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861年(咸丰十一年),清政府根据当时海关副总税务司赫德的建议,决定从英国购买一支新式武装舰队.此事由两广总督劳崇光与赫德在广州最后商定,委托正在英国休假的总税务司李泰国一手经理.李泰国心怀叵测,他不但在英国雇定了该舰队的司令官和全部水兵,而且私自代表清政府同雇佣司令签定合同,妄图通过这支舰队控制清朝所有的新式武装.1863年(同治二年)舰队开赴中国,李泰国先期到达,又要求清政府借银一千万两,作为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英国对华政策及其与太平天国、清政府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英国不曾向太平天国提出过结盟分地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香港回归结束了中国人民100多年耻辱的历史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是英帝国主义者通过三个不平等条约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手中强行夺去的。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割去香港岛;1860年,英国再次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割去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1898年6月,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英国又迫使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北部大片土地及附近200多个岛屿达99年,香港的被侵占,是世界近代史上最丑恶的一页。 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是从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并强行侵占  相似文献   

4.
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进入中国的矿业,清政府针对新的矿务形势进行矿务立法。铜官山矿务交涉源于安徽巡抚与凯约翰私定开矿条约,本为凯约翰与安徽巡抚进行交涉,在英国的要求下,清政府介入纠纷并以新的矿务立法为依据与英商斡旋签订了新的开矿合同。新开矿合同签订不久,因英商的屡次延期开采,清政府在安徽和全国民众的压力下重新与英商谈判收回矿权,最终以赎买方式解决。铜官山纠纷历时数年,清政府在铜官山矿务纠纷事件上用矿务立法和机构建设来维护本国权益,中国矿务机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改善;然而清政府的矿务政策在强国英国面前未能完全发挥效力。  相似文献   

5.
"华夷"观念是中国封建王朝处理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的重要思想。鸦片战争前后"华夷"观念一直成为中国与英国之间进行交往的障碍。英国几次派遣使者访华,都因清朝所遵守的"华夷之辩""夷夏之防"这些传统观念而失败,故英国一直想极力打破清政府这种不平等的外交理念。直至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在英国猛烈的"炮火"攻击下放弃了"华夷"观念。  相似文献   

6.
《历史学习》2004,(12):32-44
一、选择题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危机四伏B.中国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的利益C.在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入超地位D.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急于扩大海外市场和殖民地2.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军备落后B.制度腐朽C.闭关锁国D.战和不定3  相似文献   

7.
<正>一八四0年,英国出动了旨在把中国变成殖民地的鸦片战争.今天,当我们重新回顾这场把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罪恶战争时,会很自然地想到中华民族杰出的爱国者林则徐.他在外国资本主义开始威胁中华民族生存的紧急关头挺身而出,义不容辞地领导了轰轰烈烈地禁烟斗争.在中国近代史上书写下光辉的篇章.鸦片走私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采用的一种罪恶贸易手段,其中以英国最猖獗.林则徐之前,许多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鸦片的危害,要求清政府严禁.清朝最高统治者也感到鸦片后患无穷,从一七二九年开始,清政府先后颁发了十余道禁烟令.然而实施结果很不理想,尽管禁烟令一道比一道严厉,但烟患却一日重甚一日.到了鸦片战争前夕,烟患已经从沿海扩至内陆,吸食者由官绅商弁染及民间普通百姓,年耗烟土高达四万多箱,约五百万斤.仅英国四十年间就向中国走私鸦片四十万箱,掠夺中国白银价值近四亿银元,相当于清政府好几年的财政总收入.鸦片泛滥直接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引起社会经济的混乱.鸦片为何屡禁不止?主要原因在于清政府的腐败.当时的清政府上自高官显宦,下至胥史兵弃,几乎都是贪图贿赂之辈.他们相互勾结,结成  相似文献   

8.
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为救亡图存,维系统治,以日为师,派出大批官绅考察教育.在他们的考察日记中,对当时日本教育的宗旨、特点、学制、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都进行了详细介绍.这些记录对中国近代学制的制定,转变学风,创办新式学堂,发展新式教育,聘请外国教习等都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中国教育的转型和近代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据1852年米琪尔致港督文翰的报告:英国“曾以低于成本20%~30%的价格,把布匹强销于中国”。这反映当时()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B.清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英国凭借经济实力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D.西方侵略者控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前夕的1834年,在广州发生了一起中、英两国之间的外交冲突事件——律劳卑入粤事件.律劳卑来华负有叩开中国大门的使命,是英国多次试探用和平的外交方式取得对华贸易自由权的继续,也是最后一次尝试的失败.这次失败使英国坚信,中国的大门非用暴力不能打开.律劳卑事件是鸦片战争前夜中英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对于这个事件的评述,过去往往只强调英国蓄意挑起事端,制造紧张局势,逼清政府让步,从而扩大在华利益的一面,而对当时清政府在对外关系上所持的闭关思想和僵化政策,一笔带过,甚至忽略不提.其实,清政府的态度和做法对激化中英矛盾冲突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并且显然不利于中国对外的正常开放.因史学界对后一方面的探究尚少,本文试作一粗浅分析,以期从这一历史事件中取得更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1.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试论CMO、LMO、PAO和VB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域分子轨道(CMO)、定域分子轨道(LMO)、杂化轨道(PAO)和价键法(VB)是结构化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CH4分子,对此之间关系进行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信用制度及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票据市场的不统一、票据功能的不完善制约着票据业务的开拓。因此,只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继续大力发展具有真实商品交易的交易性票据业务的基础上探索融资性票据的发行,才能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票据市场,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作为审美客体的散文文本,是创作主体的艺术创造变为社会性审美活动的中介,是创作主体与审美主体之间进行交流的依据.在接受主体眼里,它既是一种物化了的客观存在,又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审美存在,这与创作者追求的虚拟文本是不同的.本文从接受审美的视角,对文本的品质与层面,对不同类型、不同内质的文本的审美探求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马祖禅对自性、自身感悟的独特性的强调,以及随时著衣吃饭,任心自由的破除修行方式,对"吴中诗派"产生了影响,促使其文学创作表现出重心性、重主体的倾向,内容也趋向日常化、游戏化,体现了向元和诗风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减负”问题一直倍受我国广大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如何正确认识“减负”以及由此涉及到的个体素质教育成为焦点所在。从对“减负”问题的起始点、逆转点、落脚点等一系列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减负”需要切实变革相关制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借鉴赞科夫的教学原则。对全体中小学生实施个体素质结构教育。  相似文献   

18.
在一个社会里,只要存在阶级,就会存在阶级矛盾,它表现为利益双方的相互对立和依存.利益对立导致双方矛盾不可调和,便发生社会冲突,从而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而利益依存凸显了矛盾双方合作的必要,双方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以自己合法的方式获取自己的利益,双方相伴相生,相互依存,这就是阶级整合. 因此,阶级整合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对立的边线--矛盾双方共同一致的利益,并随双方力量的消长而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边线的移动,这个边线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  相似文献   

19.
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选修课程“《论语》导读”的核心目标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论语》的阅读能力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能力,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深度是它有别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论语》选读”的主要方面.为达此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文本,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二元性与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物权法》对遗失物权属的规定排除了拾得人取得遗失物之所有权可能。建立拾得人附条件取得遗失物所有权规则是权利与义务一致的要求,是公平与效率相协调的要求,在实践中应该依照过错与价值原则确定拾得人遗失物所有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