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是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主要途径.具体体现在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上,通过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追求创新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发展.这里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刻领会新课程理念,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创新意识.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以学生发展为本设计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过程应成为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动态过程.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应设计  相似文献   

3.
体验式创新教学是近年来国际教育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提倡"以学生自我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创新精神为目标,以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为主要特点,力求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在高职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体验式创新教学应适时引入到教学中来.在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既应看到体验式创新教学的价值,也应看到其风险.  相似文献   

4.
卞信贵 《教学研究》2007,(6):559-561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既要加强学生基础性的学习,又要提高学生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提倡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已成为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一条基本原则.也就是说,课堂教学过程是课程的创新和开发过程,不再是课程的传递和接受过程;教学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过程.……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高中化学课程要重视创新素养培育,通过化学教与学的过程实现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有效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化学课程与学生创新素养发展之间的联系,通过转变教学观念与学生学习方法、革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等手段,为学生创新素养培育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6.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教学的任务是通过指导学生完成最恰当的认知过程来促使学生最好地使用其认知结构,从而使认知结构得到最恰当的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突出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除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参与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  相似文献   

7.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今的古诗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重教师讲解轻学生主动参与的现象.在学生机械性的依葫芦画瓢式的学习中,学生学得索然无味,缺乏创新活力.现代教学理论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主体自我认识、建构、完善创新的过程.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让古诗教学焕发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8.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锻炼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科学素养的重要时期.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进行有意识的培养,促使学生在创造性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实现创新发展.基于此,从初中物理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要求出发,结合实践探究教学策略,即结合实验探索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创新实践能力;重视课外拓展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相似文献   

9.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我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和积极状态.新课程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协作下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才能最真切地体验知识、感悟知识,才能学会学习,才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发展创造力.  相似文献   

10.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深入思考是教育教学发展的方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事业的需要,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要处处体现素质教育.广大数学教师要推进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从自身教学观念创新入手,不断探索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教会他们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课上课下都体现师生互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笔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在化学的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注重传授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不全面的.在化学的教学中除了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训练和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素质教育为指导,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创新的意识、敢于去创新.能够激发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乐于创新.下面就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1建构主义理念强调课堂以学生为中心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知识自我意义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结构的中心.新课程标准设计,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中心,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学习的主题,力图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和谐、持久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创新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钻研,通过对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的感受与理解来掌握已有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旧的知识进行新的组合,得出新的结果.这种"新的结果"可以是学生新的认识、新的提高;可以是一种新的观念、新的思维;也可以是一种新的想象、新的学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着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营造广阔的空间,使学习过程充满自主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学好物理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完备学生创新思维逻辑能力的根本.要想让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一直保持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物理科学素养,让学生更好的去接受知识,适应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学习是学生进行世界认知、发展自我以及勇于创造的必然过程,而学生由于年龄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显著的学习特征和认知特点.因此,在新课程改革对数学课程进行积极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优化与创新,使学生在贴近自身认知特点的教学实践中,获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一、教师首先要树立学生创新与自主学习的教育观教育观念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先导,培养学生创新与自主学习能力必须做到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要深入学习新课改的有关知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1.树立创新的教学理念。创新是社会与民族进步的动力和源泉,也是教学改革发展的动力与灵魂。教师必须树立只有教学创新才能完成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2.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教育主体观。主要包含三层意思:一是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教什么和怎样教都要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公民应具备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当前教育界中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因此,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一、教师角色的创新 教学要创新,首先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进行角色创新.教师应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是民主平等关系的建立者,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引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培育者.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不但要求知识渊博,而且要求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沿学科.因此,高中数学教学必须注重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并能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谈点粗浅的认识.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  相似文献   

19.
合作与创新     
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是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20.
探究性学习是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思想观念下催生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凸显学生的学,强调学生的探究和创新,对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意义重大.《新课程新理念与新课程的实施》中也提到了两个观点,一是新的学习观即学习者不是被动的旁观者,而是自主的参与者.学习不是简单复制和印人信息,而是主动解释信息,获取知识.教学不是产品的传递过程,而是创设一定的条件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的学习是第二次创造,自主理解就是创造.二是新的课堂观即课堂是讨论、合作、交流、探究、展示的平台.过去那种填鸭式的教学实在是误人子弟.探究性学习要把课堂变成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展示的舞台.通过这个舞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思考,培养学生感知敏锐、创新思维的学习品质.通过这个舞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真正的发展,让学生学会终身受用的本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