问题提交给了教师.教师也先愣了一下,对学生"可能是报馆、邮局"的初步结论不置可否,"可能是这个意思吧,我们课后再进一步了解".教师说.显然,教师对"函馆"这个词的意思也不甚了解,并且备课时忽略了.  相似文献   

10.
在一次"校长管理与发展"研讨会上,主讲人在谈到校长的工作态度和方法时,提到了其中的"五镜",即:"望远镜"、"平光镜"、"后视镜"、"放大镜"和"哈哈镜".意思是:校长具备了这"五镜",就会给教育和学校的管理工作以及个人的生活增添益处.  相似文献   

11.
"咬文嚼字"是指导学生学习文章时,对一些关键词语反复咀嚼、推敲、体味.通过对这些词语的理解,达到把握课文主旨的目的."旁征博引"指在理解课文字面意思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联系生活实际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学习一篇课文,这两种方法都很重要,既要"咬文嚼字"准确地把握字意、词意、文意,还要善于"旁征博引"不断地积累、充实、提高自己.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这里所说的"依着"就是"顺从"的意思.老爸年届六旬,在一所大学教书.去年春节我回家时,特意带了几盘我特别爱听的流行音乐、摇滚乐、踢踏舞的录音磁带,希望那些节拍鲜明刺激、感情热烈奔放的音乐能给全家人平添一些节日的欢乐.  相似文献   

13.
"得"的读音     
"得"字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经常出现,它共有三种读音,即dé de děi。1.当"得"表示得到、得意、许可等意思时,读dé。如①那个武士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宝剑。②有一回,小灵通得了个无价之宝--时空穿梭机。  相似文献   

14.
<正>《小儿垂钓》教学片段:……师:路人来问路了。谁来当这个小儿做做"遥招手"的动作。一生转过身伸出一只手摆了摆。师:你这个动作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不应声呢?生:我的意思是叫那个路人不要做声。我在钓鱼,不能惊动鱼儿。师:你钓鱼真专心呀!一生伸出一只手摇了摇。  相似文献   

15.
引言 关于量词重叠的语法意义,一直都是人们讨论的焦点,大致形成了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量词重叠表示"每"的意思.胡裕树(1962):"量词可以重叠,重叠形式的量词含有‘每一’的意思."马真(1988):"量词可以重叠,表示‘每’的意思,例如‘个个’就是‘每一个’的意思.  相似文献   

16.
田波 《考试周刊》2008,(8):158-159
本文从现代日语与古代日语"用意"一词的不同含义出发,对"用意"一词的语史作了详细考察.具体来说就是10世纪到14世纪中叶"挂虑"与"准备"两个意思并行使用,14世纪中叶以后,只有"准备"的意思继续被使用.从中日的关联来看,14世纪中叶以前日语中"用意"的意思基本都集中在从汉语传来的"挂虑"的意思上,之后,经历"準備に気を配る(挂虑于准备)".最终形成了日语独特的用法"准备"这一义项.  相似文献   

17.
"Neither"用法     
一、neither可作形容词,意思为"两者都不",其后必须接可数名词的单数形式且该词之前不能带有冠词、物主代词或指示代词等限定性词语,neither及其修饰的名词作主语时,应看作第三人称单数.例如:……  相似文献   

18.
乘公交车的时候,经常看见外国人向售票员或司机问路。可是由于语言不通,问路者往往得不到合适的回答。我想设计一种座位套,上面写有本公交车的各种信息,如:车  相似文献   

19.
"触れゐ"和"触ゐ"都有"触"、"碰""摸"的意思,但意义并非完全相同.二者究竟有何区别?是否完全可以互换?本文将通过对例句的分析,着重比较说明"触れゐ"和"触ゐ"在表达"接触"、"触摸"含义时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来到一个陌生场所,总免不了要问路。如何问路?我们应该怎么开口呢?当我们向别人打听情况、征询意见时,通常以“Excuse m e”引出话题以示礼貌。是“请问、劳驾、打扰一下”的意思。问路有以下几种问法。1.“特殊疑问句”式:(1)Excuse m e.W here is the...,please?请问,……在什么地方?(2)Excuse m e.W hich is the way to...,please?请问,哪条路是去往……?(3)Excuse m e.H ow can I get to the...please?请问,我怎样走才能到……去?2.“一般疑问句”式:(1)Excuse m e.Is there a...near here?请问,这儿附近有……吗?(2)Excuse m e.C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