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来拜读《收藏界》2007年第9期瓷醉蜗居主人力作《古瓷上用简化字初探》一文,大开眼界,受益匪浅。作者从唐代追溯到清康熙年间古瓷上简化字的出现,历时1000余年,资料详实,佐证  相似文献   

2.
正叶纹,是指以植物叶子为题材内容的装饰纹样。古代瓷器装饰上的叶纹取材丰富,花、草、树、木、瓜、果之叶皆可为饰,涉及植物种类繁多,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装饰工艺技法。瓷器上的每片叶纹,都有着其独特的意义。受当时社会背景以及烧造技术、工匠智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叶一时代,一叶一窑场。或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或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或代表着先进的技术。不仅生动反映了瓷器装饰工艺的不断演进过程,还形象展示了千差万别的民俗风情与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3.
沙伟 《收藏界》2014,(10):52-60
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皆以实现“福、禄、寿、喜、财”为幸福生活的最高境界,并谓之为“五福”,且又有“五福之中,以寿为先”的说法。它道出了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中国文化中,人们珍爱生命、期盼长寿的理想和追求,体现了热爱生活的中华儿女滋生、发展出特有的“中国寿文化”。而华夏的古瓷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其中就派生出了一类“中国寿文化”寓意祈求健康长寿的古瓷。它们用瓷艺中的造型和绘画,表达了,人们对幸福长寿、平安吉祥的美好祝愿,成为华夏儿女尊重孝敬长辈、祝福健康长寿的绝佳载体。  相似文献   

4.
饶治华 《收藏》2006,(3):50-51
前不久,笔者又走访了好友的仿古瓷厂,其仿古技艺真是“一日千里”,前一个月还可识别他的“杰作”,今天却已不能辨认了。  相似文献   

5.
古瓷二品     
安志国 《收藏界》2010,(4):78-79
好友潘建东先生痴迷收藏,过手宝贝无数,其中有两件宝贝,小巧可人,最令人心仪!今借贵刊一角,展示与众同好共赏。  相似文献   

6.
马广彦 《收藏》2007,(12):90-91
许多古瓷爱好者在鉴选瓷器时喜欢看年款,以为瓷器上写什么年款就是什么年造的;也喜欢有铭文的器物,以为这类东西假不了。甚至有的收藏家也以年款、铭文为辨瓷根据,把写有伪款识、假铭文的赝品当作珍贵古瓷向读者介绍。  相似文献   

7.
夏樑耀 《收藏》2006,(4):56-58
10多年来,国内收藏爱好者大幅增加。琳琅满目的古瓷尤为藏家所钟情。于是古瓷器仿品也逐渐增加。故而收藏爱好者要擦亮“识珠”的慧眼,多多了解近十几年仿品的变化并掌握仿品的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8.
伍秋鹏 《收藏界》2010,(9):51-54
古陶瓷中的梨形壶,一般被认为是从元代才开始出现的造型。冯先铭先生主编的《中国古陶瓷图典》认为,"梨式壶,壶式之一,始于元代,流行于明代,因形状似梨而得名"(文物出版社,1998年)。  相似文献   

9.
花卉图案虽在早期青瓷上已应用,但以花卉插于器皿的整幅图画为装饰,却是到了宋代才出现。北宋大观年间,宋徽宗命大臣辑录宣和殿所藏古器,修成《宣和博古图》30卷。此书集宋代收藏商周至唐代的青铜器大成,故名"博古"。后世将装饰鼎、尊、彝、香炉、盖罐、文房用具、书卷、玉器、书画、瓶花、盆花等题材的纹饰称作博古图。博古插花之风,历经辽、金、元、明长期发展,到清代达到鼎盛,一直影响至民国时期。这一题材,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插花习俗,还从一个侧面显示其时的尚古之风。  相似文献   

10.
周凯 《收藏》2020,(2):62-65
蛙在我国历史悠久,殷商甲骨文中就刻有属于它的文字。汉《说文》:"?,虿也,从虫圭声。"或书作"鼃",在当时相关史料记载里,古人亦常唤蛙为"虾蟆"。《史记·龟策列传》:"月为刑而相佐,见食于虾蟆。"又如《水经注》记载:"惠帝为太子,出闻虾蟆声,问人为是官虾蟆,私虾蟆。"除了早期的文字记载,与蛙有关的纹饰造型在文物中也有出现。早在距今约8000年的辽宁查海遗址中,就出土过一件带有蛙浮雕的陶器。陶器上的蛙,有着饱满圆鼓的腹部,背上布满许多密密麻麻的小凹孔像级了褶皱的皮肤,四肢呈张开状趴在器身表面,保持着准备跳跃的姿势,这是迄今为止陶器上发现最早的蛙纹。而后,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及马家窑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一大批绘制有蛙纹的彩陶。先秦时期,在象征着身份礼法的青铜器上也可以看到带有蛙的装饰。历史发展到了魏晋时期,在婺州古瓷中又一次大量出现了它的身影。近年,金华地区相继出土了一批形象生动、造型逼真的婺州古瓷,其中一些带有蛙纹,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瓷器收藏是中国收藏界最受关注的门类之一。近年来,随着关注、收藏瓷器的群体越来越多,市场中藏品的流通量没有减少反而"水涨船高"。对于这种异常的现象,我们不能说市场中流通的就没有真品,但是必然也存在着一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17,(12)
正鸡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养鸡的国家之一。自古以来,中国人对鸡深怀好感,它不仅是庄户人家的时钟,也是公共生活的时钟。《诗经》云"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形容在动乱黑暗的年代,君子为理想而斗争。《韩诗外传》上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时报晓,是信德,被誉为"五德之禽"。大年初一人们通常喜欢画鸡或剪  相似文献   

13.
张柳河  张倩 《收藏界》2010,(3):70-70
所谓高古瓷是相对明清瓷而言,尽管学术界对高古瓷定义存在分歧.但从广义层面讲.明清以前所烧制的瓷器统称高古瓷已约定成俗。  相似文献   

14.
《收藏界》2007,(10)
几千年来我国古陶瓷所表现的艺术形式可谓是丰富多彩,所达到的艺术效果可谓是精美绝伦;所采用的工艺技巧可谓是巧夺天工;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可谓是博大精深。既有器型上的千变万化,又有釉色上的变幻莫测,还有纹饰、图案上的包罗万象,更有书法艺术留下的诗词、歌赋、名句、名篇,使藏家、鉴赏家徜徉在古陶瓷艺术的"万花筒"中如醉如痴,流连忘返。在这个满园春色的百花园中,  相似文献   

15.
张天琚 《收藏界》2012,(11):44-46
2011年11月2日,中国国务院下文批复,同意将四川会理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会理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地处攀西资源开发腹心,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国土资源广袤富集。这块宝地比邻云南,扼川滇要冲,是南方古丝绸之路必经的要塞,自古以来就是川西南与滇西及南亚商贸往来周转的重地,素有"川滇锁钥"之称。走进会理县城,但见大量明清建筑、寺庙宫观、四合杂院  相似文献   

16.
《收藏界》2007,(10)
公元605年,即隋炀帝大业元年,为了解决京师的用粮,同时也为了能到扬州看"琼花"进行玩乐,隋炀帝征调了几百万人,以洛阳为中心,开挖通济渠,向东经今郑州、商丘、宿县,至盱眙入淮河。同时又再次疏导了春秋时吴国开凿的沟通江淮的古邗沟。此后,为了东征高丽,又于公元608年、610年先后开凿了永济渠和江南河。至此,一条南起杭州、北达蓟城的京杭大运河将钱  相似文献   

17.
陈水来 《收藏》2001,(2):24-25
2000年8月20日,菲律宾马尼拉英文《菲询问者日报》头版刊登菲国考古重大发现的新闻。并配发了大幅图片。在巴拉湾省(Pacawan Islancl)北部的武旋乐岛(Busuanga Islancl)偏西约8海里(合14.816公里)处,在水下170英尺(合51.816米)的海底,发现一艘古代西班牙大帆船的残骸。从船上发现的两件古镜上所刻的年代(分别为1783和1784年)推测,这是一艘18世纪末期航行于马尼拉至墨西哥之间的商船。  相似文献   

18.
谷梁 《收藏》2006,(11):110-111
上海文化界的几位朋友相邀,长假中抽空去金晓东家一聚,品赏他珍藏的古瓷。那天,他特地从银行保管箱中取来了平日从不露脸的宝贝。当他打开一只只锦盒,取出一件件珍宝,大家几平都惊呆了。那件方口圆底的唐开成四年(839)襄阳太守故夫罗倩的墓志罐,高21厘米,上刻端庄秀丽的280字铭文,隽逸潇洒。接下来是东晋黑釉龙柄双鸡头执壶、隋青釉贴花六系尊、唐邢窑瓜棱三足炉,北宋永和窑蓝釉绿釉伏听俑、南宋粉青龙泉窑鬲式炉、明洪武龙泉窑缠枝莲纹刻花罐……一连看了几十件古瓷,无论造型与釉色,都堪称精品。  相似文献   

19.
戴玉山 《收藏》2007,(7):124-125
中国有文字以来,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捐,逐渐趋向规范化简单化。古人为了节省时间将书体由隶书演变为急就章、行书、草书,在实践中创造了简体字。甲骨文中,同一个字有笔画少的,也有笔画多的。被称为中国书法第一帖的《淳化阁帖》“王羲之书二”一页中就有“时”“东”“重”(图1)等简体字。唐颜真卿在《争座位帖》中有“师”“与”“顾”等简体字(图2)。  相似文献   

20.
邹文伟 《收藏》2006,(2):61-61
《收藏》2005年第2期刊发的马广彦《古瓷大珍离我们有多远》(下面简称马文)及第6期邱明辉《我们离古瓷大珍究竟远不远》(下面简称邱文)两篇文章,均已拜读。我认为:邱文对马文的解读及辩驳有失公允,也有违学术批评的严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