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中国矿业大学学科背景,以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为培养主体,对当前能源与动力工程人才培养思路和模式进行研究探讨,重点分析当前我国人才需求结构下矿业工程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交叉融合的有效机制,进而以矿业工程学科为牵引力,推进典型行业背景下能源与动力工程新型学科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以西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结合本专业的发展历程和人才培养特色,多方面探索建设能源与动力工程一流专业的主要举措,提出了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加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调查及外部评价机制等方面的主要举措,为传统专业的升级改造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专业基础课的特点、市场人才需求及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考试方式及内容的改革实践,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现阶段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例,介绍了热能与动力工程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顶层设计原则及总体思路,并实现了多元化培养模式与专业方向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特点和需求,从专业综合改革、校企合作模式、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角度论述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改革与实践。主张结合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定位改进培养模式、合理设计企业阶段培养计划,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享人才资源、建立企业工程教育实践基地等方式拓展校企合作互动模式,加强校内创新实践平台建设和课程改革、创新型课程建设、科技创新竞赛指导,探索深层次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机制,以期使学生具备满足社会需要的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张兴宇  于贺伟  程屾  孙荣峰  冯元民 《教师》2023,(18):108-110
科教融合为培养传统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提供了平台与路径。针对新能源战略形势下的能源领域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学术科研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目的,基于学、研、赛、创四个方面的全流程培养改革探索与实践,文章总结了齐鲁工业大学课堂教学、科研训练、竞赛练兵及创新能力提升等有效策略,并以学业导师制度贯穿学生全流程培养过程,通过贯彻实施及措施优化有效夯实本科生专业基础知识,提升本科生的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这有助于学业导师优化教学理论,并可为同类专业创新型育人模式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分析能源动力类专业实验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指出专业综合实验缺乏是制约能源动力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利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优势,结合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开展基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能源动力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按照"顶层设计、虚实结合、开放创新"的教学理念,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重新进行本科生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构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虚拟仿真实验课程体系;分析各个专业方向现有实验教学的不足,从"虚实结合"的角度有针对性地开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立开放的船舶动力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探索开放自主式的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开放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办学主要以行业作为背景,建筑类高校如何确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办学方向是该专业建设的重要问题.安徽建筑大学借助本专业的特点以2012年本科专业调整为契机和安徽省的电力发展优势,结合安徽省电力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确定了依托电力行业,以电厂热能为办学方向.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在建筑类高校建设方向进行了积极地探索.  相似文献   

9.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如何培养适应湾区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是高教工作者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需求出发,根据学生应用研究和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探讨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产科教融合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了粤港澳大湾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产科教融合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并从宏观“人才培养方案”、中观“科研和创新实践平台”、微观“课程/课程群”三个维度来探讨了粤港澳湾区产科教融合的实施路径,探索人才培养、科技进步、产业改革升级等协同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更好的衔接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外语人才的关键,对双语教学的开展和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双语教学改革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处理好二者的衔接非常重要。基于此,本文首先讨论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的意义,并对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的有效衔接的策略进行了探究,以其能够更好的促进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外语教学改革的推进,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11.
工程哲学是最近十来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在工程教育中的作用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本文从工程哲学的几个主要范畴--工程问题、工程理性、工程知识、工程实践和工程伦理出发,分别探讨了它们与工程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2.
根据"卓越计划"和工程教育认证要求,以《过程装备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为例,阐述了在工程教育背景下工科专业基础课程的考试改革探索经验。  相似文献   

13.
14.
现代工程训练课程已从工程实践教学迈入工程实践教育的大领域,成为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事工程实践教学的实践教师是培养大学生的工程素质的重要教学要素之一。通过对工程素质、教育素质研究分析,认为工程实践教师工程化必须将自身培养成工程师和教育者,即提高自身工程修养,特别是工程思维习惯和工程思维能力的养成,同时建立现代工程教育理念,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  相似文献   

15.
认为工程博士教育处于高等工程教育的最高层,担负着培养工程技术领军人才的重任,是培养高端工程技术人才的主渠道,强调系统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大工程观教育理念为培养工程博士提供了重要依据。指出在大工程观教育理念指导下,探讨工程博士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将工程博士学位获得者培养成为具有跨学科的专门知识、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和较宽的工程背景,善于把握工程技术的新进展,用全面系统的思想和方法解决所遇到的技术难题,具有卓越领导力,引领工程技术实现跨越式进步和产业创新发展的领军人才。  相似文献   

16.
工科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工程的综合化和复杂化对工程技术人才的素质不断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在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如何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创新素质培养的问题以培养满足工程实践需要的专业人才,已成为高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为例,紧紧抓住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要素,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改革,形成了一套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对独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推进、校内实验基地与工厂实验基地相结合、实际工程背景平台与情景教育平台互相融合、产学合作、教育与生产实践密切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工程教育"三分天下有其一",地位举足轻重。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共创人类美好未来,工程教育变革创新是全世界高度关注的共同话题。今天想和大家交流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怎么看高等工程教育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二是新工科建设的中国探索与经验;三是对未来高等教育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大工程背景下,对《电力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实践教学环节、考核评价方式、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提出将同化理论与CDIO工程教育模式应用到《电力工程基础》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相辅相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工程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化工原理实验来加强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系统地阐述了化工原理实验从按部就班的实验模式到提高学生工程能力的一系列改革举措,主要包括引入仿真实验、数据处理工程化、单元流程化、报告论文化.这些改革措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以大工程意识指导工程训练教学基地建设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近些年,许多院校参照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的经验和模式,利用世行贷款、211工程或自筹资金建设了各具特色的工程训练中心。哈尔滨理工大学在工程训练中心的规划和建设中以大工程意识为指导,将工程训练中心建设成为以金工实习为主,相关课程实验、大学生创新制作和科技竞赛、地区性职业培训和工程认证、新产品孵化和中试等为辅的综合性训练基地,并为机械工程等相关学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