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酒店的目标是向客人提供最佳的服务,酒店的核心产品就是服务,服务是酒店核心竞争力的精髓.一流的酒店源自于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服务源自于一流的优秀员工队伍,而一流的优秀员工队伍源自于科学严格的培训.通过培训不断提高酒店员工的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应变能力和管理能力等,从而提高酒店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2.
刘冰 《考试周刊》2009,(21):237-238
酒店员工的高流失率一直是困扰酒店管理者的难题,随着酒店业竞争的日趋激烈,这个问题将更加突出。本文在分析酒店员工流失的情况和原因的基础上,着重从四个方面提出酒店留住优秀员工的措施,指出应通过科学的人才机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相似文献   

3.
酒店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酒店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制约我国家族式民营酒店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在对家族式民营酒店人力资源相关理论概述的基础之上,针对对民营酒店优秀员工流失率高,员工怠工,员工不敬业,工作态度不端正等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把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提出摆脱人力资源问题的途径就是建立并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机制,建立良好高效的薪资体系,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和为其进行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  相似文献   

4.
酒店员工流动原因、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员工的过度流动会给酒店的经营管理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酒店要想吸引和留住优秀员工,管理者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人本思想贯穿渗透到制度和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为员工的成长、成才及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相似文献   

5.
饭店员工的大量流失特别是优秀员工的流失给酒店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随着饭店业竞争的日益激烈,这个问题也日益突出、尖锐。本文具体分析阐述了饭店员工流失的原因,从而提出饭店应通过建立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才能吸引和留住员工。  相似文献   

6.
从企业的管理实践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企业中80%的业绩往往是由20%的优秀员工完成的,这就是所谓的“帕雷托法则”。GE公司的前总裁韦尔奇正是基于此理论提出了著名的“精英团队”管理理念,也就是通过不断淘汰业绩差的员工,来增加优秀员工的比例,从而把20%的优秀员工比例不断扩大,也正是这些优秀的员工铸就了GE公司今日的辉煌。如何增加20%优秀员工的比例呢?在这个令人困扰的管理难题背后,其实意味着企业管理水平的差距,有的企业经营多年,关键职位始终是那几个人,优秀员工的数量有减无增;而有的企业却能够通过各种方式来培养关键职…  相似文献   

7.
东莞企业豪气年会再次上演。这次的主角是模具工厂。之前,网络公司年会曾现场派发300多万元奖给员工。模具工厂为了能留住人才,也为了吸引更多人才加盟,除了拿出11辆小车现场奖给工厂优秀员工外,还要给优秀员工的父母发一年补贴。1月31日晚上,东莞黄江镇一家小模具厂在厂内宴请员工和家人,老板还拿出240多万元,奖励优秀员工。这让附近工厂的工人都羡慕不已。(2015年2月2日《南方都市报》)  相似文献   

8.
《中国职工教育》2007,(4):13-13
为月度优秀员工颁奖、为优秀创新成果冠名……如今,采油四厂月度工作会议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总结上月工作、安排当月工作,而是注入了新的元素,优秀员工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创新成果从有名走向了有声。这一变化,不仅仅体现了对人的激励,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一种创新的氛围,挖掘了职工创新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多年,发现企业的优秀员工(项目经理、中高级设计师、业务经理、精算师等)都希望在专业方面一展所长。如何促进企业的优秀员工通过学习并实践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身价值,同时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呢?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职学校学生到用人单位以后不能很快转换角色,成为企业的优秀员工甚至是合格员工。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分析了造成中职学校学生现状的原因,结合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反馈意见,以及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和对学校的期望,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提出了新时期如何把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把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企业需要的优秀员工作为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提出了实现这些教育目标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前酒店大学生员工流失率居高不下,已成为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及发展的瓶颈,从职业生涯管理的角度分析,这与酒店职业生涯管理基础工作开展不足、员工的发展目标与酒店的发展目标不能协调或统一有一定关系。必须从健全制度保障体系、整合大学生员工和酒店发展目标、制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构建职业发展阶梯等方面,加强和完善酒店大学生员工职业生涯管理。  相似文献   

12.
当前饭店中餐基层员工的职业倦怠现象日益普遍与严重,已影响到员工自身职业生涯发展和饭店发展的方方面面。采取调查访谈法,通过对五家饭店中餐基层员工的访谈、调查,收集各种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处理分析,挖掘中餐基层员工职业倦怠的各种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影响饭店中餐基层员工职业倦怠的十大因素为:情绪智力、工作特性、角色冲突、领导因素、公平感、企业实力、社会和组织支持、情感耗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其中有正向因素有负向因素。而饭店中餐基层员工职业倦怠的发展经历了情感耗竭——情绪智力、社会和组织支持——成就感降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员工流动问题是饭店业面临的严峻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温州饭店业员工流动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希望温州的饭店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借鉴国外先进的饭店管理理论和经验,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对泉州市部分酒店的员工流动情况进行调查,同时探讨员工高流动率的弊端。认为酒店行业员工高流动率的成因是:聘用人员多数为职业探索阶段的年轻人,社会对酒店行业的偏见,薪酬水平较低等。提出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改进薪酬制度,加强员工的沟通交流,培育企业文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饭店业在中国是较早与世界接轨的行业之一,经过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发展,酒店数量不断增加,高星级酒店日渐增多,然而饭店的服务水平却并未随着星级酒店的增多而日渐提升,服务水平却呈下降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目前酒店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影响了酒店服务质量的提高,从而制约了中国饭店业的快速发展。那么如何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对员工进行有效的管理,无疑是饭店业发展壮大必须要思考的问题。饭店服务质量的提高除了摈弃那些恶性的不良认知习惯和操作方式外,更应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管理和运营。充分发挥员工的效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满足顾客的需求和酒店业竞争市场的需要。建立自己的专业队伍,从根本上提高饭店的服务质量,向国际化品牌看齐。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世界豪华旅游市场对中国的关注,乡村精品酒店开始在我国慢慢萌芽发展。与传统酒店不同的是,乡村精品酒店注重以客户之间相互邀请为主要形式的营销思路和营销方法,并且具有双次定位、感受时尚、形成联盟的特点。酒店的设计、个性化的服务和客人的身份都会影响到邀请式营销的实施,因此乡村精品酒店开展邀请式营销应当做到:注重酒店文化的建设、培养员工的感恩心理、营造酒店客人的归属感和巩固酒店与当地社区的良好关系,同时酒店还应该注意这种邀请的持续性和实效性,以推动乡村精品酒店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饭店业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学生员工”开始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以作者在广州白天鹅宾馆的 实习素历为例,剖析了“学生员工”的特点,分析了其现状,最后从院校和旅游饭店两方面着手,提出有效开发“学生员工”资源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饭店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而饭店员工尤其是一线基层员工居高不下的离职率一直困扰着饭店管理者,该怎样提高员工满意度降低流失率就成为了管理者首先考虑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福州三家星级饭店一线基层员工为调查对象,调查分析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发现一线基层员工普遍认为薪酬太低,男性员工、前厅员工、已婚员工与工作半年以下的员工对自己的上级认同度相对较高;学历与婚姻状况影响一线基层员工的人际关系;年龄与婚姻状况影响员工对饭店考评制度的认知;月收入与婚姻状况影响员工对培训与晋升的认知。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饭店业员工流失严重、员工荒已严重影响了饭店营运和服务产品质量的现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笔录方式,以青岛市内9家具有代表性的饭店中的400名在职员工为调查对象,调查和分析了目前我国饭店员工的职业压力与员工职业健康状况,研究显示,目前我国饭店员工的工作压力和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20.
采用工作压力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职业倦怠问卷对乐山市旅游景区星级酒店的98名一线服务人员进行调查研究,以考查三者的关系,以及特质应对方式在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间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1)酒店一线服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处于中等水平;习惯采用积极应对的方式;(2)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消极应对呈正相关(r分别为0.72、0.66),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r=-0.33);工作压力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r=-0.33),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r=0.50);(3)分层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有正向预测作用,两种应对方式在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间的调节作用显著.结论:对于旅游酒店一线服务人员,应该多采用积极的应对策略来缓解工作压力所致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