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诗意与生活     
本文从诗歌对生活的影响入手,阐述了诗歌与生活的关系及如何创造诗意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让孩子从小读诗、写诗,不是要把孩子都培养成诗人。让孩子背诵古诗文不是要让他们学习很多知识,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民族性格的熏陶。让他们的生活中多点诗意、诗韵、诗味。  相似文献   

3.
让课堂生活充满诗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到课堂,顺着杜威“教育即生活”的著名论断,自然想到“课堂即生活”这句话。  相似文献   

4.
董一菲是诗意语文的倡导者,并长期奋斗在一线的教学名师.她的教学主张用唯美的诗性语言引导学生感受文化文脉,以达到师、生、教材三情汇融,诗意课堂中蕴含着诗意生活的真谛.同时借助诗意课堂的五大建构使学生学会诗意的生活,二者相辅相成,最终学生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相似文献   

5.
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 可笑!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仙的生活,诗意中总带着些许豪迈。“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且诗且吟间也曾经意气风发。绣吐一口,就是半个盛唐。只可惜“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仕途上不得意,也只能“举杯消愁愁更愁”,一生诗酒飘零,最终也不过是醉死江边。难道这就是诗仙穷尽毕生所追求的诗意地生活?不知道在他醉死的那一刻,是否还做着“贵妃捧墨,力士脱靴”的美梦。[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法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言:“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就是在生活中感触到诗的意趣、和谐和美的存在。让学生诗意地生活是我们学校教育教学的崇高境界,学习诗词,畅游诗海.引导孩子在诗教文化中汲取营养;让学生诗意地生活,是在精彩纷呈的诗意的活动中呈现,吟诵、品位、鉴赏、习作……促使孩子们健全的人格在动态过程中生成.  相似文献   

7.
诗意地生活     
祥和 《中学文科》2007,(12):35-35
这是个下着小雨的清晨,我们行走在泥泞的山路上。山不高,有溪水流淌而去,寒风扑面。小雨。雨在空中回旋飘飞,密密地打在脸上,冰凉冰凉的。这沥沥稀稀的雨,向着远处  相似文献   

8.
生活的诗意     
赵洁琼 《新读写》2012,(12):1-1
一朵浪花溅在岩石上,我错过了祝福; 一个故事只说一次,我错过了聆听; 一段人生只能走一回,我错过了什么? ……  相似文献   

9.
诗意地生活     
姜军 《今日教育》2011,(5):33-33
书中的柴斯特功成名就,却满心失落,最终告别挚爱它的好友,毅然离开繁华的纽约,回到深爱的故乡——康涅狄格州。读到这里,我的心里涌起了一种淡淡的感动,如叮咚的泉水一般,似静静的小溪一样。  相似文献   

10.
诗意地生活     
《招生考试通讯》2007,(10):I0008-I0008
爷爷老了,七十多岁,快八十了吧,奶奶呢,也六十岁了。他们的年代里,男子比女子大十来岁也属正常,总之,他们是到一起了,然后就有了爸爸,再然后就有了我们,一户生活在农村里的平凡家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诗意地生活     
《中国高校招生》2008,(2):115-115
如果你有两块面包.你当用其中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柏拉图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阅读被赋予强烈的功利色彩。阅读,就是教师讲解书本知识,图解课文。然而,新课标告诉我们,提高学生的素质,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为学生今后人生发展奠定基础,才是语文教学的目标所在。而非功利的审美体验感悟,虽然似乎离考试较远,却是阅读的本质,是人类梦想诗意的表现。让阅读融入生活,在生活中体验阅读的愉悦,用阅读所得来指导生活,可以让生活更富有高尚的志趣,更有诗意的展现。  相似文献   

13.
清朝有位养生学家,名叫石成金,著有《快乐天机》一书,其中有篇《快乐五法》,提醒人们及时捕捉快乐。其五法为:一、登山之乐:闲时攀山,在山石上一坐.看白云变幻,不亦乐乎?二、看山之乐:观绝妙山色,心旷神怡,忘乎所以.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14.
诗意生活     
选择一个晴朗的日子 万里无云 拒绝关心蔬菜价格 放开一份都市报的负面新闻 远离抱怨和拥挤  相似文献   

15.
陈繁华 《今日教育》2013,(7):105-105
一名优秀教师,不仅仅要成为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做好学生人格的塑造者,所以,教师的素养,不能只拘泥于某一方面,应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6.
诗意的生活     
诗几乎可以表达人类生活的所有情感。人类离不开诗,也从来没有离开过诗。汶川地震时,人们最深刻的情感是用诗歌表达出来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哼唱的流行歌曲也都是诗。诗歌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流泪,让我们升华。其实每一个人心中都为诗留着一片圣地,只不过随着岁月的流逝,  相似文献   

17.
一个社会,没有诗的空间,是文化的荒原;一个人,缺乏诗的心灵,是文化的迷失者;而一个教师如果没有了诗的生活.则是教育的悲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诗意地生活     
面对现实,每天奔走在三点一线之间,有的只是繁忙与焦虑,有的只是对未来的迷茫和希冀。然而,蓦然回首,你会赫然发现,枯燥的高中生活本可以诗意地度过……  相似文献   

19.
《课外阅读》2007,(9):33-33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行人每天匆匆而过,我们都在看似平静的生活里奋力地拼搏。若说诗意地生活,在我看来并非海明威仰望乞力马扎罗之雪时的浪漫,不是梭  相似文献   

20.
马小平 《师道》2003,(4):48-49
如果一个教师完全屈从和认同了世俗的观念,那他就会拒绝对生活的浪漫的处理,同时也就拒绝了对这个世界的形而上的沉思和冥想。教育,是需要诗意和浪漫的,是需要沉思和冥想的。记得一位名人曾经说过,学校是最后的乌托邦。学校不只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还应该是思想的共同体,是浪漫情怀生长的共同体。学生的思想必须在这里健康地生长,学生的想象力必须在这里得到培养,学生的梦想必须在这里起飞。如果教师缺乏了浪漫的情怀,缺乏了沉思的品质,学生的诗意从何诞生呢?一所学校如果不能培养学生这种浪漫的情怀和沉思的品质,那就是一所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