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瘧疾(一九五三年九月二十六日) 有人开玩笑说,越北山林里的蚊子,三只就够炒一盘菜。这当然是言过其实的说法。不过,这里的蚊子特别多、特别毒,倒是事实。我们入境之前,对防蚊可以说准备得相当充分,除了蚊帐,还带了许多防蚊油。虽然这样,还是免不了要受到蚊子的袭击。因为蚊子多,瘧疾也就比较流行。抗战初期,条件差,不要说预防瘧疾,就连普通的医治瘧疾的药也很少,因此部队行军的时候,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新潮——"八月革命"的聖地(一九五三年九月十二日上半天)天刚亮,我们就骑马上路了.越北山林里的早晨,烟雾总是很浓的,虽然天并没有下雨,树上却哩哩啦啦地往下滴水,这就是早已闻名了的"树雨".随着太阳上升,山林里的光线逐渐地增强了,"树雨"也逐渐地减少了.这时候,我们已经翻越了好几重山,走了很不短的一程.突然,空中传来了矗炸机的声音,我们暂时勒住了马,在树荫和竹影笼罩着的道路上休息.我的旅伴——越南"人民报"记者新钢同志,他去年到布加勒斯特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先后在  相似文献   

3.
采访漫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周萍 《图书馆论坛》2003,23(4):46-48
采访是藏书建设的关键,如何衡量采访者的水平和提高藏书利用率,作者从经费研究、读者需求、文献出版和发行市场及采访人员感情投入这几个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在图书的选购上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做法。  相似文献   

4.
从越南回来,重新翻阅过去的笔记本,勾引起许多亲切的往事.我觉得还有把某些材料整理出来的必要.无以名之,就叫作"采访漫笔".  相似文献   

5.
竹子的故事(一九五三年九月十七日) 在越北的山林里,人们的生活起居,几乎没有一样不和竹子发生联系的。我们住在用竹子建成的屋子里(除了葵叶屋顶外,其余梁、柱、檩、椽、墙等全都是竹子),睡在用竹子做成的床上,坐在用竹子做成的凳子上,就着用竹子做成的桌子写字;工作时间长了,需要松动一下,到屋子外面去走走,看吧,周围除了高大的榕树和娇嫩的香蕉树之外,便是数不尽的翠绿色的竹子了;晌午下河洗澡,顺着用竹竿搭成的桥梁走过去,只见一个个由河灣构成的天然“游泳池”,隐藏在竹丛下面;回来时,顺手采些奇异的花卉,插到挂在竹墙上的花瓶里,而“花瓶”也是  相似文献   

6.
杜展潮同志写的“越南采访漫笔”本刊陆续发表了三篇。第一篇发表在1958年第3期上,其后,又在本刊第4期,第6期上发表了两篇,现在是第四篇。以后还将继续刊登.  相似文献   

7.
我们见到了胡主席(1953年9月6日)突然噼啪一声响,把人们都惊醒了.原来是我们伙伴里面个子最高大的老董,在熟睡时翻身,把竹床压塌了.定睛一看,我们住宿的地方又是个"防空车站",隐伏在森林深处.所不同的是,这里的竹房比别处更加宽敞,除了四条腿栽在泥土里的竹床外,还有竹桌子、竹板凳等东西.越南同志告诉我们说,这里属中央交际处直接管理,是汽车的终点站.又是招待所,是进入中央驻地的一个口子;我们没  相似文献   

8.
写文章需要有思路,想要说什么事,从哪人笔,从哪收尾,如何谋篇布局,设计结构,按照思路走下来,就不会错。一个新闻媒体的编辑部需要有思路,一段时间里突出报道哪些重大问题,采取怎样的步骤,由哪些重头报道组成,按照思路去组织,好点子、好稿子就会源源而来。本文所要谈的思路,与二者都不尽相同。一个记者完成一次采访行动时,去哪里,走什么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图书馆采访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性,对图书采访工作规范化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4月22日记者有幸随工人日报《新闻三味》编委会的同志们一块去越南芒街进行异地采访,虽然我们在芒街只有短短的两个多小时,但越南人民的友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2日早上8点,我们乘车从广西的北海出发,进行我的第一次国外异地采访,途中一位姓谢的导游同志给我们介绍了越南芒街的一些基本情况和注意事项,中午12点半钟我们到达我国边境东兴市。午饭后我们开始过境,在边境检查站办手续时,我们在检  相似文献   

11.
凡事平平,没有做出过什么突出的成绩,名字也未曾见诸报端。其实不喜欢出名,只愿默默地作一名小卒。可是,在异国日本,不意中却当了一次报道对象。每日新闻1983年6月16日晚刊文化栏用显著地位登了一大篇,配了一个好大的照片。看了,只觉得有点儿“可怕”。不过,日本的报纸并不注重“美谈”——表扬好人好事,何况我也不在他们表扬之列。  相似文献   

12.
新华社南昌7月9日电(记者胡锦武)5年前曾随中国南极科考队登上南极大陆采访的江西电视台记者郑忠杰,9日起程准备随队参加中国本世纪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采访活动。今年48岁的郑忠杰对此次北极之行充满豪情:"实现从南极到北极采访的跨越,是我20年来的梦想。"1998年、郑忠杰曾与江西电视台的另一位电视记者随中国第十五次南极科考队进行了南极科考的采访报道。此次北极科考是中国第二次进行的北极科考活动,国内将有包括中央电视台、国家海洋报、深圳商报、湖南长沙电视台及江西电视台派出的6名记者随队进行采访组织此次北极科考的目的是考察北极对全球变化的影响和反馈以及北极变化对中国气候环境的影响。此次北极科考路线为:中国大连港——日本海——白令海(穿越白令海峡)——楚科奇  相似文献   

13.
郭洗尘 《记者摇篮》2005,(10):22-22
去西藏以前,好多朋友嘱咐我.归来时一定带几朵雪莲花。尽管我对此牢记在心,却久久未能如愿,只能从资料上零零星星地了解到:雪莲,藏语“康拉梅朵”,生长在海拔4800米到5800米的高山石坡及雪线附近的碎石间,全草均可入药.有祛寒、壮阳、补血和暖宫之功能,主治妇女病、风湿性关节炎及肾虚、腰痛等病症,且有强心作用。植物书上说,雪莲是菊科风毛菊属雪莲亚属的草本植物。  相似文献   

14.
现在,新华社在事业的发展中遇到了新的严重的困难。在困难面前,应該后退呢?还是应該前进?有人主張后退。我們主張前进,反对后退。我們分析了客观形势和我們队伍的情况,我們認为,我們不能后退,也不能止步不动,我們必須繼續前进。前进才有出路。  相似文献   

15.
声屏漫义     
  相似文献   

16.
漫忆汪曾祺     
邓友梅 《出版参考》2005,(12):39-40
汪曾祺和林斤澜是建国后我结识的最早的朋友。说这个没有自吹之意。他二位成仙得道,我望尘莫及,是后来的事。四十七年前还处在大哥二哥相差不多的阶段。曾祺虽已出过小说集,是沈从文先生入室弟子,但这没给他戴上光环,倒还挂点阴影,被认为曾是另一条道上跑的车;斤澜在台湾是地下党员,蹲过国民党军事监狱,  相似文献   

17.
18.
漫談写景     
通讯特写需要写人、写事,有时还免不了要写景。景,怎样才写得好,这是好多搞新闻工作的同志关心的问题。当然,并没有什么现成的方法,使我们一得到这种方法,就可以笔下万紫千红。根据我个人的体会,多欣赏、揣摩一些出色的景物描写,往往要比听某些文章作法的抽象说教来得实际而有益。这里谈的,将不限于通讯特写。一般文艺作品的景物描写,只要对新闻工作有借鉴意义的,我们也必须把它当做营养来吸收。让我们先看下面一个例子吧: “在蓝湛湛的天空下,公路两旁插着一眼望不尽的红旗,迎着春風飘扬。红旗四周是数不清的人群,挥  相似文献   

19.
东亭漫步     
正20140513东亭是唐相国关播宅院中一处被称作"东亭"的小院落,是白居易中进士后来长安任秘书省校书郎的住所,并在此写下名篇《养竹记》,原址就在我的办公室楼下。闲思漫步过东亭,似火榴花五月中。相府毛竹随雨碧,丛林翠鸟踏枝鸣。  相似文献   

20.
漫活三眼井     
三眼井位于兰州市解放门以东,今临夏路西关清真大寺附近. 兰州位于黄土峁梁之上,因土层深厚,所以打井不易.昔日用水极为困难,好在黄河穿城而过,因此就派生出了以担挑黄河水贩卖为职业的"水客子".但是当时民间又流传着"水客子不去西稍门(今临夏路一带)"的说法.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在这里开凿有一眼井,这就是三眼井.因三眼井水质清冽,所以也就不会有人再买浑浊的黄河水食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