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今球迷宁可深更半夜爬起来像夜猫子一样看外国的五大联赛,也不愿在“茶余饭后”去欣赏自家后生的胡打乱踢。中国足球到了自家人都不认的这个份上,真是悲哀了。欧洲足球讲究力量,美洲人玩的是技术,东亚两强靠的是顽强作风。记得前几年打商业比赛,外国教练谈到中国队时都称赞:中国队员的速度快。要说速度,谁都清楚,那是欧美的天下.并不是中国人的强项。不知道外籍教练说这话是什么初衷,是实在找不到更合适的词来“赞美”我们,还是在讽刺我们除了速度以外,一无是处。中国功夫在世界上独一无二,杂技表演更是出尽风头。腿脚在这些运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很多高难动作就是由脚单独完成  相似文献   

2.
中国足球、足球改革,是讨论不完的话题。我看直到中国男子足球有朝一日凭真本事打进世界杯足球决赛,在这样的成绩下,再谈足球改革恐怕共识就比较容易达成。可是,我还想再发表点对中国足球改革的看法。因为在中国关心足球和喜欢足球的人太多了。为了把来龙去脉搞清楚,有时不能不回顾一下历史。在中国足球开始改革的时候,我那时还是中国足球协会不少名副主席之一,因此略知一二。  相似文献   

3.
今年就这样了,足球还要继续,但我们拿什么继续?明年的中国足球看什么,明年还有多少人看中国足球,这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2004年是体育大年也是中国足球充满希望的一年,中超联赛,奥运会、亚洲杯、世界杯预选赛,有这么多赛事,但中国足球四大皆空。2005年或者更远,中国足球只能面对相对惨淡的一段时期,没有什么兴奋的理由了,所能期盼的就是抛弃喧嚣的苦心经营。  相似文献   

4.
高峰 《湖北体育科技》2013,32(7):659-662
中国各级各类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机构和现行的青少年足球竞赛、训练体制在诸多方面出现了不合理、不规范、无秩序的现象,制约了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借鉴外国足球人才培养发展经验,寻求一种新型的适应中国国情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模式是当前中国足球发展迫在眉睫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经过了两个输了球就换外国教练的轮回之后,中国足球终于请来了有世界足坛“神奇教练”之称的米卢蒂诺维奇。 中国教练不行,请外国教练。外国低水平的教练不行,请外国(最)高水平的教练。但是如果外国(最)高水平的教练也无法率中国队冲出亚洲,那是否将从反面证明不是外国教练不行,而是中国队自己不行呢? 因此,执教中国队冲击2002年世界杯不仅是米卢蒂诺维奇证明自己辉煌纪录的“最大一次挑战”(米氏自己所说),而且还将是中国足球证明究竟以前仅仅是外国低水平教练不行、还是自己是“扶不起来的阿斗”的最后机会。 与施拉普纳头上很经不起推敲的  相似文献   

6.
我的1999     
世纪末的时候人们总爱怀旧,回头看看,可就是中国足球经不起回头看,一回头,伤痕累累的,看了闹心。所以中国足球的调子永远是“向前看”的:“看下一届了”“看青少年的了”,只要不回头,中国足球充满了希望。  相似文献   

7.
当年甲 A 之兴,起于成都球市。成都足球回归中超,将辐射、带动整个西南足球。成都谢菲联五牛是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外资俱乐部。国际足联、亚足联章程里,没有不允许跨洲俱乐部之间的股东融资。这是中国足球引进外国先进足球的一种新模式,值得探索。  相似文献   

8.
对于津英一,中国球迷是最熟知的,也是最“痛恨”的、这位前韩国国家队的队长.层次让中国足球试报.简直十恶不放。在辽宁地却成了最受欢迎的人,在后防线上地屡有上佳表现,他的经验也使这支年轻的球队增加了几分沉稳。——你在林国队是从什么时候用的球.哪年进的国家队了崔英一:5年级时,从12岁开始踢足球1991年首次进国家队,1993年未到去年一直在韩国国家队的后卫线上。——你对中国足球甲A俄军怎么看Z崔:中国的足球比我在韩国想象得好许多。中国足球具有广阔的市场性,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你如何看辽宁抚顺队?崔:辽宁抚顺…  相似文献   

9.
1997年11月10~13日。 华中工业重镇武汉。 随着第16届世界杯十强赛硝烟的散尽,第四届中国体育用品博览会在我国著名的华中工业重镇——武汉揭开了帷幕。 原想,输球后的中国足球产品一定会受到中国足球在亚洲区十强赛失利的影响,会受到此次与会者的排斥或冷处理。然而,事实却给了记者一个有力的回击,到武汉参观的中国足球用品厂商,乃至外国的足球用品厂商对足球用品市场的前景依然看好,依然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0.
随着足球甲 A 联赛的火爆,中国球员的身价陡增。一时间,几年前还不太为人特别关注的足球运动员名利双收,一个个成了星或腕儿,其中有些人便不自觉地“牛”了起来。而饱尝悲痛的中国球迷也从去年那几场“工体不败”的神话中盼来了希望,似乎工体成了专陷外国强队的神地,似乎一夜之间中国队至少也能与哥伦比亚这样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足球水平虽然落后,但是群众喜欢足球,广大的孩子酷爱足球运动胜过其它项目。第十三届世界杯足球大赛一共52场比赛,据统计,我国就有15亿人次看了实况转播。这就是足球艺术的魅力。怎样才能把我国喜欢足球人多转化为踢球人多?怎样才能把我国人民最关心的足球水平迅速提高上去呢?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中国足球运动要提高上去,要从娃娃和少年抓起”。这就是出路。  相似文献   

12.
那天听说我被登到外国杂志一上了,还不信,拿到1999年第12期的法国《足球杂志》一看,果然,在法布雷斯的左手后面站着的人就是我。我是一个常常要站在职业球员身边为他们拍照的体育记者。至于这张照片的拍摄时间,我记得好像是辽宁队主场迎战上海申花队,赛后辽宁...  相似文献   

13.
球迷——沉重的中国足球灵魂的依托,在1993年5月30日深夜,这“依托”陪伴中国足球在握过90分钟的鞭鞑与煎熬之后,再也不忍心去看苍白的中国足球衰退到气若游丝的惨状,他们在一阵鞭炮声中离中国足球而去了……  相似文献   

14.
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已经进行了八年,如何尽快提高我国足球水平,缩短与足球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一直是足球工作一生的奋斗目标,其中聘请外国高水平教练成为缩短这一差距的重要手段。本通过对近几年我国足球俱乐部聘请外教情况的深入分析,指出外教在推动我国足球发展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及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雄鹰越洋,雄鹰让我们找到了中国足球的差距在哪儿;巨星登场,巨星让我们领略了现代足球的真正韵味。 在“工体”,中国队零比三负于首支来华的前世界冠军英格兰队。中国足球又一次输给了来访的外国队,“工体不败”不复存在。但我们要说:我们太需要这样的失败了,我们等待这样的失败太久了!  相似文献   

16.
举世瞩目的’96欧洲足球锦标赛为无数球迷带来了无尽的欢乐,我们从中领略了现代足球的风采。那一幕幕惊心动魄、赏心悦目的场面令人回味无穷。 “看人家,想自己”是每一位真正中国球迷的心态。在观赏高水平比赛的同时,也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中国足球同世界足球水平的明显差距。正如我国前亚足联副主席陈成达所言“差距是全面的”。而决非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我们已经实行了职业化,并进行了3年职业联赛,在一些商业比赛中胜了几支世界强队,中国足球就有了质的突破。似乎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已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17.
读7月4《北京晚报》名作家 冯德英《球谜与球迷》一文,觉得有些说法,值得商榷。 文中说:“有球迷为在世界杯上看不到中国队而伤心落泪,而怨声载道。我看大可不必。”作家劝慰中国球迷们不必太难过,可以理解。 不过,作家提出的主张却使人困惑。他说:“足球既是一项运动,也就没了什么国界。”他赞扬一位从不看中国队踢球的女球迷,说“她只有看外国的一流球队踢球,才是一种享受。我以为这才是真正的球迷。”作家呼吁球迷们“让我们跳出国界,忘掉中国队,快快活活欢欢乐乐,迷它一场。”  相似文献   

18.
    
建议先生 湖南省冷水滩市四中高135班的罗马朋友来信说:足球要从娃娃抓起,中国足球的发展不能光依靠城市里的人,在广大的农村也应开展足球运动,尤其是在农村中学里,也许潜在的足球人才就会被挖掘出来。 答复:全方位的普及足球运动,现在看尚不现实,但把足球的种子撒向广大的城市和农村,则是足球工作者的追求。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差别的缩小,足球生根于农村,并非可望不可及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超级网吧     
皮协话题 前两天接待了一位读者,谈起中国足球,他不屑的撇着嘴道:“中国足球踢的什么呀,我才不看呢,我只看意甲、英超。“那样子像个贵族。 我发现最近颇有一股这样的风气。 这让我想起了当年的大上海。人人都以操一口“英语”为荣,不管是不是夹生。反正有点洋味就觉得了个起。 中国足球的水平低,是不争的事实。但这并不表明中国足球就没有观众,没有球迷。不信我可以打赌,前些日看“中,日对抗赛”的人比得上任何一场意甲、英超。 我当然无权干涉球迷的看球自由,我只是看不惯那种神情,一副“洋奴”的嘴脸。就像街上闲逛的二溜子…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正在“爆炒”世界杯足球赛。不管是晚报还是日报,电台还是电视台,不论足球专业报刊还是非足球专业报刊,不管三七二十一,大家一齐动手,把世界杯“炒”它个火爆、热烈。 也难怪,现在喜欢足球的人似乎越来越多,上至革命老前辈小平同志,下至工农兵学商七十二行各色人等,球迷在中国少说也得有几千万。报刊是要人读的,电视是要人看的,广播是要人听的,现在大家也都在为发行量、收视(听)率着急。所以,炒世界杯大抵没错。 只是炒来炒去,有一条始终让大伙别扭:这世界杯里没有中国队,而且从来没有过。这看体育比赛最讲究的是有个倾向性,得有个拥护对象。没这一条就没了刺激,对中国人来说,没中国队就没了这刺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